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环科园教联盟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2页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由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此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5B.集气瓶内剩余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此实验中的红磷可以用木炭、蜡烛、棉花等来代替D.若此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2.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工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挥发 石蜡熔化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把黄瓜切成细丝3.东台东临黄海,有丰富的海产品,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锌,这里的锌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氢可以制氧气 B.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C.液氮用于手术中 D.氦气用于飞艇5.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能导电B.蔗糖易溶于水C.盐酸易挥发D.碳酸易分解6.有 a、b 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 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 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7.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 B.玻璃破碎 C.冰块融化 D.铁丝弯曲9.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10.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X B.该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4C.该原子的元素符号为C D.该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原子C.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等,故质子数相等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B.植物的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D.利用太阳能发电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牛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编号KClO3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5------171实验25MnO20.549实验35Fe2O30.558实验45KCl0.5154(1)编号实验2中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MnO2的质量为________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3)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4)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与氧气,请写出编号实验2的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5)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14.请根据A、B两个实验回答:(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5mL,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有关氢气性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C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D 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它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4)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15.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为了鉴别它们设计如下鉴别方法:先把两瓶溶液分别贴上标签A、B,然后进行实验加入的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法1锌粒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气泡A是______溶液;B是______溶液方法2碳酸钠溶液A中___________________;B中___________________1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实验3中试剂a可以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现象是_____2)上述实验方案中,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填“实验序号”)3)实验2中,天平的指针_____(填字母序号)A.向左偏转 B.不偏转 C.向右偏转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将 146g稀盐酸慢慢加入到24g含有杂质的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完成以下计算:(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克?(2)求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18.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是一种化工原料,有轻微毒性,计算:(1)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2)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3)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________:(4)每100g合格奶粉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3g,如以三聚氰胺计算,则添加了多少克三聚氰胺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近几年无人监察机广泛应用于大气质量检测,以防雾霾的产生1)请说出雾霾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各一点)(2)请回答这种无人机外壳材料应该具备的一点性质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A、此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5,正确;B、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正确;C、此实验中的红磷用木炭、蜡烛、棉花等来代替,木炭、蜡烛、棉花等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气体,集气瓶内的气压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无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错误;D、若此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正确。
故选C2、A【解析】A、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氧气过程中只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酒精挥发、石蜡熔化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干把黄瓜切成细丝,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点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A【解析】海产品和豆类中含有丰富的锌,丰富的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故选A4、A【解析】A、过氧化氢可以制氧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故正确;B、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不同的稀有气体能通过或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故错误;C、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是因为液氮蒸发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D、氦气用于飞艇利用的是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故错误。
故选:A5、D【解析】A、铜能导电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蔗糖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溶解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C、盐酸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碳酸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6、D【解析】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但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详解】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显然只有D符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7、B【解析】温度升高,分子间距增大,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详解】A、③是水的固态,②是水的液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③<②,故该选项错误;B、由于在状态①时的温度高于状态②时的温度,所以状态①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状态②,故该选项正确;C、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故该选项错误;D、①→②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该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是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且其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根据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没有新物质形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8、A【解析】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冰块融化,还是水分子,故选项错误;D.铁丝弯曲, 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9、B【解析】A、氨水挥发,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