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专题:夏商西周政治制度.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381185345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7M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主要讲了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以及皇权的神化色彩这一节课我们来看看商之后的西周的政治制度,看看他与夏商时期有何不同?首先,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西周的疆域及其时间界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4.5万联军与商纣王的17万军队决战与牧野,现在的河南淇县地区,以少胜多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周朝,定都镐京(西安)到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为非常喜欢一位叫褒姒的妃子,想要废掉王后申后,申后的父亲不满,于是联合少数民族部族犬戎杀死了周幽王,周幽王死后申后的儿子成为继承人,成为周平王,因为镐京在战乱中毁坏严重,于是周平王决定东迁到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后来历史学家为了区分这两段历史,以公元前771年为界,将之前的历史成为西周,之后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看西周建立之后,在政治制度上的变化西周:BC1046—BC771东周: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5—BC221一、 西周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背景教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则历史事件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把商王畿之地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两年后,纣王子武庚和武王弟管叔、蔡叔。

      两年后,武王去世由年幼的儿子成王即位,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就在此时,驻扎于商朝旧都附近的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以及商朝的一些方国发动叛乱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险些使新生的周朝毁于一旦为什么立国之初的周王朝会发生叛乱?其治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有何问题?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对于新接手的疆域,并没有创设新的制度,而是沿用了夏商时期的制度夏商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前面我们讲过主要是在地方封侯和伯那么这样一种制度究竟是怎样的?他与西周初期出现的这一次动乱有没有关系呢?材料:在夏商时代的方国、部落联盟里,附属国和夏商王朝之间本上处于平等的联合状态 这些 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它们有自己的国君、官吏、疆域商王朝与某些附属国的 关系时常处于敌对或时服时叛的状态设问:(1)夏商时期附属国有什么特点?1、地位上与夏商王朝平等 2、基本完全独立 (2)夏商王朝对附属国控制力度如何?会出现什么问题?弱 附属国易发动叛乱教师总结:夏商时期的这样一种制度被称为部落联盟制度,他具有松散性和独立性,王朝只能依靠武力来维系武王伐商当年依靠的就是商王朝的八大方国的反叛势力西周建立之初,武王依然把商王的儿子武庚留在封在原地,虽然分了自己的两个弟弟去监治,但很快就爆发了动乱。

      幸亏,周公东征平定动乱,周王朝才得以延续那么,动乱平定之后,周公又是如何重构制度强化统治的呢?二、 西周的分封制教师:《左传》中记载:“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分封制那么这种制度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资料来分析1、 分封的对象和目的“周公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设问:1、上图中被分封的对象有哪几类人?主要对象是谁?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王族2、 同姓亲族占了分封的大多数,其意图为何? 通过亲戚关系加强周王家族对全国的统治3、 分封的内容材料:“赐汝邦司四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迁自厥土”赏赐给你四名周朝官员,平民奴隶从车夫到百姓六百五十九人你要尽快把赏赐给你的人和物迁到你所在的地方教师:上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盂鼎,其器内壁铸铭文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透过他我们可以真实地看到西周分封制的情形设问:分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土地和人民强调土地是王畿以外的土地过渡:得到了土地和人民的诸侯有哪些权力和义务呢?4、 诸侯的义务和权利(诸侯国)以法则周公(执行周公的法律),用即命(遵从王命)于周。

      昔天子班贡……周制也——《左传》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国语》设问:1、诸侯的义务是什么?服从周王、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镇守疆土2、诸侯的权力2、和商朝的附属国相比,西周的诸侯国有何不同?从关系上看,商朝的附属国和商王朝是平等的,而西周诸侯国与周王室是从属关系从对地方的控制来看,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更强了教师小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通过分封制建立了一个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天下一体的新国家,相比于夏商时期的部落方国联盟制,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飞跃分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分封内容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服从周王、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镇守疆土诸侯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诸侯可以继续分封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影响积极: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形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3、西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消极: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现在让我们再把视线拉回到三监之乱的故事,这场叛乱中除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方势力外,还有周武王的两位弟弟,那么他们为何要参与叛乱呢?这就要从王位继承制度上找原因了。

      我们先回顾一下西周之前传位方式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到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商朝建立后皇位也是世袭制,表现为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据学者统计,有商一代总共是29位王,其中父传子的只有10位,因此,主要还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讲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武王的两位弟弟在他死后会发动叛乱,因为根据历史的传统,他们是有继承王位的可能的因此,在用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的问题后,摆在周人眼前的是如何解决权力的继承,防止贵族集团内部的斗争宗法制应时而生三、西周的宗法制材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 公羊传》 对周天子之妻所生诸子而言的,意思是说,传宗继统的是长子,哪怕长子智能低下、其弟才干出众,继承地位也是不能更换的;“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如果嫡夫人无子,则立庶子中的贵者.即它是以诸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其子继承地位的高低设问:1、根据材料分析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教师: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天子是“大宗”,而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被分封为诸侯,他们是“小宗”;诸侯也是按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

      诸侯相对于卿大夫又是“大宗”以此类推 2、怎样理解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3、这样的设计,对于维护国家统治发挥了什么作用?明确了财产和权利的继承,有利于防止内部争权夺利凝聚了宗族,用家族来统治,使西周的统治更加稳固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1、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 周王的地位: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小结:家国一体,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如果说分封制是一种授权方式,那么宗法制则是这种授权方式的法则,由此,在西周社会形成了一个以周天子为核心的,有主干(大宗),有枝叶(小宗)的具有向心力的宗族血缘群体它把血缘意义上的“家”和政治意义上的“国”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模式过渡: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周公通过封邦建国加强了对辖区的统治,通过宗法制度保障了周王室的血缘族权和传承法统但他也深知,刚性制度只能迫使人被动屈从,难以产生思想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在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之后,周公便开始制礼作乐,从情感意识和思想形态上强化认同感。

      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用鼎制度图》反映周礼有何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等级森严使上下等级观念更为明确,防止“僭越”行为探究一:本课测评: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探究二:西周的历史作用:分封制使周王成为政治上的天下共主,宗法制则其成为血缘上的天下大宗,礼乐制度则从精神心理方面达成了一种秩序和认同,使天下归心西周的制度变革使中国从夏商时期松散的方国联盟,成为具有明确等级分权的家国共同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