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docx

66页
  • 卖家[上传人]:凯和****啦
  • 文档编号:330918505
  • 上传时间:2022-08-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50K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 第十一篇 供电 第三册 牵引变电所 · PAGE 15 · 目 录 TOC \o 1-2 \h \z \u 1 工程概述 1 1.1 工程概述 1 1.2 供电系统概述 1 2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1 2.1 设计依据 1 2.2 设计范围 1 2.3 设计接口 1 2.4 可行性研究专家审查看法及执行状况 2 3 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2 3.1 主要设计原则 2 3.2 主要技术标准 3 4 主接线及运行方式 3 4.1主接线 3 4.2 运行方式 3 5 生产房屋及设备平面布置 4 5.1 一般原则 4 5.2 所址选择 4 5.3 变电所房屋组成 4 5.4 变电所设备布置方式 5 5.5 主要设备尺寸 5 6 电缆敷设 5 6.1 总体要求 5 6.2 牵引变电所内部 5 6.3 电缆进出变电所 6 6.4 电缆通过车站 6 6.5 电缆在区间的敷设要求 6 6.6 主变电所~区间电缆的敷设 6 6.7 电缆敷设孔洞防火封堵要求 6 7 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 6 7.1 继电保护 6 7.2 自动装置设置 7 7.3 牵引变电所的操纵 7 7.4 牵引变电所的信号 7 7.5 测量与计量 7 8 交直流自用电系统 8 8.1 交流自用电系统 8 8.2 直流自用电系统 8 9 接地 8 9.1 一般原则 8 9.2 接地网设计 8 9.3 牵引变电所设备接地 9 10 防雷与过电压保护 9 10.1 牵引变电所主要设备的绝缘水平 9 10.2 过电压保护 9 10.3 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及协同 9 11 主要设备选型原则及技术性能 10 11.1 选型原则 10 11.2 主要设备的技术性能 10 11.3 设备国产化方案 12 12 附件 12 13 附图 14 第十一篇 供电 第三册 牵引变电所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述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作为成都市域快线之一,主要服务于主城与新津组团的市域快线,并兼顾服务机场客流。

      线路西南向串联了主城红牌楼综合枢纽、双流机场、成贵高铁双流西客运枢纽、胜利镇、花源新城、花桥新城至新津主城区线路全长37.66km,其中地下线20.91km,地上线16.75km设车站16座,其中地下站11座,高架站5座,平均站间距2.46km 10号线一期线路长10.942km,全为地下线地下车站6座,平均站间距2.0km,最大站间距3576m,最小站间距1002m 10号线二期工程自一期工程终点站空港二站引出,沿成贵高铁西侧向南,在成贵高铁双流站北侧与3、14号线换乘设置城铁双流站;出站下穿南寿街后由地下转为高架,下穿成贵高铁、上跨双楠大道后在大件路北侧设双楠大道站;出站由路侧转向路中,沿大件路向南在红桥村处设白塔寺站、在花源镇白云大道处设花源站;在成贵高铁新津站东侧设置城铁新津站,与规划12号线换乘;出站继续沿大件路中往南,下穿二绕及成贵高铁后设花桥站;之后由路中转向路北,跨金马河后转为地下,至希望路路口设客运中心站;沿迎宾大道往南于儒林路路口与规划21号线换乘设置儒林路站;出站后西折在黄鹤大道与大新路交错口处设大新路站;之后转向南沿新邛马路至新平镇附近设二期工程终点站南河站。

      10号线二期线路长26.718km,其中地下线长度9.963km,高架段及过渡段长16.755km;共设车站10座,其中地下站5座,高架站5座,平均站间距2.696km,最大站间距5099m,最小站间距1220m设有板桥车辆段和高大路停车场 10号线二期工程采用标准A型车,4M2T,初、近、远期均采用6辆编组,设计最高行车速度100km/h 1.2 供电系统概述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供电系统由主变电所、35kV 供电环网、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及降压变电所、接触网系统、电力监控系统、杂散电流腐蚀防护系统、供电车间组成 供电系统采用集中 110kV-35kV两级供电方式,全线新建文庙主变电所1座,并利用一期工程沈家桥主变电所;全线共设有12座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其中正线10座,车辆段和停车场各1座 轨道交通车辆采用 DC1500V架空接触网授电方式 2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2.1 设计依据 (1)《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评审看法; (2)《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 (3)《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组成内容》; (4)《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接口》; (5)《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6)《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22)、《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04-2022)以及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规定等。

