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和专业持续发展之路.doc
12页探索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和专业持续发展之路——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理论与设计》建设的体会盛群力 褚献华 马 兰探索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和专业持续发展之路*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理论与设计》负责人为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褚献华副教授(英语授课)和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兰教授分别担任两个学校该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建设工作得到了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和教育学系的指导与帮助,得到了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同仁的鼓励以及两个学校学生(员)的支持,特致谢忱!——国家精品课程《教学理论与设计》建设的体会盛群力 褚献华 马 兰[摘 要]探索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和专业持续发展之路,努力追求教学、科研和地方服务的协调统一,是本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本文从确立建设思路、主抓教材建设、推出网络平台、凸现教改特色和跟进科研/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十余年建设《教学理论与设计》课程的经验体会,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彼此兼顾;课堂多媒体和网站资源协同配合;校际之间互相合作各取所长;教学队伍结构渐趋合理;注意吸收国际同类课程的优秀经验,在国内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领域的同类课程中处于先进地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理论、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一、引 言《教学理论与设计》(原课程名称《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大学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必修课;同时还是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必修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中小学教师高级访问学者进修班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专业课程盛群力从1988年起担任本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而从1997年起主要由褚献华担任主讲教师并逐步尝试双语教学1996年,《教学理论与设计》被原杭州大学列入首批“百课工程”50门建设课程之一经过十余年《教学理论与设计》课程建设,培养了几名中青年教学骨干,初步创设了浙江大学教育学系品牌/特色课程,同时也锻炼了学术队伍,形成了学术研究特色,开启了与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联系的重要窗口正因为此,盛群力和褚献华分别获得了教育学系优秀教学奖,马兰连续六年获杭州师范大学教学考核优秀并获校“教学十佳”2000-2001年,本课程获得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本课程获浙江大学精品课程、浙江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这也是全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第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本课程获浙江大学优质课程2006年《浙江大学报》在“精品课程巡礼”系列报道中首篇报道了《教学理论与设计》课程建设的简要体会2009年《教学与培训设计》被批准为浙江大学首批研究生示范课程探索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和专业持续发展之路,努力追求教学、科研和地方服务的协调统一,是本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本文采用“叙事”的风格谈以下几点体会二、确立建设思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我国教学理论建设刚刚恢复生机之时,原杭州大学教育学系老一辈学者董远骞、张定璋、裴文敏三位教授就联合推出了专著《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这是国内“文革”后正式出版的一本较早的专业教材,引起同行的关注稍后,董远骞先生还将他在主讲《教学论》课程时的讲稿改写为《教学原理和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一书并出版张定璋先生则十分重视前苏联教学论研究动态,尤其是对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教学论著作和教材出版达到了一个高潮,体现了这门学科建设的繁荣景象然而,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呼唤着更强有力的理论指导,盼望着教学理论更加贴近课堂实际,改变教学论实际存在着的空洞抽象、板着脸孔讲道理的缺憾。
同时,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合理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开拓视野,体现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为此,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有意识地在原《教学论》课程中渗透应用性理论的成分,注重研究学生(员)的心理需要,尽量让他们喜欢这一课程,觉得学了有用这门学科的名称究竟应该如何来称呼,这实际上也是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教学论和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有的学者还为“教学论”和“教学设计”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展开了讨论,但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还有些争辩在美国,并没有像我国原来意义上的“教学论”这样的学科,按照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专家赖格卢特(Reigeluth, C)的看法,教学设计同教学科学、教学理论是同义语,都是属于处方性学科,重在加强理解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包括组织的方法、传递的方法和管理的方法)近年来,还有一些教学设计专家建议将这一学科改称为“教学设计与技术”(IDT),以反映学科发展的实际取向我们认为,从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来看,可以将这一领域称之为“教学理论与设计”(Instructional Theories and Design),并努力反映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技术的融合,强化学科之间的沟通。
