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与武汉工业建设.docx
4页"—五〞时期优先开展重工业战略与武汉工业建设
施亚利 [ 摘要 ]“一五〞 时期, 国家确立了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战略并把许多重点工程安排在武汉,大大促进了武汉工业建设.武汉工业建 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三: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有较好的根底、政府重视并集中主要力量进 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建设、工业治理体制同多种经济成分和工业生产水平根本适应.武汉 发挥了方案和市场的作用,但重工业开展较快,轻工业适度开展,农业开展滞后.[ 关键词 ] “一五〞时期 优先开展重工业战略 武汉工业建设
在第一个五年方案时期 〔1953 ― 1957 年〕,国家确立了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战略,根据交通便利、生产地 接近原材料地和销售地展开生产力布局的原那么,充分利用长江沿岸铁矿、铜矿资源和江汉平 原农业优势,以及长江、京广铁路交通之便.设想把武汉建设成为以冶金、机械、纺织工业 为主体的南方工业基地,把苏联援建的 156项工业重点工程工程中的 3 项即武汉钢铁公司一 期工程、武汉重型机床厂和青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安排在武汉.随后,国家又安排了武汉长 江大桥,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武昌造船厂、武汉锅炉厂、汉阳造纸厂、武汉热电厂、武汉 热水瓶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国家优先开展重工业战略与武汉的工业建设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 系呢 ?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探讨, 目的是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为今天武汉的开展提供有益的 借鉴.
一、“一五〞 时期优先开展重工业战略大大促进了武汉工业建设
国家优先开展重工业战略和准备以武汉为中央建立华中工业区的方案为武汉的开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武汉不负众望,抓住了这个时机,工业建设成果卓 著.
〔 一〕工业根本建设和新增工业有了巨大开展
1954年11月.与武钢配套建设的青山热电厂一期工程开工兴建,装机容量为 11.2 万千瓦. 1957 年 8月,青山热电厂第一台 2.5 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并网发电. 1954年12月,武汉肉类联合加工 厂进入全面施工.该工程投资 2575 万元,建设规模为日屠宰生猪 6000 头.日结冻水平 350 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厂. 1955 年 6月 12日,国家正式批准一期武汉钢铁公司工 程建设的初步设计. 1957年4月8日,武钢正式开工兴建, 第一期工程的建设规模为年产钢、 铁各 1 50万吨,钢材 110万吨,建设投资 12.85 亿元. 1957年6月,武钢主体工程,即高炉 系统等正式开工. 武钢建设进入高潮阶段. 1955年7月21日,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正式开工. 大桥将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连接起来.使湘桂线、浙赣线和准备新建的南方其他各线与北方 铁路干线相连接.从而把全国铁路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运输网络,将南北各省的公路通过长江 大桥联结起来. 1 957年1 0月1 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通车典礼. 1956年3月,武汉锅 炉厂开工兴建, 设计水平为年产 12蒸吨/时- 40蒸吨,时中压锅炉 1 1 0台,总蒸发量为 3280 蒸吨,时,建设投资总概算为 6312万元. 1956年 4月.武汉重型机床厂开工建设,建设规 模为年产重型机床 380 台. 1956 年底,武昌造船厂开工兴建.
“一五〞时期武汉 工业有很大开展,开始建立钢铁冶炼、机械制造、船舶制造等重工业,原有工业经过改建和 扩建也有较快开展. 工业根本建设和新增工业固定资产分别平均递增 62.95 %和 47.02 %.新 建、扩建工厂 1 60多个,其中新建企业 32个.已全部或局部投入生产的 29个.武汉已由一 个商业比重大的城市开始转变为内地重要的工业城市.
〔 二〕工业生产与效益有了迅速开展
从职工人数来看, 1952年.工业部门职工仅 8.52 万人. 1957 年.工业职工总数到达 20.9 万人,为1952年的 2.45 倍.
