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弥漫教育哲学的宏大世界.docx
10页一个弥漫教育哲学的宏大世界 从魏老师、魏主任到魏校长、魏局长,魏书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令人惊叹的奇迹:担任语文老师的魏书生创出了在全国被普遍推广的“六步教学法”;担任班主任的魏书生,将班级管理到了无需管理的境地;担任校长的魏书生,在实践中形成了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备受推崇;担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魏书生,在他担任局长兼书记的12年里,老百姓的孩子上学享受到了同样的公平优质教育,没有择校费,高中教育质量在辽宁省遥遥领先追寻奇迹之源,人们发现,奇迹背后的魏书生身上有着更多的奇迹:他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5年,即便后来当了校长、局长也不例外;他不仅担负着盘锦市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责,而且身兼38项社会职务,一年之中全部的休息日都要用于外出讲学,在国内外讲学2000多场,延续30多年写下500余万字日记,发表论文100多篇,30多本专著相继问世;他说“我用的都是长胡子的老办法”,而这些办法总能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凸显其独特价值:他不擅交往,不懂变通,不会迎合,却能够左右逢源……他是简单的,更是深奥的;他是守旧的,更是创新的;他是世俗的,更是超然的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和谐地统一于魏书生一身。
2010年5月1日,魏书生应云梦县教育局的邀请到云梦讲学,记者聆听了他3个多小时的演讲,数千人的会场除了会心的微笑,就是热烈的掌声这既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场精彩的单口相声表演云梦县人民会场成了魏书生的世界,成了享受教育幸福的世界云梦县教育局局长周晓飞说:“魏书生引发了云梦教育工作者的一场头脑风暴一走近魏书生,了解魏书生,也就找到了思考教育现象的方式和方法,找到了解决教育问题的智慧与艺术,找到了通往职业幸福的道路与力量◎/本刊记者肖昌斌夜深人静,喧闹的云梦县城已渐渐沉睡魏书生在下榻的酒店送走最后一批来访者之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与魏书生比邻而坐,丝毫感觉不到他是一位大家,倒像一位至善的长者、一位至心的朋友面对采访,他谦谨而又专注,随着语意和节奏,自然而轻微地做着手势他说话像他写文章,喜欢用句号而不用感叹号,阐述观点娓娓道来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魏书生用前半句话鞭策自己把大事看小,出得来,放得下,输得起;用后半句要求自己不小看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要尽到生存的责任,享受生存的乐趣魏书生是一个令人敬慕的宏大世界,虔诚地走进这个世界,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着朴素的哲学,满眼的教育智慧和人生感悟足以让所有的来访者惊奇、痴迷;不舍地走出这个世界,一种无形的力量则催人奋进和思考,世人眼中平淡的教育原来还会如此精彩。
发展”“创新”“质量”“幸福”是采访的主题他将一个个常识组成严密的逻辑链,时而和着韵律,时而踏着节拍,用幽默的语言给这些抽象的词汇赋予了感情、色彩和温度发展需要守住常识,计算成本魏书生说,教育需要坚守的就是大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大多数师生愿意接受的常识,这些常识常常就是符合规律、科学的人间大道对这些常识,一定要坚守、坚守、再坚守,决不动摇,教育事业就一定能科学发展首先,坚守民族的传统常识先贤先哲说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古代如此,现在亦然,再过一万年都用不着改变其次,坚守新中国师生们耳熟能详的常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三有一守、注重实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第三,就是要坚守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坚守自身做得对的事情,绝不动摇回忆12年来局长兼书记的工作经历,魏书生说,他真的没提出什么新的理念,无非就是帮助机关干部、师生员工们反复温习这些常识盘锦市一直不办重点小学初中,一直均衡发展,老百姓一直不交择校费这在魏书生看来,就是坚守了服务人民、尊重规律的常识一届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无非就是按老百姓和领导的要求,一点一点地把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少来锦上添花,多去雪中送炭以校舍为例,大洼县农村校舍比县一中强,大洼、盘山两县农村校舍整体好于城区,这就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以后盘锦要改善城区的校舍,使其不低于农村,或略高于农村的标准目标定了,就不动摇,每年减少一些今后盘锦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布局调整,还是要守住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老百姓需求这些基本常识盘锦市连续15年把重点高中公费招生名额的100%分配到城区初中的做法,是学习山东招远的经验,学习后,大家感觉符合教育规律搞教育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常识:如果政府不极端偏心,故意集中人力财力,办几所显示政绩、供人参观的窗口学校,而是大致主持公道,校长、教师、生源大致公平分配,每所初中、小学谁比谁都强不了多少其实哪一所学校宣传自己比人家强很多,那一定是掩盖了许多真相的炒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有钱了才能办很多不需要钱的事情或者成本很低的事情我们做好了,也是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我在1997年10月任教育局局长,就职演说时提出‘五个一分钟’(家务劳动一分钟,写日记一分钟,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一分钟,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一分钟,练注意力一分钟),后来又增加了一分钟读名著、一分钟演讲,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新意,都是人生成长发展的常识。