      2.2 设计范围 本专业设计范围为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沿线各牵引变电所的初步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2)变电所房屋及设备平面布置设计; (3)变电所AC35kV开关柜排列,DC1500V开关柜排列设计; (4)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操纵与信号方式、测量与计量设计; (5)变电所交、直流自用电系统设计; (6)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设计; (7)车站综合接地设计; (8)变电所设备选型、技术参数及设备国产化; (9)主要设备材料表、工程数量表 2.3 设计接口 (1)与供电系统接口 设计分界点位于变电所内35kV开关柜电源侧进、出线接线端子牵引变电专业负责设备间电缆连接及设备安装布置设计;供电系统专业负责确定变电所设备容量,并负责区间及进出牵引变电所光电缆敷设设计(含差动光缆和联跳电缆) (2)与接触网专业设计接口 设计分界点位于接触网上网隔离开关电源侧接线端子、回流箱转接母排变电所侧电缆接线端子及变电所接地母排接线端子牵引变电专业负责隔离开关、回流箱至变电所电缆及变电所接地母排接线端子;接触网专业负责隔离开关安装、回流箱及架空地线至接地母排的电缆。

      (3)与杂散电流防护专业设计接口 设计分界点位于排流柜接线端子、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及车站接地网外接端子牵引变电所专业负责排流柜安装、排流柜至负极柜及排流端子电缆接线,杂散电流防护专业负责排流柜的设计;牵引变电所专业负责车站接地网设计,杂散电流防护专业负责区间接地系统的设计;牵引变电所专业负责车站钢轨电位装置设计,杂散电流防护专业负责车辆段和停车场钢轨电位限制装置设计 (4)与降压变电所接口 交直流系统:接口分界位于各牵引降压混合所35kV开关柜出线端子,牵引变电所专业负责牵引降压混合所35kV开关柜的设计;降压变电所负责牵引降压混合所35kV开关柜至配电变压器的电缆敷设、配电变压器及以下部分;独立的降压变电所35kV开关柜、配电变压器等均由降压变电所专业负责;另外降压变电所应为牵引变电所交直流电源系统各提供两路独立的0.4kV电源 (5)与电力监控专业设计接口 接口分界在牵引变电所各开关设备二次室,牵引变电专业负责变电所内设备的操纵、测量、保护设计及各通信接口设备在开关柜内的安装;电力监控专业负责操纵信号盘的设计及相关接口设计,并提供各类接口设备,完成操纵信号屏至各开关柜、整流器柜等设备光电缆敷设。

      (6)与土建专业接口 牵引变电所专业负责各牵引变电所牵引变电系统部分的电气设计,并向建筑和结构专业提出设备安装布置等要求;建筑和结构专业负责设备房屋、运输和巡查通道、电缆通道以及各种沟、槽、管、洞的预留 (7)与主变电所专业接口 主变电所专业和牵引变电所专业各自提供联跳接口 2.4 可行性研究专家审查看法及执行状况 …… 5)《可研报告》推荐的制动能量回馈装置的节能、环保及投资效益较好,方案合理可行建议结合本工程的线路、行车、车辆特点进一步完善制动能量回馈装置的配置方案 …… 执行状况:按专家看法执行,根据供电系统专业计算结果,每座牵引变电所设置一套中压逆变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 3 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3.1 主要设计原则 (1)牵引变电所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满足全线车辆牵引负荷的供电需求 (2)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便利系统扩展,简化接口设计 (3)牵引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满足供电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的要求,同时力求简单、清楚,便于运营管理 (4)正线各牵引变电所采用无人值班方式,停车场、车辆段牵引变电所按无人值班、初期有人值守考虑。

      (5)牵引变电所的布置在满足供电系统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便于设备运输和运营管理,车站牵引变电所设备用房与车站建筑统一考虑;地下区间牵引变电所与风井合建;高架区间牵引变电所采用房屋式布置 (6)牵引变电所均与降压变电所合建为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7)各电压等级为:牵引整流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为交流35kV,直流馈线额定电压为直流1500V (8)牵引变电所设两套整流机组,接在同一段交流35kV母线上,并联构成等效二十四脉波整流,以减少高次谐波 (9)牵引变电所的一套整流机组故障时,另一套整流机组可在允许过负荷及谐波允许的状况下继续供电,保证列车正常运行 (10)牵引变电所应能够安全、可靠地向地铁车辆提供直流1500V电源 (11)牵引变电所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的要求各级保护配置协同关系良好 (12)牵引变电所设备的操纵、保护、测量和监视采用变电所全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方式,装置采用微机型设备 (13)设备选择立足于国产化,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且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国产设备 (14)按综合接地系统的概念进行接地网设计,地下车站、区间变电所设置独立人工接地网,高架车站综合接地与防雷共用接地网,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0.5Ω,并应满足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要求。

      (15)牵引变电所设计与10号线一期工程应尽量兼容统一,以便于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