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绥化市新胜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0页黑龙江省绥化市新胜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某溶液中含有Cl-、SO42—、Fe3+、K+、M,且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1:3:1,则微粒M为( )A. Na+ B. S2- C. Mg2+ D. Al3+参考答案:C【分析】溶液不显电性,利用电荷守恒及离子的共存来计算解答即可详解】溶液中含有Cl-、SO42-、Fe3+、K+、M,且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3:1:3:1,已知的阳离子所带电荷=3×1+1×3=6,已知的阴离子所带电荷=1×2+2×3=8>6,溶液不显电性,故M为阳离子,设M的电荷为x,由电荷守恒可知,6+x=8,解得x=2,排除Na+、S2-、Al3+,故答案选C2. 合成氨反应N2(g) + 3H2(g)2NH3 ΔH<0能使合成氨反应进行程度增大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 B、减低压强 C、使用催化剂 D、及时分离出氨 参考答案:D略3. 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酒精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分液、蒸馏、萃取C. 萃取、蒸馏、分液 D. 蒸馏、萃取、分液参考答案:B① 汽油和水二者互不相溶,所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② 由于酒精和水互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75%的酒精溶液;③ 由于碘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可用苯或CCl4进行萃取分离碘的水溶液,所以正确的方法依次为分液、蒸馏、萃取。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4.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D.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参考答案:C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解答: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故选: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学生教材基本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5. 下列有机物中,既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是 A、乙酸 B、乙醇 C、乙酸乙酯 D、水参考答案:B略6. 下列过程只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A. 晶体硅熔化 B. 碘升华 C. 熔融Al2O3 D. NaCl溶于水参考答案:A【详解】A.晶体硅是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共价键,故A正确;B.碘是分子晶体,升华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C.氧化铝是离子化合物,熔融时破坏的是离子键,故C错误;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时破坏的是离子键,故D错误;答案选A。
7.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XYZ初始浓度/mol·L-10.10.20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参考答案:C略8. 在下列无色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2-、Mg2+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MnO4-、Cl-C. pH<7的溶液:K+、Ba2+、Cl-、Br-D. 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参考答案:C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Mg2+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Fe2+、MnO4﹣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pH<7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H+,K+、Ba2+、Cl﹣、Br﹣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不与H+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H+与碳酸氢钠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9. a mol FeO 与b mol FeS投入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d mol NO气体和Fe(NO3)3、H2SO4的混合溶液,未被还原的硝酸不可能是A.(21a+189b) g B.3(a+b) mol C.189(a+b) g D.(VC-d) mol 参考答案:A略10.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3,发生化学反应:2SO32SO2+O2,反应一段时间后,又向其中充入18O2,在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18O原子存在于( )A.SO3中 B.SO2中C.O2中 D.三种物质中都有参考答案:D解析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和分解反应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D.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参考答案:C12. 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 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D.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参考答案:A13. 14 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A.9.6 g B.6.4 g C.3.2 g D.1.6 g参考答案:C略1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 B.炭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吸热反应 C.化学键的形成需吸收能量 D.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能一定转化成热能参考答案:A略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石油或煤焦油中可获得苯 B. 苯的分子式为 C. 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烯烃和烷烃 D. 乙烯可用作食品袋的合成原料参考答案:BA. 从石油或煤焦油中可获得苯,A正确;B. 苯的分子式为C6H6,结构简式为,B错误;C. 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烯烃和烷烃,C正确;D. 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因此可用作食品袋的合成原料,D正确,答案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并进行溴乙烷的性质实验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Ⅰ)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溴乙烷:在试管I中依次加入2 mL 蒸馏水、4 mL浓硫酸、2 mL 95%的乙醇和3g溴化钠粉末,在试管Ⅱ中注入蒸馏水,在烧杯中注入冰水加热试管I至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1)试管I中生成溴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 试管I中加入2 mL 的蒸馏水,其作用除溶解NaBr粉末和吸收HBr气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 _____ (3)反应结束后,试管Ⅱ中粗制的C2H5Br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__________(填字母)A.NaOH溶液 B.H2O C.Na2SO3溶液 D.CCl4 (4)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①加热;②加入AgNO3溶液;③加入稀HNO3酸化;④加入NaOH溶液;⑤冷却 (Ⅱ)溴乙烷的性质实验(5)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性质实验时,把生成的气体通过右图所示的装置。
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乙烯的生成,该图中右边试管中的现象是 ;左边试管中水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 C2H5OH + HBr → C2H5Br + H2O ;(2) 降低浓硫酸的氧化性,减少副反应 ; (3)___C___(填字母)(4)_______④①⑤③②_______(填代号)5) 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除去乙醇等杂质等干扰 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下列物质:①Na ②Na2O ③NH3④HCl ⑤Ba(OH)2 ⑥NaCl⑦蔗糖 ⑧NaCl溶液.(填序号)(1)属于电解质的是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能导电的是 .参考答案:(1)②④⑤⑥(2)③⑦(3)①⑧.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物质导电的原因: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据此解答.解答:解:①Na是金属单质,含有自由电子,能够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Na2O 是金属氧化物,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③NH3,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不导电;本身不能电离产生离子,属于非电解质;④HCl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不导电;在水溶液里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⑤Ba(OH)2 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不导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⑥NaCl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不导电;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⑦蔗糖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不导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⑧NaCl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有:②④⑤⑥;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③⑦;能导电的是:①⑧;故答案为:(1)②④⑤⑥(2)③⑦(3)①⑧.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及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熟悉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题目难度不大18. 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甲常温下为固体,乙为一黄绿色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