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题型总结物理题型总结精选八篇.docx
30页物理题型总结物理题型总结精选八篇 高考物理题型总结提纲目录:1、必修板块(84种题型)一、质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二、相互作用三、牛顿运动定律四、曲线运动五、万有引力与航天六、机械能与机械能守恒定律七、电场八、磁场九、电磁感应十、交变电流十一、恒定电流2、选修部分十二、热学十三、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十四、光学与电磁波 十五、碰撞、动量守恒十六、原子、原子核与波粒二象性各章节题型总结(必修)一、质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2、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3、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4、汽车“刹车”问题5、逆向思维的应用(正向匀减速与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等效)6、实验:(1)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解答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运动图像的分析与应用(2)解答题:单独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3)实验题:单独考察或者与牛顿定律的综合二、相互作用7、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判断与大小计算8、单个物体或者多物体(叠加体模型)的受力分析9、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理解与与应用10、受力平衡(静态)问题的分析方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以及假设法等11、受力平衡(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与整体法、隔离法等12、绳连接体中两大类问题:“活结”与“死结”的受力分析13、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14、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本章考试题型归纳与分析:考试试题题模式:1+1考试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与解答题考试核心考点与题型:(1)选择题:(静态或者动态)多物体组成的系统的受力分析…… …… 余下全文篇二 :高中物理重要题型全总结06四川理综23)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将来的某一天,同学们也许会在其他星球上享受荡秋千的乐趣.假设你当时所在星球的质量是M、半径为R,可将人视为质点,秋千质量不计、摆长不变、摆角小于90°,万有引力常量为G.那么,(1)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星等于多少?(2)若经过最低位置的速度为v0,你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PQ提升井中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8-28所示:绳的P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Q端拴在物体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滑轮上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A点,左右两侧绳都已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绳长为H.提升时,车加速向左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经过B驶向C.设A到B的距离也为H,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B.求车由A移到B的过程中,绳Q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 如图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θ=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轮。
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A和B连结,A的质量为4m,B的质量为m,开始时将B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物块A与斜面间无摩擦设当A沿斜面下滑S 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物块B上升离地的最大高度H. 如图3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 m/s的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 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动能损失.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向左最多能滑到传送带左右两端AB的中点处,重力加速度g=10 m/s2 (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 …… 余下全文篇三 :高中物理常考题型总结和解题方法讲解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本文介绍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还介绍了高考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做就对!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 余下全文篇四 :高一物理经典考试题型总结1.如图所示,光滑半球的半径为R,球心为O,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上方有一个光滑曲面轨道AB,高度为R/2.轨道底端水平并与半球顶端相切.质量为m的小球由A点静止滑下.小球在水平面上的落点为C,则( )A.小球将沿半球表面做一段圆周运动后抛至C点B.小球将从B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到达C点C.OC之间的距离为2RD.OC之间的距离为2R答案 BC2. 一不计质量的直角形支架的两直角臂长度分别为2l和l ,支架可绕水平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支架臂的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开始时OA臂处于水平位置,如图所示。
由静止释放后,则( )A.OB臂能到达水平位置B.OB臂不能到达水平位置C.A、B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为vA :vB = 2 : lD.A、B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为vA :vB = 1 : 2答案 AC3.4.如图所示,小车上有固定支架,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用轻质细绳拴挂在支架上的O点处,且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线长为L现使小车与小球一起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碰到矮墙后,车立即停止运动,此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能是( )?02?02A.大于 B.小于2g2g?02C.等于 D.等于2L2g答案 BCD1. 如图所示,质量m1=0.3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足够长,现有质量m2=0.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5 m/s从左端滑上小车,当物块对地位移x2=2.1m的时候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已知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5,取g=10 m/s2求:(1)物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v的大小;(2)小车发生的位移x1;(3)系统动能损失多少?损失的能量去哪了?(4)如何求系统产生的热量?(5)物块相对于小车的相对位移d多大?…… …… 余下全文篇五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及各类题型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1:质点 1期末复习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
练习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知识点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练习2:关于参考系的选择,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C.一个运动只能选择一个参考系来描述 D.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 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练习3:下列关于时间和时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第5 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末到第5s末这1 s的时间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 s末到第5 s末这1 s的时间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 余下全文篇六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经典题型总结1、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一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及EK2④列方程 W=EK2一Ek1,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一、整过程运用动能定理(一)水平面问题1、一物体质量为2kg,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
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为( )A. 0 B. 8J C. 16J D. 32J2、 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u=0.1,现用水平外力F=2N,拉其运动5m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求其还能滑 m(g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