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导论课件.ppt
118页第一章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导论学前教育学导论2015-08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导论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2 目目 录录 Contents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2 目 录学习目的与要求(一)识记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二)掌握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三)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学习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目的与要求(一)识记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学习内容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1)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什么是学前教育?什么是学前教育?能够激起出生直至入小学前的儿童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
联合国家科文组织)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黄人颂)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学前教育(郑建成)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p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广义)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p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6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狭义)学前教育的对象:婴儿(0-3岁)、幼儿(3-6岁)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的种类1.按正规化程度:p混合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同一个班级里接受教育 农村地区:由于教师数量或同龄幼儿较少而被迫采取的混龄形式 城市地区:为了追求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互相学习而采取的教育形式p学前班:为没有条件接受三年幼儿园教育的幼儿提供半年或一年的教育学前教育正规学前教育非正规学前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的种类学前教育正规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的种类非正规学前教育游戏小组社区服务中心儿童指导站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的种类非正规学前教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2.按实施主体划分学前教育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区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2.按实施主体划分学前教育学前家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1.学前家庭教育(1)时间上的首施性和延续性;(2)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3)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4)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1.学前家庭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2.学前社区教育(1)形式儿童影剧院、儿童游乐室、儿童科技馆、儿童图书馆(2)特点p接纳对象的社会性;p具有娱乐性;p教育活动的群体性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2.学前社区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3.学前机构教育(1)受教育有关法规、政府的约束和指导,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3)有符合一定标准的房舍、设备及场地,能确保儿童最基本活动的开展;(4)有专业教育工作者负责幼儿的教育工作;(幼儿园由哪些角色构成?)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3.学前机构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三)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学前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1)学前教育对社会性、人格品质(2)学前教育对人认知的发展2.学前教育对教育事业的价值“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3.学前教育对于家庭的价值(1)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2)承担家庭功能中的主要教育功能;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三)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四)学前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1)教育体制(2)人的发展2.福利性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3.保教并重 教育对象的独特性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四)学前教育的特点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一)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从出生至六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2.学前教育学的基础;3.学前儿童与教师 4.学前教育的目标5.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6.学前课程7.学前教育活动 8.学前儿童游戏9.学前教育环境 10.学前教育衔接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p总结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发展趋势;p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提高学前教育科学水平;p通过学前教育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四、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o(一)定义(一)定义o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o(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o1.观察法o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等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教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o2.调查法o调查法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方法o3.