我读了几百位好人、伟人的传记,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终生爱一项劳动、爱一项体育活动、爱一项文艺活动、爱写日记、爱读书、爱助人的习惯,都有良好的注意力‘七个一分钟’既然是公认的常识,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国家,时间成本不算高,经济成本又很低,教育行政部门就有责任帮助师生守住不动摇魏书生说,会议叠加、文件打架、制度碰撞不是科学发展守住了常识,遵循了规律,才是科学发展,才能找到幸福的感觉所以不能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党中央的要求,当作一时的工作任务,而要当作一生追求幸福的需要创新并非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有的人喜欢标新立异,认为只有自立门派,推出“某某教育”才叫教育创新当前的中国教育,并不缺少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缺少的是坚守魏书生说,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有50多种复杂的解释,其实不管怎么解释,大家都明白,就是说了几十年的“老老实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对把“这是一堆萝卜”说成“此乃若干萝卜之组合也”的“创新派”颇有微词在魏书生眼中,创新的含义就是在坚守常识的基础上,往深处扎根,向高处发展民族传统常识根植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新中国师生的经验根植于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自己的优点长处根植于自己心灵真善美的土壤。
坚守这些常识,根基深了,充满生命活力,再广泛吸收国内外有利于自己抽新枝、长新叶的理论和经验把人家的理论和经验当成自己的营养和水分去吸收,既守住、发展了自己,又赞扬、肯定了别人他说:“创新不是遍地挖坑,今天挖一个坑,明天再换一个挖,一年挖几百个新坑,哪个都不深基础教育的那点事儿,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只管往深处做就是了他认为,学习新理论,要防止陷入概念的折腾之中学习外国经验,不能一阵子凯洛夫,一阵子赞可夫,一阵子布鲁姆,一阵子布鲁纳;刚学了半年芬兰,又忙着模仿丹麦;刚照搬一点德国职业教育的皮毛,没来得及深研,又忙着考察日本的技能培训……似乎在不断创新,实质在来回折腾,浪费时间,消耗成本,不仅难有收获,而且贻误工作学习外地、外校经验,不能离开自己的实际,全盘照搬照搬的结果,会成为一轮又一轮的折腾既伤害了自己,又给先进经验抹了黑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创新魏书生说:“单讲一个大课间,除了统一的广播体操外,我们要求各校再自编一套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12年来,有的学校编秧歌,有的学校编武术,有的跳竹竿,有的跳皮筋,有的舞彩圈,有的甩红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校立足自己的项目,学习人家的长处,微调自己的动作,现在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这就是创新。
质量源于民主管理,科学治教魏书生繁重的工作任务、社会活动丝毫没有影响他教学、治校和治教的质量魏书生没有分身术,但他有比分身术更高明的智慧——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魏书生说:“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在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以1998年为例,我教一个班的语文,同时任浙江书生中学的校长,办校初期还是挺费事的;在刚成立的盘锦市职业技术学院,我是院长;在教育局,我是书记、局长都是实实在在的活,没法逃避的活,但我仍然没有忙的感觉处理书生中学的事,周六、周日去,这边的事我就全放下,到那儿不慌不忙,有几件事,办几件事,周一回来照样给学生上课8点钟赶到教育局,领着教育局机关的员工做操,我做操可能是最认真、最规范的做完操到职院去看看有什么事需要解决忙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增加焦虑的情绪,还导致智力低下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不是分身有术,而是我强调民主和科学民主,是为大家办事,靠大家的力量;科学,实际就是重视建立计划、制度、规矩、程序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管理中,校长要让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人。
魏书生说“教与学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这种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决策,即“教什么”“怎么教”等重大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扬民主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施科学治教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班、依法治校魏书生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建立起教育教学三大管理系统:计划执行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三大系统环环相扣,实现由传统的他律、他控转向自律、自控快乐来自学习工作,松静匀乐魏书生说:“我只要往课堂上一站,高兴劲儿全上来,精气神全来了所以我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教书坚守‘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幸福观,就能茅屋住得,高楼居得;高官做得,百姓当得;顺境处得,逆境受得;表扬禁得,批评听得在人生任何一个位置上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制定学习的目标,在为祖国、为人民尽到责任的同时,享受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尊严感有人问我如何守住平常心,就是四个字:松、静、匀、乐。
魏书生风趣地解读“松静匀乐”:什么松,身体松学生来到学校无非就是看看书、写写字、算算题、想想事,哪有一件是让你绷紧肌肉的?越绷紧肌肉,心情越紧张,思路越不流畅,效率越低把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放松,让二百六十块骨头都放松,让一百四十亿个大脑细胞,全身五十多万亿个细胞全都松下来什么静,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想自己心灵世界里有一汪湖泊,您站在湖泊的边上,想人是什么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发展的、变化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算是全校倒数第一、倒数第二的同学也绝不允许瞧不起自己,因为你是一个极其宏大的世界守住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善美,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真谛,坚守、坚守、再坚守,拓展、拓展、再拓展,你就能找到你自己发展的空间,能找到你尽到生存责任的阵地,你就活得有价值,也容易快乐起来守住内心深处那汪宁静的湖泊,对现代社会的人而言,尤其需要守住心灵深处宁静的能力现在有一句挺好听的话是“力争超常规发展”大家想一想,超常规发展翻译过来是什么?是不正常发展!不正常的阶段必然会伤害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东西,破坏本不应该破坏的文明,伤害本不应该伤害的传统所以,许多人在这个历史阶段感到灵魂流浪、心情飘忽、思想没有家园。
于是浮躁成为社会流行病那怎么办呢?只能训练自己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我心应万物,还世界以本来面目,守住心灵的宁静,让自己心灵的湖泊平静得不仅没有波澜,而且没有一丝涟漪这是现代人生存的必备本领之一,这样你就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