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课时优案读书目的与前提上图书馆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
7页课时优案7 *读书:目的与前提 *上图书馆(1)1.读准字音(1)闲暇( ) (2)慰藉( ) (3)麻痹( )(4)戕害( ) (5)已臻佳境( ) (6)卷帙( )(7)逊色( ) (8)苍穹( )答案 (1)xiá (2)jiè (3)bì (4)qiāng (5)zhēn (6)zhì (7)xùn (8)qióng2.理解词语(1)涉猎: (2) :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指要做一件事情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3)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4) :形容书籍很多或篇章多而纷杂5)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6) :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7) :没有兴趣、兴致,缺乏意味答案 (1)粗略地阅读;接触、涉及 (2)望洋兴叹 (3)豁然开朗 (4)卷帙浩繁 (5)一劳永逸 (6)牵强附会 (7)索然寡味3.辨析词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涵养·修养·教养阳刚之气、担当精神,体现于内在的 、精神的境界。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 的行为习惯2)汗牛充栋·卷帙浩繁纵观人类漫长的思想历程,经过古今中外文明积淀的经典著作可谓 而多读一些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失为一种时代责任感的体现,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可谓 ,让作为非专业学者的党政干部和青年学生去读这么多的原著,显然不太合适故应着重选取马克思主义浩瀚经典中的精华,从而大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针对性3)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如果距离远了,空空导弹比弹道导弹慢得多,只能在屁股后面追,那必然是“蛤蟆撵兔子”,越追越远, ,只有 的份了答案 (1)修养 涵养 教养 (2)汗牛充栋 卷帙浩繁 (3)鞭长莫及 望洋兴叹解析 (1)“修养”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表现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某些行为涵养”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的某些行为教养”是指个人在教育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相应道德水准的、文明的、合乎社会规范的一些行为,它是社会、家庭、学校等教育的结果三者的区别:第一,行为不同教养”主要指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通过教育而养成的某些道德的、文明的或规范的精神或物质行为;“涵养”主要是指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某种情绪的精神行为;而“修养”则是表现出一个人具有某些综合素质的各种行为。
第二,侧重点不同教养”和“修养”既有精神的行为又有物质的行为,而“涵养”比较偏重于精神的行为第三,表现不同教养”和“涵养”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的外在方面;而“修养”更多地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在方面第四,内容不同教养”比较多地同个人身上的道德水准、文明举止相联系;“涵养”更多地是同个人的心理素质、各种情绪相联系;而“修养”则同个人身上的所有综合素质相联系2)汗牛充栋:运书时牛累得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区别:“汗牛充栋”只形容书籍极多;“卷帙浩繁”除形容书籍多外,还形容篇章多而纷繁3)鞭长莫及:指虽然鞭子很长,也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鞭长莫及”强调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望洋兴叹”强调实力与对方相差甚远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答案 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研读世界文学(研读杰作) 爱的阅读2.下面对课文的概括与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目的与前提》一文,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接着论述阅读的作用。
B.《读书:目的与前提》一文,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要有爱的阅读,有心的教养,要敬重知识C.《上图书馆》一文,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即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D.《上图书馆》第⑦段中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指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而第⑧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答案 C解析 “事情发展的顺序”错,应该是按时间顺序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望洋兴叹(望着大海水面) 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开朗 冠冕堂皇(形容气势盛大)B.孜孜不倦(形容勤勉) 一劳永逸(安乐、安闲) 华而不实(果实)C.卷帙浩繁(书籍) 残羹冷炙(烤熟的肉) 涉猎广泛(接触、涉及)D.礼尚往来(还、尚且) 毫不逊色(差、比不上) 索然(没有兴趣的样子)寡味答案 C解析 A.望洋:仰视、仰望的样子B.实:动词,结果实D.尚:崇尚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现代诗有它特异的质地以及与其相适配的方法论,如果不与时俱进,最终只能是望洋兴叹,苦无舟渡B.《格萨尔》叙述的是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
卷帙浩繁的史诗,一个细节里就有天地万物,一个小故事就是一段传奇C.小朋友挠挠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作品,又看了看自己的画作,于是豁然开朗,欣喜地开始了新的创作D.著名学者邹文海是钱钟书的小学同窗,他回忆钱钟书出行的时候随身带着字典:一本索然寡味的字典,竟可捧在手中一月答案 C解析 C.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比喻义强调道理领悟后的感觉,语境中突出的是思路通了、打开了,不合语境A.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使用正确B.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使用正确D.索然寡味:没有兴趣、兴致,缺乏意味使用正确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仓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崇敬有加,然而图书馆不仅是“宝库”“殿堂”,而应是“知识公园”B.我们必须正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出现背离文学传统的现象,迫使我们做出切合实际的抉择和判断C.“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D.我想,能让我读得兴起,也在文中反复咀嚼,不管能不能像徐老师那样咀嚼出文字的芳香,能不能擦亮文章的灰烬,恢复它璀璨的光华,都已经很有所得了答案 D解析 A项,搭配不当,“不仅是……而应是……”搭配不当,应将“而应是”改为“更应是”B项,语序不当,“抉择和判断”应改为“判断和抉择”C项,搭配不当,“‘全民阅读’活动是……使读书成为……生活方式”主宾搭配不当,应将“是”改为“旨在”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于生活之外,高山仰止,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A.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D.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答案 C解析 根据语境,后文说“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可见前面应是说可以达到这一结果的方式或方法;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这是古典智慧解决现代问题的结果,空格处的内容应与之相关。
先说“读史通心”,这是大前提,然后才能“借鉴古典智慧”,最终“解决当今的难题”,而后面的句子就是“解决当今难题”的结果A项,“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选项把“读史能通心”放在后面,不如“解决当今难题”与后文连接更自然;B项,先从“解决难题”入手,然后谈做法,这与横线后面的内容不连贯;D项,“通过读史通心”滥用介词“通过”,与后文“让”连用,缺失主语成分二、课内精段鉴赏阅读《读书:目的与前提》中的文字,完成5~7题①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就说对体力、灵敏和美的追求吧,终极目的也并非使我们变得富有、出名和强壮什么的,而是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和自信,让我们更加快乐、幸福,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更加胸有成竹,因而本身便包含着价值同样地,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③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的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地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的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读却引不起我们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所以也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或者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④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