实验法o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o混龄教育中幼儿助人行为的研究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研究方法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研究方法(二)研究方法o4.个案研究法o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相关研究方法对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方法o5.行动研究法o行动研究是指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二)研究方法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p社会背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欧洲15-17世纪)p主流思想:尊重人的价值,崇尚人性p代表人物1.夸美纽斯(捷克)2.卢梭(法国)3.欧文(英国)4.裴斯泰洛奇(瑞士)5.福禄贝尔(德国)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夸美纽斯(捷克)(一)夸美纽斯(捷克)o1.生平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1592年3月28日出生于尼夫尼茨城的一位磨房主家庭。
其父是捷克兄弟会受人尊敬的会员他12岁时失去双亲成为孤儿,被寄养在亲戚家中1613年,夸美纽斯进了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二年因病中途辍学,后到外地疗养,完成了学业1614年,夸美纽斯回到捷克担任普雷拉乌拉丁语学校的校长,热诚地献身于教育事业,专心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夸美纽斯(捷克)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2.重要著作:重要著作:p大教学论p母育学校p世界图解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重要著作:泛智主义教育思想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目的、任务和作用(一)论教育的目的、任务和作用1.目的:为永生做准备2.任务:使儿童成为“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的人3.作用: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作用;在人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二)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1.教育遵循自然界的“秩序”2.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 “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他的责任在于培植,不在变换”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目的、任务和作用2.学制和课程学制和课程学习阶段学习阶段相应教育相应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任务任务特点特点婴儿期婴儿期母育学校训练外感官,使婴儿学会辨别周围的事物“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春儿童期儿童期国语学校每个村庄一个 通过学习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等训练内感官,训练想象力和记忆力“收容一切男女青年”夏少年期少年期拉丁语学校每个城市一个 通过学习辩证法、文法和修辞学以及其它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和艺术,培养判断力。
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 秋青年期青年期大学每个国家一个 学习神学、哲学、医学和法学未来的教师和学者 冬2.学制和课程学习阶段相应教育教育目的任务特点婴儿期母育学校(四)论学校教学工作组织(四)论学校教学工作组织1学年制2班级授课制(五)论教学原则(五)论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3.彻底性和巩固性原则4.启发儿童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5.便易性、简明性和迅速性原则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论学校教学工作组织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卢梭(法国)(三)卢梭(法国)1.代表著作:爱弥儿2.重要贡献:“儿童的发现者”,首次提出正确的儿童观3.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理论”(1)教育思想:教育应该以自然为法,遵循人的发展天性2)教育阶段:o0-2岁:身体养护,父亲为教师,母亲为保姆o2-12岁:感官训练,自由活动探索o12-15岁:智育为主o15-20岁:道德教育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卢梭(法国)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o(三)卢梭(法国)(三)卢梭(法国)(3)道德教育主张:“自然后果法”4.评价o进步性: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儿童观和教育观o局限性:片面强调顺应自然,没有考虑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卢梭(法国)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o(四)裴斯泰洛奇(瑞士)(四)裴斯泰洛奇(瑞士)o1.教育特色:贫民教育o2.教育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o3.教育目的:促进人天赋的发展,培养完整的人o4.教育重点:道德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裴斯泰洛奇(瑞士)第二节第二节 近代的学前教育近代的学前教育o(四)福禄贝尔(英国)(四)福禄贝尔(英国)o1.1.生平生平 福禄培尔(Friedrich Wilhelm Frobel)于1782年生在德国乡村吐林根,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他因首创“幼儿园”名称,并积极设立幼儿园机构,而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享有盛名。
他被认为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教育代表作是人的教育第二节 近代的学前教育(四)福禄贝尔(英国)2.思想基础o(1)哲学基础:在哲学方面,福禄培尔接受了谢林的“宇宙精神”的观点福禄培尔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上帝为万物的统一体o(2)宗教基础o他的思想体现了泛神论的思想在他看来,宇宙的最高精神法则可以体现在动物和非动物的本性或现象中福禄培尔提出了普遍性、个体性和差异性统一的思想2.思想基础第二节第二节 近代的学前教育近代的学前教育3.教育目的 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做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人的教育第二节 近代的学前教育3.教育目的4.教育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发展”原则o在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中,“教育适应自然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原则o在他看来,教育适应自然的发展,在于反对违反自然的人为干涉的教育,使人像自然那样按照其本性发展5.幼儿教育思想o福禄培尔十分重视人的早期教育,认为幼儿时期对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对于自然、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的认识都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4.教育原则(1)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由于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与养护,因而福禄培尔也十分重视父母在家庭中的教育作用,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巨大意义。
