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刘兰芝的死因及《孔雀东南飞》的主题.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92453
  • 上传时间:2017-08-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浅谈刘兰芝的死因及《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 曹清富 摘要:目前主要的古代文学史都认为刘兰芝是被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致死,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也认定为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这种建立在庸俗社会学上的观点已严重影响了广大师生对《孔雀东南飞》的解读,影响了对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体会和把握其实,作品产生的时代,封建礼教远未成为当时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伦理关系也还未按封建礼教来约束刘兰芝的死主要是由她的自尊叛逆的性格决定的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性格光辉,折射出了汉魏时期自我意识初步觉悟时的真切生动的社会风情关键词: 封建礼教 封建家长制 主题 性格 自我意识高中课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投水而死她为什么要投水?目前一般都把原因归结为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或说成刘兰芝为反抗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而死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也就概括为揭露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罪恶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说, 《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为了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

      “《孔雀东南飞》最大艺术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 ①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中说:《孔雀东南飞》 “详尽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家庭的悲剧的全部经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这个故事告诉读者封建礼教制度如何摧残年轻一代的幸福 ”②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说:“它以歌颂爱情忠贞,控诉宗法制度为主题,深度超过以往③《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下简称《辞典》 )中说:“《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 ”④与此同时,论者都不约而同地把作品中的焦母和刘兄说成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和帮凶:“反面人物焦母和刘兄,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的代表 ”⑤作品“对于作为封建礼教和宗法势力代表人物焦母和刘兄予以大力的鞭挞……”⑥“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 ⑦这种观点至今已大大影响了中学语文课本、教参,影响了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对诗歌的解读,影响了对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体会和把握其实,我们若比较全面、冷静地考察封建礼教的教义、诗歌的内容、刘兰芝的性格类型以及东汉前后的社会习俗,就会觉得,上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论者们在讲到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刘兰芝时,大多语焉不详,大有证据不实之感只有《辞典》说得稍微具体一些:“《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2去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是孝顺这一条 ”⑧我们以为这个说法是武断的焦母当时的文化素养有多高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在诗中并没有看到她如何引经据典地援引《礼记》条文迫害刘兰芝和焦仲卿并且,我们都知道:“《礼记》是儒家经典《三礼》 (《仪礼》 、 《周礼》 、 《礼记》 )之一西汉尚《仪礼》 、东汉兼讲《周礼》 ,三国之后才兴起讲《礼记》之风 ”⑨《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三国后学术界才兴起讲《礼记》之风, 《礼记》不可能成为东汉时的道德准则,不可能成为那时一部分人的杀手锏和另一部分人的紧箍咒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认定是用《礼记》迫害了刘兰芝、焦仲卿,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迫害了刘兰芝、焦仲卿,岂不是像在某种作案工具还未产销,就仓促判决谁谁用此种作案工具作案了一样草率么?必须指出,论者们似乎在有意无意地忽视《孔雀东南飞》中大量的违反《礼记》条文的内容。

      如:“父母存,不许友以死 ” ⑩刘兰芝、焦仲卿相约以死,作者对他们的殉情抱有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如果作者以所谓孝道来评判刘焦,那么,就会从根本上否定他们的置为父母养老送终于不顾的自杀行为如果当时的社会被所谓封建礼教浸润了,那么,就会将殉情赴死的壮烈认定为大逆不道,就会将这篇诗歌认定为伤风败俗但这一切并未发生如:“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 刘兰芝“女行无偏斜” , “奉事循公姥” ,不○11算未孝未敬之人即使焦母硬要以为她不孝敬,也不用生气埋怨应对她进行教导,如还不听教导就责备她,责备后仍不悔改,才叫儿子把她休掉而焦母对知书识礼、聪明美丽的刘兰芝总看不顺眼,无事生非,故意找茬,本身就是大大违反礼教的如:“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 ” 意思是○12说,对儿媳辛勤劳累之事,公婆即使特别疼爱她,也只好任她去干,但要不时劝她多休息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焦母不但不叮嘱她休息,反而嫌她织慢了,严重违反了礼教如:“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 焦父未有○13出场,虽有“公姥”并举的情况,但大都认为这是个偏义复词,意义指向于“姥”:焦母。

      从“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看,焦母应说是一个寡妇我们都知道,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如果焦母丈夫还在世,那么,家里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就轮不到她;如果焦母丈夫已去世,那么,她就应听焦仲卿的刘兰芝好像也死了父亲,而刘家发号施令说一不二的却是刘兄,并不是刘母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焦仲卿像刘兄一样,在家里由他说了算,刘兰芝就不会被驱遣;如果刘母像焦母一样,在家里由比较理解、同情女儿的她说了算,刘兰芝就不会被逼再嫁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封建礼教在焦刘两家都未严格地贯彻执行刘兰芝的悲剧甚至还可以说是由于“三从四德”未贯彻落实好而造成的如:“一与之齐(同“醮” ,指妇女出嫁) ,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 封建社会中确实有从一而终的教义和鄙视寡妇弃妇的风气,但我们在诗○14中看不到这一点相反,我们看到了刘兰芝被遣送回家后,县令、太守家先后派人来求婚的情景这时候,刘兰芝不为所动,并不是她中了封建礼教的3毒,而是她忠于爱情、敝蓰尊荣、重然诺守信用的高贵品质使然刘兄力劝妹妹改嫁,也未必是反封建礼教的壮举,按时下的说法,是他趋炎附势、粗暴寡情性格的反映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些比小吏仲卿更有权有势的人家竟然不嫌兰芝的弃妇身份,竟然使兰芝身价倍增,这究竟是文学的夸张还是当时社会上真实面貌的反映呢?我们可以看看当今的文学作品和社会现实,此种情况也不多见。