从设备和固定资产来看,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工业投资的重点是恢复与开展轻纺工业生产. “一五〞 方案时期, 重点 投资重工业的大中型工程建设.除属于国家 156 项重点建设的武钢、青山热电站、武重外, 还有武锅、国棉一厂、汉阳造纸厂等, 累计完成投资额 5.4 亿元,占同一时期总投资的 35.41 %, 平均每年递增 36.5 %,新增固定资产 3.65 亿元.由于国家大量投资,武汉工业装备水平逐 步提升,固定资产逐年增加.
从工业总产值来看,1952 —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集中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汉新建一大批大中型工程并陆续开始投产,加 之原有工业的恢复和开展. 使 1957 年的工业总产值到达 12.69 亿元,比 1952 年增长 1.9 倍, 为 1949 年的 4.6 倍.五年间,武汉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虽不及带有恢复时期性质的时期快 〔1952 年与 1949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 29.8 %〕 ,但仍然是建国后武汉工业开展 较快的时期之一,平均增长速度到达 24.1 %.且经济效益比拟理想.与此同时,工业总产值 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亦由 1952 年的 39.3 %上升至 1957 年的 50.8 %,标志着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主导地位从此得以确立,武汉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展阶段.
从产品来看, “一五〞方案时期,已生产出解放前不能生产的重型机床、内河船舶、挖泥船、收音机等产 品,仅地方工业就有新产品 153 种.还开发了回声测量仪、 胰岛素等当时国内缺门产品. “一 五〞方案时期最后一年,开始烧碱、塑料和电风扇的小批量生产.
从经济效益来 看,“一五〞方案时期,工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 1957 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 元固定资产 〔原值〕实现利税 29.8 元,比1952年提升 10.9 元;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 27.5 元, 提升 6.5 元,定额流动资金周转 83 天.加速 32 天.
〔 三 〕 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清末,武汉从国外引进新式设备,并聘用“洋师〞 、“洋匠〞.在全 国就很有影响.嗣后,随着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开展.也曾引进过一些外国的机器设备,如汉 阳兵工厂、各大纱厂、针织厂、面粉厂、肥皂厂购置的进口机床设备,制枪炮机、发电机、 纺织机械、制粉机和香皂机等. “一五〞期间,武重、武锅建厂时购置的关键设备均从前苏联 和捷克斯洛伐克引进, 对推动武汉市工业技术进步起过积极作用. 到 1957 年,武汉已能设计 制造一些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工程.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中,工程技术人员由 1952 年的 1300 人增至 1957 年的 5800 人.在职工中所占比例由 2.5 %上升到 4.6 %.
〔 四 〕 工业门类、产业结构逐步合理
建国前,武汉市工业门类残缺不全.产业结构带有明显的畸形性、落后性. “一五〞方案期间,武汉调整了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冶金、机 械、纺织为三大支柱, 造纸、食品、化工、轻工等有一定规模, 门类比拟齐全的产业结构.
先看冶金工业, 武汉是中国近代冶金工业建设最早的城市. 1893 年建成的汉阳铁厂是当时远 东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建国后,党和国家把开展冶金工业摆在优先位置.在武汉建设 全国第二个钢铁中央一一武汉钢铁公司.武钢于 1955年 10 月破土施工,1958年 9 月一号高炉建成出铁.武钢的兴建使武汉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武汉 地方冶金工业从 1954年5月 1 日起步, 逐步开展成能进行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的冶炼及压延 加工的生产体系. 武汉地区拥有中央和地方两支冶金工业队伍.
其次是机械工业, “一五〞方案期间,武汉地区机械工业根本建设总投资 1.8 亿元,主要工程有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限额以上工程 4项,武汉机床厂等限额以下工程 30余项.武汉重型机床厂于 1953 年筹建, 1955年9月破土开工. 1956年4月开始兴建厂房, 1958年6月底全部竣工.该厂是国 内最大的重型机床厂之一,生产水平和潜力在机床制造行业中均占领先地位.武汉锅炉厂第 一期工程始于 1956 年元月.投资总额为 4355.1 万元,该厂已成为国内生产电站锅炉和工业 锅炉的五大骨干企业之一.