一方面,他批判封建宗法制传统的陈旧的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他又努力汲取当时已有的种种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特色与经验2)幼儿园教育o 福禄培尔非常重视对幼儿园教育的研究o 关于游戏、活动以及教具的设计,福禄培尔吸收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思想1)家庭教育(1)游戏与作业)游戏与作业o在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游戏和作业也是重要的教育途径o福禄培尔为儿童编制了多种游戏活动,其中有以“恩物”代表的玩具游戏o作业主要是一种用于教学的教育活动形式1)游戏与作业在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游戏和作业也是重(2)恩物)恩物o“恩物”就是依据这种思想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恩物通常有六种o第一种是六个不同颜色的毛线球o第二种恩物是由木制的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o随后的四种恩物的是把立方体按照不同的分割方法分割而成的2)恩物“恩物”就是依据这种思想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 6.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的评价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的评价 总之,福禄培尔的一生的贡献主要在学前教育方面他曾经详细地研究了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并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但由于他受到费希特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带有一定的神秘主义色彩6.福禄培尔幼儿教育思想的评价游戏中的“恩物”游戏中的“恩物”1 1、“恩物恩物”的定义的定义2 2、“恩物恩物”与游戏与游戏3 3、“恩物恩物”的种类的种类4 4、“恩物恩物”的三种游戏表达方式的三种游戏表达方式5 5、“恩物恩物”的特点的特点6 6、应用原则应用原则7 7、局限性局限性1、“恩物”的定义一、一、“恩物恩物”的定义的定义 “恩物”是一套以球体、圆柱体和立方体为核心而组成的教育材料,他称这套玩具为“恩物”,意味着它们是“上帝的恩赐的礼物”福禄贝尔认为为了让儿童认识自然和表达自己,并能借由最简单的形式去了解抽象的事物,必须给儿童提供适当的游戏玩具一、“恩物”的定义 “恩物”是一套以球体、圆柱体和立方体 二、二、“恩物恩物”的理论基础的理论基础-游戏游戏“游戏是儿童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高阶段”人在这一阶段里最纯洁的最神圣的活动人在这一阶段里最纯洁的最神圣的活动”一)(一)游戏的作用游戏的作用 1、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2、游戏能促进儿童的创造性发展 3、游戏能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二、“恩物”的理论基础-游戏“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二)游戏的种类 在幼儿园教育学中,福禄培尔将游戏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运动性游戏,另一部分是精神性游戏。
1 1、运动游戏:旅行游戏、表演游戏、奔跑游戏、散步游戏、运动游戏:旅行游戏、表演游戏、奔跑游戏、散步游戏 2、精神游戏:主要是运用“恩物”进行的二)游戏的种类 在幼儿园教育学中,福禄培尔(三)(三)“恩物恩物”、游戏、作业、游戏、作业 “恩物”是游戏中的操作材料,是支持精神游戏的重要工具作业”是儿童设计的各种活动,而“恩物”则是为这些活动提供各种观念三)“恩物”、游戏、作业 “恩物”是游戏中的操作材三、三、“恩物恩物”的种类的种类 第一种:包括红、黄、蓝、橙、紫、绿等六种颜色组成的柔软圆球第二种:木制的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三、“恩物”的种类 第三种:可以分成第三种:可以分成8 8个体积相等的小立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个体积相等的小立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第四种:木制的大立方体第四种:木制的大立方体,纵向分成纵向分成8 8个体积相同的小长方体,儿童可以个体积相同的小长方体,儿童可以通过它获得长、宽、高的概念通过它获得长、宽、高的概念第五种:木质立方体分成第五种:木质立方体分成2727个小立方体,其中包括:个小立方体,其中包括:1818个未分割的小立个未分割的小立方体和按对角线分割成的方体和按对角线分割成的3636个体积相同的小三角体。
个体积相同的小三角体第六种:木质立方体分成第六种:木质立方体分成2727个体积不等的小长方体个体积不等的小长方体第三种:可以分成8个体积相等的小立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导论课件四、四、“恩物恩物”的特点的特点p抽象性p木质为主p色彩丰富且具有规律p整体性/统一性四、“恩物”的特点抽象性五、五、“恩物恩物”的三种游戏表达方式的三种游戏表达方式第一,表现生活或体现建筑的形式表现生活或体现建筑的形式第二,体现美或图像的形式第二,体现美或图像的形式第三,认识或学习的形式第三,认识或学习的形式五、“恩物”的三种游戏表达方式第一,表现生活或体现建筑的形式六、局限性六、局限性 首先,他认为只有通过“恩物”才能了解世界的统一性,“恩物”是儿童理解世界的开始,在此之后才能认识事物的本源,理解生活这显然是不合适其次,他用“恩物”的活动来代替儿童对自然界的观察,将“恩物”看成是“大自然的缩影”,把儿童的兴趣局限在这狭小的工具中,也是欠妥的最后,在某种程度上,如果运用不当,福禄贝尔的“恩物”很容易陷入拘束、枯燥和呆板的极端之中六、局限性 首先,他认为只有通过“恩物”才能了解世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一)杜威(一)杜威(J.Dewey,1859-1952J.Dewey,1859-1952)1.1.代表作代表作p我的教育信条p民主主义与教育2.2.教育思想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长;(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3.教学观教学观学校即社会:学校教育的内容要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社会儿童中心: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教材中心的观点做中学:重视来自于实践中的直接经验。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教学观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蒙台梭利(意大利)(二)蒙台梭利(意大利)1.1.生平:生平: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人,医学博士、教育家1898年,蒙台梭利开始运用塞贡的方法对22名白痴和弱智儿童进行教育和训练,取得了巨大成功1907 年,蒙台梭利来到罗马一所贫民区的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幼儿改变了不良习惯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2.代表作:代表作:蒙台梭利教学法童年的秘密教育人类学3.3.