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组织与解剖笔记.doc
38页第一章 基本组织一:结缔组织⒊类别 结缔组织是机体中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组织 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 7 种:? 液态: 血液? 纤维态:固有结缔组织(4 种) ? 固态: 软骨和骨? 狭义的结缔组织为纤维结缔组织,称固有结缔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结缔组织依其结构和功能又分为:?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二、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 特点:① 细胞数量少而种类较多;② 细胞间质中的基质多,纤维少; ③ 结构疏松,呈蜂窝状,又称蜂窝组织 1.细胞? ⑴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 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光镜:胞体大而不规则,呈扁平梭形,有许多突起,常附着在胶原纤维上核较大,扁椭圆形,核仁清楚胞质较多、弱嗜碱性,HE 片上细胞轮廓不清 电镜:细胞表面有少量微绒毛和短粗的突起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组织内 3 种纤维、基质内的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还有分裂增殖能力,尤其当结缔组织损伤时表现明显⑵ 巨噬细胞(macrophage) ◆光镜:细胞形态多样,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并有突起;核小色深,常偏居一侧;胞质较多、嗜酸性。
◆电镜:细胞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皱褶和钝性突起(伪足) ;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等 ◆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后增殖、分化而成◆功能:1)趋化性和变形运动;? 2)吞噬作用; ? 3)参与免疫应答;? 4)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⑶ 浆细胞(plasma cell ) ◆光镜:多呈卵圆形;核较小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呈辐射状排列胞质嗜碱性,核旁有一淡染区◆电镜:胞质内可见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核旁淡染区内含有中心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 ,参与体液免疫 ◆来源:抗原刺激后,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成◆分布:消化道和呼吸道固有膜内⑷ 肥大细胞(mast cell)◆光镜: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具异染性) ,常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颗粒易溶于水,故在 HE 片上不易识别此细胞◆电镜: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等◆功能:颗粒中含有肝素(抗凝血) ,组胺、白三烯(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 ,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过敏反应的局部移动,以减轻过敏反应)等。
◆分布: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成群分布在与抗原易接触的部位(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亦多三、软骨和骨 (cartilage and osseous tissue) 特点:少量细胞 + 大量固态细胞间质(一)软骨◆组成:软骨组织 + 软骨膜 ◆功能:支持、保护 ◆类型:依所含纤维不同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1.透明软骨 新鲜时淡蓝色半透明⑴ 分布: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大多数软骨等,分布最广⒉弹性软骨新鲜时呈黄色,不透明,具良好弹性◆分布:耳廓、会厌等处◆特点:与透明软骨相似,特点是间质内含有大量互相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软骨陷窝周围也可见软骨囊⒊纤维软骨新鲜时乳白色,不透明,含大量胶原纤维◆分布:椎间盘、耻骨联合、关节盘等处◆特点:基质很少,其中含有大量胶原纤维束;软骨细胞单个或单行排列于纤维束之间⑵ 细胞 包括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原细胞(osteogenic cell)是骨组织中的干细胞,包体较小,位于骨膜贴骨处●成骨细胞 (osteoblast)分布于骨表面,胞体较大,可分泌有机成分,形成类骨质骨化后为骨质●骨细胞(osteocyte) ◆形态:扁椭圆形,多突起;核扁圆、染色深;胞质弱嗜碱性。
◆位置:在相邻两层骨板间或骨板内胞体所在椭圆形腔隙——骨陷窝;突起所在腔隙——骨小管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通连,骨细胞突起在骨小管中以缝管连结相接触●破骨细胞(osteoclast) 由单核细胞融合的一种多核大细胞,可局部释放多种蛋白,酶溶解骨质2.长骨的结构 长骨两端膨大叫骺,中间圆柱状部分叫骨干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等构成的器官 ⑴ 骨松质◆位置:骨骺和骨干的深层◆解剖:由大量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连接而成的多孔隙网架,似海绵状骨小梁按承受力的方向有规律地排列◆组织:骨小梁由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⑵ 骨密质位于骨干和骨骺的浅层骨板排列致密在骨干中,依骨板的排列方式分为3 种骨板 ① 环骨板◆位置:骨干的外周和近骨髓腔的内侧面,分别称为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外环骨板:较厚,约 10~20 层,环绕骨干外表面平行排列◆内环骨板:较薄,仅有数层沿骨髓腔内面平行排列 ◆穿通管:是内、外环骨板内垂直或斜穿骨板的管道,与纵向走行的骨单位中央管相通连四、血液(blood) 是心血管系内流动的红色粘稠液体一)组成 由细胞和细胞间质(血浆)组成,细胞悬浮在液态的细胞间质中。
