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调线绕经长毛绒移圈复合).ppt
55页第七节 调线织物与编织工艺,一、调线组织(triped stitch)的结构 1、定义——在编织过程中轮流改变喂入的纱线,用不同种类的纱线组成各个线圈横列的一种纬编花色组织又称横向连接组织 2、特点 彩色横条纹织物 凹凸条纹织物 不同反光效应的条纹等 可在任何纬编组织的基础上得到,二、调线织物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与基础组织相同,线圈结构不起任何变化 2、用途:针织T恤、运动衣面料、休闲服饰等三、调线织物的编织工艺 (一)调线织物的基本编织方法 1、普通圆纬机——一个成圈系统只有一个导纱器,成圈系统数量也有限,所以织物中一个彩横条相间的循环单元的横列数也有限 2、调线圆纬机——一个成圈系统装有多个导纱器,每个导纱器穿一种色纱线编织每一横列时,各系统可根据花型要求选用其中某一个导纱器,则可扩大彩横条循环单元的横列数 四色调线装置,即每一成圈系统有四个可供调换的导纱指,(二)四色调线装置的工作原理 1、形式:机械式 电脑控制:花型变换快和方便,循环单元不受限制 2、原理: (1)主要机件:导纱器、夹线器、剪刀 (2)控制方式: 由基本位置→垫纱位置,夹线器关闭夹住纱线 由垫纱位置→基本位置,夹线器张开。
(3)调线过程:,如图(1):导纱机件2与带有剪刀4和夹线器5的导纱指3处于基本位置纱线A穿过2、3和导纱器1垫入针钩如图(2):另一导纱指7带着夹线器9、剪刀8和纱线B摆向针背 如图(3):带着夹线器9、剪刀8和B纱的导纱指7与导纱机件6一起向下运动,进入垫纱位置 如图(4):当新纱线B在调线位置被可靠地编织了二三针后,夹线器9和剪刀8张开,放松纱端导纱指3上的夹线器5和剪刀4关闭,握紧纱线A并将其剪断第八节 绕经织物与编织工艺,一、绕经组织(wrap stitch)的结构 1、定义:绕经织物是在某些纬编单面组织的基础上,引入绕经纱的一种花色结构绕经织物也俗称为吊线织物 2、特点:绕经纱显露在织物正面,反面则形成浮线二、绕经织物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织物的纵向弹性和延伸性有所下降,纵向尺寸稳定性提高 2、用途:用于T恤、休闲服饰及装饰织物三、绕经织物的编织工艺 三个成圈系统 地纱系统:固定的普通导纱器 绕经纱系统:绕经纱导纱装置,(俗称吊线装置) 辅助系统:固定的普通导纱器,织针与三角的排列 织针:针筒上织针的排列分为地组织区和绕经区每一枚织针有一个压针针踵5和一个起针踵 三角:每个成围系统有5挡可变换的三角,以控制5种不同踵位的织针(0-4),即五针道,绕经组织的每一花型宽度包括绕经区和地纱区 绕经区取决于一个绕经导纱器所能垫纱的最大针数 地纱区由两个绕经导纱器或两个绕经区之间的针数决定 绕经区和地纱区的总针数不变,如果绕经区针数减少,则地纱区针数相应增加 例如对于机号E28的圆机来说,花宽为24针,其中绕经纱垫纱的最大宽度12针 绕经装置既可以安装在多针道变换三角圆纬机上单独使用,还能与四色调线装置、其它选针机构相结合,生产出花型多样的织物,第九节 长毛绒组织与编织工艺,一、长毛绒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凡是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与地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同时纤维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的组织,称为长毛绒组织(high-pile stitch)。
2、分类 根据纤维束喂入的形式:毛条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两类,每一类又有普通长毛绒和花色(提花或结构花型),,二、长毛绒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 长度不一的纤维形成毛干和绒毛的织物表面 手感柔软, 保暖性、 耐磨性好 比天然毛皮轻, 不易被虫蛀 2、用途 用于服装、动物玩具、拖鞋、装饰织物等,三、长毛绒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毛条喂入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 