儿童观:儿童观: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心理具有吸引力 敏感期 发展具有阶段性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代表作:蒙台梭利教学法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幼儿教学思想幼儿教学思想(1)创设)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有准备的环境”p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p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儿童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p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p能为儿童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和教具;p能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的表现;p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幼儿教学思想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幼儿教学思想幼儿教学思想(2 2)遵循自由教育的原则)遵循自由教育的原则p年龄自由:混龄编班和个别教学;p活动自由: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开展活动3 3)作为)作为“导师导师”的教师的教师导师的任务:p环境创设者:为儿童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活动环境;p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环境、操作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p在观察、了解儿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儿童的活动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幼儿教学思想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 4)使用精心设计的教具展开)使用精心设计的教具展开“工作工作”教具设计的原则:教具设计的原则:o“困难度孤立”:一种教具对应儿童一方面的能力;o“自动控制错误”:教具本身可以提示儿童操作的正确与否;o“顺序操作”: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o“内在惩罚”:将儿童注意力吸引在操作教具活动中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使用精心设计的教具展开“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陶行知(三)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人民教育家 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1.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2.学前教育的学前教育的“三大病三大病”和服务方向和服务方向 创办适合国情的幼儿园(外国病)建设省钱的幼儿园(花钱病)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富贵病)3.创造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解放小孩子的眼睛 解放小孩子的嘴巴 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解放小孩子的时间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学前教育的“三大病”和服务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4.幼稚师范教育幼稚师范教育从实际出发,培养幼教师资从实际出发,培养幼教师资 艺友制:学生+导师,实践学习,边干边学n 1、理论联系实际n 2、培养了有素质的教师n 3、缩短了毕业期限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幼稚师范教育从实际出发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陈鹤琴(四)陈鹤琴1.代表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家庭教育;2.儿童观: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等特征;3.教育实践: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4.“活教育思想”活教育”实质是“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其理论体系包括三大部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陈鹤琴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4.“活教育思想活教育思想”(1)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活教育思想”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五)现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五)现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1.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1 1)弗洛伊德及其思想)弗洛伊德及其思想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力比多超我自我本我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五)现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超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 2)埃里克森及其思想)埃里克森及其思想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埃里克森及其思想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2.认知学派: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认知学派: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1 1)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算阶段(0-2岁):客体永存性;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的不可逆性;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认知学派: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1.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2.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健全人格;3.以儿童的发展为前提开展道德教育;4.强调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实验(1)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2)观察学习是儿童重要的学习形式(外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3)强调教师和成人的素质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5.皮亚杰认知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1)强调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的重要性;(2)强调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力;(3)注重儿童的兴趣与需要,重视游戏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5.