
2013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doc
6页13 级 语文期中试卷 共 7 页 第 1 页1二 0一三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基础知识(共 30分)(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分)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两批货物都打折出售,严重折本,再也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B.望着湍急的河水,她惴惴不安,心里不停地揣摩:到底要不要过河 C.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但要教好文化课和专业课,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D.他一改往日咄咄逼人的作风,笨拙地说:“我与你相比未免相形见绌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遇到挫折,他就自抱自弃,从此旧习毕露,写过的计划也就作废了B.对假冒和作伪,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健全法制,严加防犯C.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草菅人命,把老百姓逼上了造反的道路D.老唐误信友人劝说,导致投资失败,如今已到了走头无路的地步3、近年来,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流行语,究其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由于谐音而产生的新词;②由于其象征意义而产生的新词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第①类构词方式的是A.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餐具但就算生活只是个杯具,我也要做个上品青花瓷杯具B.人民网持续追踪“拉闸限电”问题,网友称赞此举十分“给力”。
C.新华社评论广州亚运会中游泳名将张琳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仅列第四名时说:“要淡定!因为‘神马’都是浮云D.从“蒜你狠”到“姜你军”,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近年CPI的上涨让老百姓心惊肉跳4、下列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B.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为了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C.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D.不仅他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史铁生的母亲照顾史铁生的细心劲儿令许多人望其项背 B.为了医治瘫痪的儿子,母亲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到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赵本山炮轰央视是炒作B. 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13 级 语文期中试卷 共 7 页 第 2 页2C.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7、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 ) 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A.像铁骑驰骋在无边的草原 B.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像正在草坪上穿梭的剪草机 D.像列队正在扬帆出海的小船8、对“即席发言”的特点、要求的把握,不当的一项是( )A.即席发言的特点是就事而发、缘情而发、因人而发、借机而发一般无法事先准备,都是现想现说、边想边说B.要讲好即席发言,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为发言寻找一个切入点C.即席发言,不仅要迅速构思,还要注意克服紧张心理D.发言中停顿的一般规律是:一句话说完要有较小的停顿,一个意思说完要有较大的停顿9、一位学生在实习时,碰到一位顾客用完餐,却忘记结帐,正要离开,这时这位学生及时赶上,并对那位顾客说:“ ” 下面四种说法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 A.先生,你穿的这么气派,一定是个大老板,可是这几百元钱都付不起吗?B.先生,实在很不好意思,刚才太忙了,没有及时给您送帐单,给您添麻烦了C.先生,你想吃霸王餐,在这里没门!D.先生,你年龄不大,记性却跟我外公差不多,看来你要多喝脑白金了。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欢树》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回忆母亲的小说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是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的凝聚和象征,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美好期盼和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也寄托着作者希望所有的母子都能合家欢乐的心愿B. 《善良》是一篇议论性随笔文章行文时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反问,语言精辟有力,耐人寻味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 ”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C.沈从文,湖南凤凰人,其 30多个小说集大致可分为两个相互映照的世界:一是病态的城市,二是表现湘西世界代表作有小说《边城》 、 《长河》 ,散文集《湘行散记》等D. 《飞向太空的航程》这则新闻报道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材料和生动流畅的语言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2)填空题:(每题 2分,共 10分)11、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自己乐观好强自信的诗句“ ” ,几乎成了当代有志青年的人生宣言12、 《琵琶行》的主题句“ ”融议论于叙事之中,所含的哲理意蕴耐人寻味,千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
13 级 语文期中试卷 共 7 页 第 3 页313、 《雨霖铃》中脍 炙 人 口 的 千 古 名 句 “ ”,妙在问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动,似答非答,韵味无穷14、翠翠是沈从文中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一位生活在我国 边境的天真清纯的船家少女15、仿照下面的排比句式,请以“善良”或“凶恶”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一种乐观 , , 1、阅读理解(共 40分)(一)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 15——19题(共 10分)① 成 熟 的 荔 枝 , 大 多 数 是 深 红 色 或 紫 色 ② 生 在 树 头 , 从 远 处 当然 看 不 清 它 壳 面 的 构 造 , 只 有 红 色 映 入 眼 帘 , 因 而 把 它 比 做 “绛 囊 ”、“红 星 ”、 “珊 瑚 珠 ”, 都 很 逼 真 ③ 至 于 整 株 树 以 至 成 片 的 树 林 , 那 就成 为 “飞 焰 欲 横 天 ”, “红 云 几 万 重 ”的 绚 丽 景 色 了 。
④ 荔 枝 的 成 熟 期 ,广 东 是 四 月 下 旬 到 七 月 , 福 建 是 六 月 下 旬 到 八 月 , 都 以 七 月 为 盛 期 ,“南 州 六 月 荔 枝 丹 ”指 的 是 阴 历 六 月 , 正 当 阳 历 七 月 ⑤ 荔 枝 也 有 淡红 色 的 , 如 广 东 产 的 “三 月 红 ”和 “挂 绿 ”等 ⑥ 又 有 黄 荔 , 淡 黄 色 而略 带 淡 红 荔 枝 呈 心 脏 形 、 卵 圆 形 或 圆 形 , 通 常 蒂 部 大 , 顶 端 稍 小 蒂 部 周 围 微微 突 起 , 称 为 果 肩 ; 有 的 一 边 高 , 一 边 低 顶 端 叫 果 顶 , 浑 圆 或 尖 圆 两侧 从 果 顶 到 蒂 部 有 一 条 沟 , 叫 做 缝 合 线 , 显 隐 随 品 种 而 不 同 旧 记 载 中 还有 一 些 稀 奇 的 品 种 如 细 长 如 指 形 的 “龙 牙 ”、 圆 小 如 珠 的 “珍 珠 ”,因 为 缺 少 经 济 价 值 , 现 在 已 经 绝 种 了 16、第②句中的“它”指代的是( ) (2 分)A. 深红色 B. 紫色 C. 成熟的荔枝 D. 荔枝17、依次指出②③④⑤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 (2 分)A. 打比方、引资料、列数字、举例子B. 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C. 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举例子D. 下定义、打比方、引资料、作比较18、第一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19、第二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 ) (2 分)A. 荔枝的大小 B. 荔枝的形状 C. 荔枝的品种 D. 荔枝的经济价值20、这两段文字采用的逻辑顺序都是( ) (2 分)A. 从一般到特殊 B. 从特殊到一般C. 从整体到局部 D. 从局部到整体(二)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 20——24题(共 15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13 级 语文期中试卷 共 7 页 第 4 页4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罩撒花洋绉裙一双丹风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 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 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 21、此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 回, 《红楼梦》原名《 》 ,前八十回为 著,后四十回认为是 补续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以 四大家族的为背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衰落的历史趋势 (5 分)22、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方法,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B.未见其人,先闻声的“先声夺人”的方法 C.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 D.用语言、行动直接描写的方法 23、对作者极力铺写王熙凤服饰的主要用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表现了这一人物对荣华富贵的无厌的追求 B.暗示了这一人物的贪婪和俗气 C.反映了这一人物内心世界的空虚D.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时尚服饰24、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和“凤辣子” ,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婉转批评 B.既说明王熙凤的厉害,又表明贾母对她的亲近 C.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D.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的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戏谑嘲讽25、当谈到黛玉命苦时,王熙凤“便用帕拭泪”,不一会儿又“转悲为喜”,在极短的时间内的这种感情变化,表明王熙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