1、梳理装置——由输入辊罗拉、梳理辊、钢丝滚筒组成 2、毛条喂入装置——将具有一定长度的纤维做成的毛条,梳成有序的纤维层喂入织针,3、编织过程——织针进入垫纱成圈区域时,针逐渐下降从导纱器B中喂入地纱;地纱与纤维束共同编织形成长毛绒织物,地纱处于长毛绒织物的工艺正面,纤维束的两个头端露在长毛绒组织的工艺反面4、提花长毛绒——对经过每一纤维束梳入区的织针进行选针,选中的织针退圈并获取相应颜色的纤维束二)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的编织 双面圆纬机 织针构型 针盘针1与普通舌针相同 针筒针2上有一刀刃3,可以将垫入针钩的毛纱割断,故又称为“刀针”,由于刀针2上没有针舌,所以它不能成圈该组织一个横列的编织方法 下刀针有高踵(A)和低踵(B)两种,在针筒中呈间隔排列 由于喂入下刀针的毛纱比喂入上针的地纱要粗,所以下针筒针距是上针盘针距的一倍 上针有高、中、低三种踵位(C、D、E) 下三角分高低两档,上三角分高、中、低三档,分别控制对应的织针,第1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A和上针C被垫入第一根毛纱,但是不成圈,形成悬弧 第2系统:被选中的下刀针B和上针D被垫入第二根毛纱,也不成圈和形成悬弧 第3系统:所有上针垫入地纱并成圈,形成平针地组织 第4系统:所有下刀针上升,将握持在针钩中呈悬弧的毛纱割断,从而使毛纱成为纤维束附着在地组织的部分线圈上,若要改变织物中毛绒(纤维束)的长度,可以调整该针织机的筒口距离h(上针盘口与下针筒口的间距),使喂入毛纱的悬弧长度发生变化,h值一般在4~18mm范围内。
第十节 移圈织物与编织工艺,一、移圈织物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凡在编织过程中,通过转移线圈部段形成的织物称为移圈织物 2、分类 纱罗组织 (loop transfer stitch) :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针编弧部段的组织 菠萝组织 (pelerine stitch, eyelet stitch) :编织过程中转移线圈沉降弧部段的组织,,(一)纱罗组织 1、定义:在纬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照花纹要求将某些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即从某一纵行转移到另一纵行 2、分类 单面纱罗组织 双面纱罗组织,(1)单面纱罗组织 单面网眼纱罗组织 单面绞花纱罗组织,2、双面纱罗组织 针织物一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某些线圈移到同一针床的相邻针上 在针织物两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线圈移到另一个针床与之相邻的针上,或者将两个针床上的线圈分别移到各自针床的相邻针上,(二)菠萝组织 1、定义:新线圈在成圈过程中同时穿过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的纬编组织 2、分类:单面菠萝组织 双面菠萝组织,二、移圈织物的特性和用途 (一)织物特点与特性 移圈织物可以形成孔眼、凹凸、纵行扭曲等效应 透气性好 纱罗组织的线圈结构,移圈处的线圈圈干有倾斜,两线圈合并处针编弧有重叠 纱罗组织的移圈原理可以用来编织成形针织物 改变组织结构(单面改为双面或双面改为单面) 菠萝组织针织物的强力较低 (二)用途 羊毛衫、妇女时尚内衣,三、移圈织物的编织工艺 (一)纱罗组织的编织工艺 编织:圆机、横机 在圆机上编织纱罗组织,一般是将下针的线圈转移到上针,编织所用的机器一般为移圈罗纹机 针盘与针筒三角均有成圈系统和移圈系统 每三路中有一移圈系统 上针与下针的对位(罗纹对位→移圈对位) 采用同步成圈或滞后成圈方式,以滞后为主,移圈系统上下针的运动轨迹及对位配合,移圈过程,(二)菠萝组织的编织工艺 1、编织方法: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相邻的针上是借助于专门的钩子或扩圈片完成 2、移圈机件:钩子(或扩圈片)分为左钩、右钩、双钩三种。