      而类似的情况,我们从汉魏史料上却还可以看到不少汉武帝之姑馆陶公主出嫁给陈午而寡,宠爱情夫董偃十余年,毫不避讳舆论权贵称董偃为“董君” ,汉武帝称他为“主人翁” 死后,这对情夫情妇竟然公开合葬汉朝的临邛富户的女儿卓文君,爱好音乐,丧夫寡居,司马相如弹琴示爱,文君有感,趁夜色从家中逃出,与相如结合,成就了一段有名的郎才女貌、琴瑟和谐的佳话与《孔雀东南飞》同时代的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名琰) ,十六岁嫁给卫仲道,不久丈夫死了,又没有儿子,就回到娘家,兴平年间,文姬十八岁,天下丧乱,她被胡骑所虏,身陷南匈奴十二年,与匈奴左贤王生有二子文姬的父亲蔡邕与曹操有交情,曹操统一北方后,便派人用重金将她赎回,不久再嫁给屯田都尉董祀为妻他们都未遇到任何来自封建礼教的指责对那时的社会风尚,学者们有这样的描述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 罗宗强先生说:“这一○15时期,儒家伦理道德准则已失去普遍的约束力 ” 徐华女士在谈到汉末文○16人士大夫自我意识觉醒时,也认为, “传统的儒家礼法已经不能再作为准则而被人们认同了” 。

      ○17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结论:一、从作品本身看,焦母、刘兄有暗合封建礼教加害刘兰芝的行为,却有更多的严重违背封建礼教而加害刘兰芝的行为,我们不能说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就和不能说焦母是反封建礼教的斗士一样但总的来看,若严格地按《礼记》的教义来行事,刘兰芝的命运可能还要好一些刘兰芝的悲剧绝不是所谓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造成的二、从作品内外的社会环境看,以《礼记》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在当时远未成为社会大众(包括作者)的基本的价值观,家庭中的伦理关系也还未按儒家的那一套教义来约束,并不存在什么专门扼杀幸福婚姻和美满爱情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宗法制度因此,我们认为,不能把刘兰芝的死归罪于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迫害我们认为刘兰芝的死与她自身的性格有关刘兰芝很自信,对自己的聪明能干很自负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自我评价很不差同时,她又很敏感婆婆对她的不满、存心找茬,她十分清楚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倔强的她无法逆来顺受她不迂回、不婉转,她直来直去、主动地表明立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其自尊与叛逆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不由婆婆驱赶,自己先予提出,本身就是自尊与叛逆的举动刘兰芝的自尊和叛逆突出地体现在离开焦仲卿前的“严妆”上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4无双 ”这是乐府诗的铺陈写法,这种写法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与审美趣味的反映先生在论述魏晋时期的士人的“漂亮”时说,他们“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述出高超的内在人格,正是当时这个阶级的审美理想和趣味” 仪平策先生也说:“‘瞻形得神’成为魏晋时代人物美品鉴的一种风尚○18实际上,在审美文化意义上,重视人的容貌声色之美,往往与自我价值的发现、个性情感的张扬、生命意义的重建等人文思潮的涌动息息相关具体到魏晋,则与该时代‘自我超越’的文化主题直接相联所以,大约从汉末始,随着个体自觉意识的发动,讲究容貌之美的风气即已兴起 ” 在这里,我○19们可以窥见刘兰芝“严妆”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基础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和性格塑造上作用巨大情节上为县令家、太守家求婚铺垫,为后文的悲剧结局张本性格塑造上主要是为了突出她的自尊历来女子被遣回家,大都或面容憔瘁,或衣冠不整,或泪流满面,或寻死觅活。

      但刘兰芝觉得这样做是对自身形象的糟蹋,对自我尊严的损害她尽管也有巨大的悲伤哀怨,但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光彩照人、风姿绰约的动人形象同时,显示自己的漂亮和美貌,也是对焦母的示威与抗议你不是说东家的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 “窈窕艳城郭”吗?她究竟有没有本少妇漂亮?你不是希望我窝窝囊囊地扫地出门吗?我偏要比做新娘子时更鲜亮更神气这分明是一种抗议与示威果然,她“上堂启阿母”时, “阿母怒不止” 她的“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正话反说,又是在婆婆面前所作的最后的反抗与叛逆婆媳俩,一个脾气暴躁,心胸狭窄,毫不宽容,喜欢找茬;一个又自尊敏感,自信倔强,只知针锋相对,不能柔婉圆通、逆来顺受,要长久地在一个家庭中生活,古往今来,都是非常难的兰芝的自尊与叛逆还深刻地表现在与兄长的对话中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其往欲何云”——往后打算怎么办?这里的潜台词很是丰富:往后打算长久地独身吗?往后打算长久地在娘家住下去吗?往后打算长久地在兄嫂门下寄食吗?往后还有比现在更好的人家吗?往后焦仲卿真的能再接你回去吗?等等。

      有的可理解为势利的威逼,有的可理解为好心的询问,有的可理解为恶意再揭伤疤但在兰芝听来,却实在是绝情无义的催命听后, “兰芝仰头答” 这里的“仰头”很有深意,她的自尊、刚强、镇静、不顺从、不低声下气,表现得很充分,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