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到家长举报之后.doc
3页接到家长举报之后 控江初级中学 胡晓明案例:九月中旬的一天, 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铃声忽然想起, 门房师父告诉我有一位家长要求接见,稍等片刻,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家长出现在我面前,只见他双眉紧缩,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 “老师,我要投诉你们学校﹡﹡老师,虽然孩子现在已不在这,但我一定要出这口气 ”说着便拿出了一封厚厚的投诉信原来孩子的双亲都是东北人,且都是教师,为了孩子,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人地生疏的上海, 在父母眼中孩子是非常优秀的, 可渐渐的,在与班主任老师的接触中,他们听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评价, 这位班主任容不下孩子强烈的表现欲,看不惯孩子个性化的处事方法, 什么事都要与他作对, 还有变相体罚的情况 在家长心中, 班主任无论在教育上还是教学上, 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心理遭到了创伤, 变得不爱说话, 情绪委靡,无法集中精力上课不得以,本学期孩子转到了离家较远的学校上课, 每天不堪途中奔波, 还有晕车,让父亲倍感焦虑,也更气愤,因此要来学校讨个公道于是,我把情况向校长、书记作了汇报,开始着手调查,我询问了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并让他们写下了书面汇报 在与老师学生的交谈和汇报中我发现, 这位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对这位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 面对刚刚升入中学、个性比较张扬的他更是一点一滴地在教育帮助感染他, 同时经常家访,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帮助孩子及时纠错, 可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家访, 换来的却是家长无理地指责, 更甚的是在期末最后一次家长接待日时, 他的母亲在大庭广众之下破口大骂,而班主任却还是耐心地与她沟通。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这位班主任并没有做出任何违背师德的事情, 只是在与家长的教育方法上存在分歧, 没有沟通好而已 因此我把学校调查的意见与他联系,而他再次上门,非得要学校开除这位教师,否则还要上访,我们没有同意,结果他又找到信访办, 信访办的老师听了我们的调查过程及意见后, 也再次答复了这位家长,至此,这件事才告段落分析: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1首先,现今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爱已到了及至, 在他们眼中, 自己的孩子是天底下最完美的, 这些孩子从小养尊处优, 父母为他们可谓是呕心沥血, 事件中的这对父母宁愿放弃外地优厚的条件, 为孩子也要挤进拥挤的上海,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日渐我行我素,一旦遇见了一位严格的老师,孩子便受不了批评指责,回家孩子会添油加醋地说给家长听,家长听了心疼, “这么优秀的孩子被折磨成啥样了”,进而把怨怒强加给老师,导致教师的话,家长根本不听,家校间失去了沟通的桥梁,久而久之,双方无法交流,冲突过后,留下的是暂时的平静,旋即看到孩子到新的环境又不适应, 家长便怒火中烧, 一纸告到学校 假如我们的家长能正视自己的孩子, 能心平气和的与班主任交流, 恐怕不会有这样严重的问题发生。
其次,家校沟通缺乏, 学校教育只有在家长积极支持配合下, 才能得以顺利完成,而家长也只有参与到学校工作中, 才能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 促进家庭教育的合理开展 这份工作是双方共同完成的, 而这其中, 我认为教师的方法更为重要,她的举动应该更积极主动,显然事件中的教师没有与家长沟通协调好,一上来就说孩子一大堆的不是, 罗列了总总孩子的缺点, 尽管孩子有问题, 但总有可取之处吧,家长听后能舒服吗?一次次交流过后,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尴尬,去家访家长冷若冰霜,打拒绝接听如果起初能与家长处理好互相间的关系,也不会把问题那么扩大再次,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 特别是家长学校工作开展不够, 其实家长学校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也是家校联系的纽带, 通过这样的方式, 家校间可以互通有无, 有了问题大家可以及时解决, 学校更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宣传家庭教育的策略,指导家长更好地完成子女的教育工作事件中的父母如果能接受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平时能用好这些方法, 我想孩子也不至于那么张狂反思:首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提高家校沟通的艺术, 教师应该把家访作为一项艺术来看,在接班之初,就应该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友好的关系,真正让家长也 “亲师信道”,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 教师开展工作也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教师沟通的时间和内容也应掌握有度,沟通不是告状,不是埋怨,不2必一定要用见面方式 沟通是为了更好教育孩子, 更顺利地完成工作, 孩子进步了,你应该告诉家长;孩子身体不适了,你应该去问候;孩子有了问题,你应该先观察,后询问,再联系家长;有时只字片语同样能打动家长的心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的家校关系也同等重要, 它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教师要有崇高的师爱,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这种爱博大、崇高、无私、公正,遍及每一位学生,这无疑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老师也努力实践着这样的要求,可有时,我们还会偏爱优秀学生,关注他们分成长,而忽略了一些问题学生或不起眼的孩子马卡连柯说: “缺乏母爱的儿童,是有缺陷的儿童 ”教师的爱,或许可以成为母爱的一种补充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学生会从师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和肯定, 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 从而学会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再次,应加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抓学习,比分数,可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培养,对孩子来说,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了, 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业的成功, 事业的辉煌。
当前,成年人世界和未成年人世界正在发生“五大冲突”, 出现了“五过”,带来了“五无”,即: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望;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 带来的是孩子的无助; 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 交往的冲突———过多的干涉, 带来的是孩子的无奈;评价的冲突———过多的指责, 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措 恐怕我们的家长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样下去,后果肯定非常严重事情虽然已经结束, 可我们的学生还在一批批延续, 我们的家长也在一茬茬继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接待无数个家长,还会碰到许多困难,不管怎样,只要我们坚信,用自己的爱与责任去辛勤耕耘,一定会获得夸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