分别插在针盘或针筒上,3、编织过程 (1)选择移圈钩子并使其片尖伸到针筒针的握持平面线 (2)针筒针编织线圈横列 (3)钩子向外推动沉降弧H并把它引向如图中(3)所示的下针钩平面线 (4)针筒针上升,穿过被移圈钩子扩展的沉降弧,使沉降弧H套到针筒 针上 (5)钩子撤回到不工作位置,并使针筒针移到起始位置,第十一节 复合组织与编织工艺,复合组织(combination stitch)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纬编组织复合而成 由不同的基本组织、变化组织和花色组织复合而成 分类 单面复合组织 双面复合组织 罗纹型 双罗纹型,一、单面复合组织 定义:单面复合组织是在平针的基础上,通过成圈、集圈、浮线等不同的结构单元组合而成 优点 改善织物的脱散性 减少织物卷边 并能形成各种花色效应,,实例 由成圈、集圈和浮线三种结构单元复合而成的单面斜纹织物 四个成圈系统形成一个循环,每一横列右移一针进行编织 该织物的特点:纵、横向延伸性小,结构稳定,挺括;用于衬衣面料,,,二、双面复合组织 (一)罗纹型复合组织 定义:由罗纹组织与其它组织复合而成的双面织物称为罗纹型复合组织 分类 罗纹空气层组织 点纹组织 罗纹网眼组织 胖花组织 衍缝组织,1、罗纹空气层组织 罗纹+平针(又称米拉诺组织)(minalo) (1)形成方法 三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完全组织,,(2)特点 织物上形成双层袋形 织物表面有凸起的横楞效应 横向延伸性小,尺寸稳定性提高 厚实、挺括 (3)用途 用于针织内衣、毛衫等,2、点纹组织 1、定义:由不完全罗纹组织与单面变化平针组织复合而成的组织 2、类型:瑞士式点纹和法式点纹组织 3、特点:一个完全组织是由四个成圈系统编织而成 4、用途:用于T恤,休闲服饰面料,瑞士式: 从正面线圈过渡到反面线圈沉降弧是向下弯的。
结构紧密,尺寸稳定性增加,横密大,纵密小,延伸性小,表面平整法式点纹: 从正面线圈过渡到反面线圈沉降弧是向上弯的 纵密大,横密小,幅宽增大,表面丰满,织物纹路清晰3、胖花组织 (1)胖花组织(blister stitch)——是按照花纹要求将单面线圈架空地配置在双面纬编地组织中的一种双面纬编组织 (2)结构特点:形成胖花的单面线圈与地组织的反面线圈之间没有联系,而单面胖花线圈就呈架空状突出在针织物的表面,形成凹凸花纹效应 (3)种类:单胖和双胖A、单胖组织(single-blister) 分为素色、两色、三色等单胖组织 一个完全组织由四个横列组成 正面:两路编织一个横列,反面:四路编织一个横列 正反线圈高度之比为1:2,B、双胖组织(double-blister) 一个完全组织由4个横列组成 三路编织一个正面线圈横列, 反面每六路编织一个横列 单面线圈与反面线圈高度之比为1:4,所以单面凸,差距较大 其厚度、单位面积重量都大于单胖组织 容易起毛起球和勾丝 线圈结构的不均匀,织物强力下降,4、绗缝组织 (1)绗缝(quilted)组织——是在平针组织、衬纬组织、罗纹组织的基础上复合而成的一种组织 (2)结构特点 在上、下针分别进行单面编织形成的夹层中衬入不参加编织的纬纱 在有花纹的地方编不完全罗纹形成绗缝 织物厚实,蓬松保暖性好,尺寸稳定,,,(二)双罗纹型复合组织 编织时上下针槽相对,织针呈双罗纹配置 结构的特点是脱散性与延伸性较小,组织结构紧密 1、双罗纹空气层组织 双罗纹空气层组织是由双罗纹组织与单面组织复合而成 由于编织方法不同,可以得到结构不同的双罗纹空气层组织,(1)蓬托地罗马组织(Punto di Roma) 由4路编织而成的双罗纹空气层组织 特点 织物紧密厚实,横向延伸性较小,有较好的弹性 针织物表面有双罗纹线圈形成的横向凸出条纹。
2)6个成圈系统编织的双罗纹空气层组织(six-course Punto di Roma) A、形成方法 第1、6路一起编织一横列双罗纹 第2、4路下针编织一横列(正面线圈)变化平针 第3、5路上针编织一横列(反面线圈)变化平针 B、结构特点: 织物表面平整、厚实,延伸性较小 在变换三角的双罗纹机编织,C、4个成圈系统与6个成圈系统编织双罗纹空气层组织比较,4路成圈系统 形成一横列空气层需2路进线(1正1反) 空气层线圈以沉降弧相连接 空气层组织容易脱散 织物较薄 织物弹性大、横向延伸性大 有较明显的横凸条,6路成圈系统 形成一横列空气层需4路进线(2正2反) 以浮线相连接 不易脱散 弹性稍差,延伸性小(浮线) 空气层组织相邻两线圈相互错开,半个圈高 双罗纹组织线圈与空气层线圈相互错开连接,织物表面平整,2、双层织物(double-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