皮亚杰认知学派的学前教育思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学前教育思想二、现代学前教育思想(五)现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五)现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2.维果茨基(苏联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1)人的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生物性(听觉、视觉等);高级心理机能:文化历史的影响(语言符号)2)“最近发展区”及“支架教学”现有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所达到的水平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现代学前教育思想维果茨基理论的启示维果茨基理论的启示1、根据其文化历史观,各个时代的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不同的;在同一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是不同的;2、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重视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4、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性;5、学校、教室、幼儿园作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6、应该给儿童提供儿童间相互交往的环境并让他们学会交往的方法维果茨基理论的启示1、根据其文化历史观,各个时代的儿童的认知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西方学前教育学的新进展1.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1)年龄适宜性(2)个体适宜性(3)文化适宜性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西方学前教育学的新进展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 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于 1987年发布的适宜于08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的说明中提出的.该说明首次提出“发展适宜性教育”(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DAP)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基于儿童发展水平、有助于儿童达到一定发展目标的教育实践。
发展适宜性教育发展适宜性教育(DAP)(DAP)发展适宜性教育(DAP)一、背景及形成原因一、背景及形成原因p社会动因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和1983年国家处于危急中对高质量教育的思考p教育动因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质疑一、背景及形成原因社会动因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和1983年二、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主要观点二、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主要观点1、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 (DAP)的含义 年龄适宜性年龄适宜性适宜儿童年龄阶段的典型发展状况 个体适宜性个体适宜性适宜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 文化适宜性文化适宜性适宜儿童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二、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的主要观点1、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D2 2、DAPDAP非某种课程而是幼儿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哲学指南非某种课程而是幼儿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哲学指南 “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是要成为一个严格的处方而是要成为提供决策制定所需信息和反思问题的哲学指南”3 3、关于儿童发展、关于儿童发展p吸收全纳教育的思想p对特殊儿童所需适宜性教育做出具体阐述 2、DAP非某种课程而是幼儿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哲学指南 “4 4、整合的课程观念、整合的课程观念课程哲学在“建构主义”与“训导主义”之间进行了整合 主张通过主题或单元的方式对儿童实施教育。
5 5、教学、教学游戏和有准备的环境游戏和有准备的环境学习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儿童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的 4、整合的课程观念课程哲学在“建构主义”与“训导主义”之间进6 6、教师、教师适宜的要求和多个角色的界定适宜的要求和多个角色的界定 教师要掌握与儿童有关的三种知识:儿童年龄特征、儿童个体差异和儿童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学习者社区)的创建者教学目的定位者发展与学习的评价者与家庭建立互惠关系的合作者精心策划课程的决策者多个角色多个角色6、教师适宜的要求和多个角色的界定 教师要掌握与儿童四、启示四、启示1.1.运用整合和多元思维思考幼儿园课程问题运用整合和多元思维思考幼儿园课程问题走出直接教学和活动教学的对立、分科教学和综合教学的对立用整合的方法在多种课程模式的学习与借鉴中创造自己的课程模2.2.优秀教师必须是有准备的有效教师优秀教师必须是有准备的有效教师3.3.用用DAPDAP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创造适宜我国学前教育的实践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创造适宜我国学前教育的实践四、启示1.运用整合和多元思维思考幼儿园课程问题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西方学前教育学的新进展2.瑞吉欧学前教育模式(1)社会支持与父母支持(12%的政府财政拨款)(2)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合作(3)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4)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5)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6)开放的教学环境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三)西方学前教育学的新进展主要结构主要结构 o一、什么是瑞吉欧教育体系一、什么是瑞吉欧教育体系o二、创始人及发展轨迹二、创始人及发展轨迹 o三、瑞吉欧教育产生背景三、瑞吉欧教育产生背景o四、瑞吉欧教育特点四、瑞吉欧教育特点o五、瑞吉欧教育取向所受的影响及理论主要来源五、瑞吉欧教育取向所受的影响及理论主要来源o六、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六、瑞吉欧的教育理念o七、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七、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主要结构 一、什么是瑞吉欧教育体系一、什么是瑞吉欧教育体系一、什么是瑞吉欧教育体系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该城市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区成共同建立了一套公立幼儿教养体制,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的原则”。