三是纺织工业,武汉是继上海之后国内早期建立的我 国现代纺织工业基地之一. 1892 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武汉地区第一座近代机器纺织工业. 称官布局.接着又建成官纱局、缫丝局和制麻局,武汉纺织业从此进入近代机器纺织时代. 建国前,纺织机械设备主要从国外引进. 1949年后,武汉纺织工业技术设备用国产纺织机械 设备建设新厂和改造老厂旧设备.从武汉解放到 1957 年,纺织工业年产值平均递增 17%,纱锭从解放初的 12 万枚增到 27万枚.
二、“一五〞时期武汉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第一,从 1949 年 5 月到 1952 年底,武汉市人民政府提出以恢复和开展生产为中央,已为进行大规模生产建设创造了条件.
武汉解放后,将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完整地接收下来,改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武汉市 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 700 多个大小单位, 其中官僚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31 个.公职人员及职工约 4.2 万人.为了安定人心,稳定企业秩序,实行“原职、原薪、新制度〞的政策,保 证了工厂的迅速复工.
1949 年 6 月 1 日,武汉市召开全市职工代表会,号召工人 群众“团结工厂主和企业家, 迅速恢复和开展生产〞 .年内, 对关系国计民生而又存在困难的 企业,从经济上予以扶助,贷给原料,收购产品,发放贷款,加工订货.到 1949 年底,公私 企业大局部恢复生产,公营企业中电力、钢铁、煤炭、水泥、机械等重工业及织布、面粉等 轻工业 14 个单位迅速复工,产量日渐提升;私营企业,如面粉、纺织、碾米、肥皂等,在政 府贷款与收购定货方式的扶植下逐步开展,有 230 家工厂开工,其中面粉业 42 家,碾米业 168 家.一纱、申新、裕华、震寰等 4 家纺织厂,纱锭运转数达 11.74 万枚,比刚解放时增长 3.56 倍.
1950 年 5 月,中共武汉市委先后对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 关系作了具体部署, 并公布了 ?关于进一步调整工商业和改善公私关系的决定? ,把扩大加工 订货作为调整公私关系的重大举措. 当年国家对私营工业订货总值达 8277 万元,占私营工业 总产值的 41.65 %.几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加工订货总产值的比重大大增加,如面粉 业占 69.62 %,碾米业占 56.59 %,棉织业占 51.57 %,建筑业占 42.67 %,印染业占 100%, 4 个私营纱厂加工订货棉布 30.19 万匹,占 4 大纱厂棉布总产量的 91.1 %.同时,调整了产 销关系.有的行业走上了方案生产的轨道.克服了生产过剩和盲目竞销现象:有的行业组织 联营,减轻了中间剥削.
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开展了生产改革.建立企业治理机 构,健全生产治理和技术治理责任制度,推行经济核算制,改革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原 那么,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1952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 4.32 亿元,较 1949 年增长 118.5 %.短 短 3 年,迅速恢复了已濒于崩溃边缘的工业.
第二,湖北省、武汉市政府重视重工业建设, 集中全省全市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由于建国初湖北重工业极少, 1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国庆营销活动方案 国庆晚会策划书.doc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篇 (2).doc
格林童话读书心得小学作文2022年.doc
国庆周年主题活动策划方案.doc
国庆69周年演讲稿.doc
庆国庆周年演讲稿祖国生日.doc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国庆节.doc
爱国的演讲稿初中 初中生国庆节热爱祖国爱国主义演讲稿合集.doc
2025主动脉夹层的诊治.pptx
军队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doc
部队春节慰问信(精选7篇).doc
普通员工辞职信(十篇).doc
新年慰问信范文模板(10篇).doc
毕业40年同学聚会的发言稿5篇.doc
2025初中同学聚会发言稿5篇.doc
4分钟建筑公司开业简短致辞精简版7篇.doc
通用的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发言稿5篇.doc
产品经理的竞聘演讲稿.docx
岗位竞聘演讲稿4500字范文.docx
教师生涯规划演讲稿.docx
相似文档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最近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