1.细胞(血细胞) 为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约占血液容积的 45%常用 Wright 或 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2.细胞间质——血浆(plasma)约占血液容积的 55%血液加入抗凝剂经离心或自然沉降后可分出三层:上层淡黄色——血浆;下层暗红色——红细胞;中间乳白色的薄层——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不加入抗凝剂,凝固成血块周围析出淡黄色清明的液体——血清(serum) 血液:①血浆(水(90%)血浆蛋白( 7%)无机盐(0.9%)其它(AA.V.H. 2.1%)②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肌组织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有许多明带(I 带) 、暗带(A 带)所有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和暗带整齐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故使肌纤维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 明带中央可见一条暗细线——Z 线 暗带中央有一较明亮的窄带——H 带 H 带中央还有一条深色的暗线——M 线 肌节——相邻两个 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每个肌节=1/2 明带+暗带+1/2 明带? 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肌收缩时,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变短,H 带变窄甚至消失为什么?肌质网 ◆在肌原纤维周围,相邻两个横小管之间,走行方向与肌纤维长轴基本一致,故称纵小管。
◆接近横小管处,纵小管膨大并互相融合,形成与横小管平行的管状结构——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共同形成三联体◆作用:肌质网上的镶嵌蛋白大多为钙泵,可将肌质内的 Ca2+泵入肌质网内——调节控制肌质内 Ca2+的浓度,在肌纤维收缩中起重要作用三、心肌(cardiac muscle)主要由心肌纤维组成 (一)显微结构 ① 短圆柱状,有分支,也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横纹没有骨骼肌清楚② 细胞核一个,位于肌纤维的中央③ 相邻心肌纤维相连处在切片上呈深染的阶梯状粗线条——闰盘三、平滑肌(smooth muscle) 主要由平滑肌纤维构成显微结构特点: ◆长梭形,横切面粗细不等表面没有横纹细胞核一个,长杆状,位于肌纤维中央无肌原纤维结构四: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外胚层细胞,由于每个神经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作用——感受刺激并传导神经冲动神经胶质:也叫胶质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作用——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营养、绝缘以及受损后的再生机制发挥作用一、 神经元(neuron)(一)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 1.胞体(soma)①位置:脑和脊髓的灰质及神经节内,②功能:神经元的营养中心。
③结构: 细胞膜:特点是一种敏感而易兴奋的细胞膜膜上有各种受体和离子通道 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核仁明显 细胞质:又称核周体,有丰富的细胞器◆尼氏体(Nissl bodies) 定义: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物质形态:斑块状或颗粒状 分布:核周体和树突内轴突起始段的轴丘和轴突内均无 实质:电镜下,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功能:合成蛋白质◆神经原纤维位置:在神经细胞质内LM:在银染的标本上显示出棕黑色的丝状结构,即神经原纤维EM:由神经丝(直径 10nm)和神经微管(直径 25nm)交织而成构成神经元 的细胞骨架功能:神经丝是神经元内的代谢产物和离子运输流动的通道神经微管主 要是参与胞质内的物质转运活动2.突起(neurite)是胞体向周围突出的部分,依形态和机能分为树突、轴突⑴ 树突:①有一条或多条,呈树枝状②起始部较粗,逐渐变细,内部结构与核周体相似③在树突上有许多棘状小突起——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④作用:感受刺激或接受上一级神经元传来的信息,并将神经冲动由末梢传向胞体⑵ 轴突①仅一条,是粗细均匀的长索状突起②起始部膨大呈圆锥状——轴丘③轴突长短不一(数十微米至 1 米以上) 。
④轴突一般至末梢有侧枝分出,分支与轴突主轴垂直由于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因此一般认为不能合成蛋白质,由胞体合成后供给⑤作用:将神经冲动不衰减地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二) 、神经元的分类1.按突起的数目:⑴ 假单极神经元:分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和大部分脑神经节内⑵ 双极神经元:分布:视网膜、鼻黏膜嗅部、前庭神经节、蜗神经节内⑶ 多极神经元:分布:胞体位于脑、脊髓的灰质及内脏运动神经节内2.按功能:(1)感觉 N 元(传入 N 元):能感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向中枢的神经元例如:假单极和双极 N 元 .(2)运动 N 元(传出 N 元):将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向外周效应器的神经元例如:脊髓前角、侧角、内脏运动神 经节内的多极神经元.(3)中间 N 元(联络 N 元):整个神经元位于中枢 NS 之内,位于(1)和(2) 之间,起联络和传递信息作用的神经元例如:脊髓前角和后角之间的多极 N 元3.按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⑴ 胆碱能神经元:以释放乙酰胆碱(ACh)作为神经递质的 N 元例如:躯体神经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 N 元、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⑵ 肾上腺素能 N 元:去甲肾上腺素( NA) 。
例如:交感神经节后 N 元.⑶ 五羟色胺能 N 元:五羟色胺( 5-HT) ,例如:中缝核内的 N 元.⑷ 多巴胺能 N 元:多巴胺( DA) 例如:黑质内的神经元.⑸ 肽能 N 元:肽类化合物(神经肽) 例如:胃肠道中神经丛内的 N 元4.依轴突长短: (1)Golgi Ⅰ型 N 元 轴突较长能将神经冲动 从中枢某一部位输送到较远的其它部位例如:锥体细胞和梨状 N 元⑵ Golgi Ⅱ型 N 元 轴突较短在特定局部区 域(小范围)传递神经信息 例如:大、小脑皮质内的颗粒细胞5.依轴突末梢能否分泌激素⑴ 一般神经元 仅能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元特点:作用较快 多数 N 元属此⑵ 分泌神经元 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的 N 元末梢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至靶器官特点:作用较慢下丘脑内的 N 元属此二、突触(synapse)(一)定义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之间的接触部位,通过它实现细胞之间的通讯或: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之间发生机能联系的接触点。
这种接触部位在形态上特殊分化,在机能上可以进行神经冲动的传递和情报的整合主要包括: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二)化学突触以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媒介来传递信息的突触 1.超微结构(1)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一般是轴突末梢呈球状膨大的部位主要包括●突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