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取向”一、什么是瑞吉欧教育体系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1、1981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现代博物馆举办“如果眼睛能越过围墙”后面改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2、1994成立幼教协会3、2004年成立马拉古兹国际儿童中心二、创始人及发展轨迹二、创始人及发展轨迹 1、1981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现代博物馆举办“如果眼睛能越过三、瑞吉欧教育产生背景三、瑞吉欧教育产生背景(一)文化背景(社区支持)(一)文化背景(社区支持)瑞吉欧艾米利亚拥有众多艺术和建筑珍品,民众有高度责任感,社会各阶层通过政党及经济合作的方式(农业商会、信托、劳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这才使得马拉古奇的思想有实现的可能性(二)理论背景(二)理论背景1、杜威的经验主义 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儿童的社会经验、采用方案教学的教育方法2、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 为儿童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儿童通过自由的活动与环境进行充分的交互作用,调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中认识到充分顾及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的重要性 三、瑞吉欧教育产生背景(一)文化背景(社区支持)四、瑞吉欧教育特点四、瑞吉欧教育特点(一)社会和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家长在学校中全方位发挥实质性作用(二)民主与合作的学校管理风格(三)弹性计划和项目教学(四)一百种语言是儿童学习和表达的手段(五)教师通过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而成长(六)开放环境是学校的第三位老师(七)不追求独特性和模式化四、瑞吉欧教育特点(一)社会和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五、方案教学和生成课程五、方案教学和生成课程o方案教学: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o生成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协商,在具体的情景中逐步发展而来的课程。
五、方案教学和生成课程方案教学: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一)课程的来源(一)课程的来源o儿童的兴趣、教师的兴趣、发展的阶段、内外部环境、意外事件、社会文化等(二)课程的发展(二)课程的发展(开始发展结束)o1、开始(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提出问题)o2、发展(通过不同手段和途径进行调查)o3、结束(展示结果)(三)课程的目标和评估(三)课程的目标和评估o1、课程目标:发展和可变的,重在增加儿童创造和发现的可能性o2、课程评估o重视儿童在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经验和想法五、方案教学和生成课程五、方案教学和生成课程(一)课程的来源五、方案教学和生成课程(一)儿童观(一)儿童观 1、儿童是社会的一分子,是他们自己文化的创造者,拥有独特权利的个体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3、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能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六、儿童、教师和研究性学习(一)儿童观六、儿童、教师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o从教师的角度看,强调教师追随并进入幼儿积极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评估、研究儿童以及方案的发展o从幼儿的角度看,保护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六、儿童、教师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六、儿童、教师和研究性学习(三)项目课程例子儿童的生活环境激发儿童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三)项目课程例子孩子在这过过程里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和物理经验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导论课件 孩子用言语表达感受和经验 孩子用言语表达感受和经验 用镜子代替水坑,硬质纸的树木和人代替真树和真人 用镜子代替水坑,硬质纸的树木和人代替真树和真人 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 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 以白纸替代水坑研究影响 以白纸替代水坑研究影响 教师提供手电筒(鹰架教学)教师提供手电筒(鹰架教学)比较准确地表现、表达影像和影子,以及影响影子和水坑之间的相对位置 比较准确地表现、表达影像和影子,以及影响影子和水坑之间的相幼儿自发生成活动,如何画起左腿自己的影像幼儿自发生成活动,如何画起左腿自己的影像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导论课件瑞吉欧教育的启示瑞吉欧教育的启示o1、重视在儿童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课程o2、让教师成为幼儿的合作研究者o3、促进学校、社会、家庭的合作瑞吉欧教育的启示1、重视在儿童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课程3.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彩光谱方案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彩光谱方案R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主持人,专著超过20本,发表论文数百篇超过20所大学颁给他荣誉学位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3.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彩光谱方案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基本性质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Multiple IntelligencesMultiple IntelligencesMultiple Intelligences)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记者、编辑、作家、演说家和政治领袖 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 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 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多元智能理论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7.7.交往交往-交流智力(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6.6.自知自知-自省智力(自省智力(selfquestioning selfquestioning intelligenceintelligence)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8.8.自然观察智力(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naturalist intelligence)5.身体身体-动觉智力(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9.9.存在智力(存在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existential intelligence)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 哲学家、思想家小说家 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 适应不同环境的生存能力 人们的生存方式及其潜在的能力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1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2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3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1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 2个体智能的多彩光谱多彩光谱 多彩光谱项目是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一个分支。
其理论基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理论零点项目始于前苏联于1957年发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之后,主要研究在学校中加强艺术教育,开放人脑的形象思维研究动机是试图将艺术教育结合于科学教育,使美国的科技人员兼具艺术气质,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多彩光谱方案最初是为美国幼儿园所设计,为确定学前儿童开发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和课程方案多彩光谱 多彩光谱项目是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一个分支多彩光谱方案的信念多彩光谱方案的信念如同智慧的光谱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一个充满引人入胜的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一旦儿童的强项被发现,教师可光谱方案信守着这样一个信念:每一位儿童所展现的能力剖面各具特色,如同智慧的光谱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一个充满引人入胜的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一旦儿童的强项被发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计一个更个人化的教育方案多彩光谱方案的信念如同智慧的光谱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多彩光谱的评价特点多彩光谱的评价特点如同智慧的光谱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一个充满引人入胜的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一旦儿童的强项被发现,教师可以发现儿童的强项为其评估的重点 在真实情境下进行评估 评估手段多样化 评估的范围和程度广泛而深入 模糊了课程和评价之间的界限 鼓励儿童自我评估和多方力量共同评估 多彩光谱的评价特点如同智慧的光谱。
智慧的力量并不是固定的,通教学启示教学启示学生观(“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观(“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各得其所”)教学启示学生观(“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观(“因材施教不足与缺陷不足与缺陷不足与缺陷不足与缺陷首先,多彩光谱方案试图将多元智能理论和非普遍性认知发展理论实践化,这本身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次,光谱方案的实验样本偏小,其研究结论是否值的推广有待思考,而方案实施者需要有较良好的素质,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再者,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未变的大背景条件下,多彩光谱方案的实施仍旧会和传统的教育观念相抵触,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不足与缺陷首先,多彩光谱方案试图将多元智能理论和非普遍性认知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促使中国学前教育学形成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1.陶行知“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2.陈鹤琴“五指活动”“活教育”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学前教育学的新发展1.初步形成理论体系(1949-1957年)学习和借鉴苏联的经验、吸取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经验2.在曲折中前进(1958-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摧残3.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7年至今)全面恢复、振兴学前教育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一、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19491949至今)至今)(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经历的阶段(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经历的阶段1.第一阶段(19491957年),学前教育接收、改造和稳步发展;(1)接收学前教育机构;(2)改革学前教育内容和服务方向;(3)学习前苏联学前教育经验,建立幼儿园制度。
2.第二阶段(19571966年),学前教育盲目发展、调整巩固;(1)政治上的“大跃进”带动了学前教育的“大跃进”(2)科学教育思想“被批判”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一、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19491949至今)至今)(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经历的阶段(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经历的阶段3.第三阶段(19661976年),学前教育遭到全面破坏;4.第四阶段(1976年至今),学前教育的拨乱反正和改革振兴;(1)全方面恢复幼儿教育体系;(2)改革学前教育的体制和思想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2010年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新时期我国重要的学前教育法律法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二、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一)(一)幼儿园的发展幼儿园的发展(二)(二)幼儿教师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发展三、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三、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标指标单位单位2009年年2015年年2020年年幼儿在园人数万人265834004000学前一年毛入学率%748595学前二年毛入学率%6570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50.96070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