另外,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与实际应用,国内目前至少有四支重要的力量在共同发挥作用: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专业研究工作者和广大的教研员及一线教师,虽然各自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提升教学技术水准、改进教学成效和发展教学理论四支力量之间并不存在谁正宗、谁高级、谁专业的问题,而大家齐心协力,各尽其长,则是繁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最佳途径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要求,我们根据浙江大学的实际,为本科生分别开设了汉语为主授课和英语为主授课的课程同时,考虑到本课程作为师范大学的重要专业课程也需要改造和更新,因此我们在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过程中,特别邀请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马兰教授共同参加建设我们力图通过一系列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措施,探索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和专业持续发展之路,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教学理论与设计的理念和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教学专业领域理论学习和交流的能力,为教学实践和研究夯实专业基础此外,本课程教学也致力于追赶国际一流大学的先进教学水平,在向国际同类课程的教师或专家看齐的同时凸现出自己的特色,努力追求教学、科研和地方服务的协调统一。
三、主抓教材建设由主讲教师褚献华承担的本课程采用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专家迪克(Dick,W)等著的英文原版教材《系统化设计教学》(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英文第5版,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同时我们收集了本书的中译文网络版(北京大学汪琼译)和中译文概要版(盛群力译写)为了使得教材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我们在2007学年还调整了英文原版参考教材,尝试使用当代国际最著名的教学设计大师加涅(Gagne, R)等主编的《教学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2006年第5版)此书英文第4版是1992年出版的(皮连生教授曾经在1998年主持将此书译成中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第5版的中文译本也已经由皮连生主持组织翻译并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加涅在2002年去世后,他的理论仍被后来者所继承并与时俱进,因此,选用这本新的参考教材就特别有意义了在中文教材方面,我们曾经使用过张祖忻教授编写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和乌美娜教授编写的《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尝试编写自己的教材1998年,我们编写了《现代教学设计论》并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比较适合于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教育硕士使用,教材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多次印刷,并被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购置版权,于2003年出版了中文繁体字本2006年,此教材(第2版)又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选题2005年12月,由三位主讲教师共同努力、精心编写的《教学设计》教材,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果之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共计十章,39万字我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寻求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总体成效的应用学科教学设计既涉及课程建设,更关注课堂教学鉴于此,我们依据“适配内外条件,指导分类教学,聚焦一致原理,深层理解意义”的编写原则,注重采用当代国际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程序,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教学设计能力,适合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该书特别注重探讨学与教的过程,介绍了十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了:信息加工模式与直导教学模式、意义学习模式与知识建构模式、促进理解模式与学习维度模式、五星教学模式与自然学习模式、自我调节模式与通用学习模式。
上述学与教的模式都是国际一流学者倡导和实践的理论,这些理论大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成型、发展,其中有些理论在国内介绍很少,尚未进入课程与教学专家或教育技术专家的研究视野;有些虽有介绍,但还未被广大教师真正理解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以借鉴、改造和运用正鉴于此,我们在教材中介绍和讨论这些模式,不仅有相应的观点阐述,同时也提供了相关的研究背景信息和教学案例希望学习者通过了解这些新的学与教的模式,能够对教学设计理论更有热忱和追求,对教学改革实践更有信心和决心该教材既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学习者,也可供中小学教师教育或校本研训使用,对学科教研员和学科教学理论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得人员阅读此书出版后已经10次印刷,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和省内外其他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将此书作为教材在我们已经编写出版的《教学设计》基础上,三位主讲教师还将继续分工负责编写出版新的教材,如盛群力主编《现代教学设计论》(修订版,列入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教材规划选题,定位于高年级选修课以及教育硕士参考书,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与《现代教学设计新论》、褚献华主编《教学设计》(英文版,供双语教学使用)和马兰等主编的面向更广泛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
盛群力还应邀参加了两本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中“教学设计”专章的编写,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主编的《现代教学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和沈阳师范大学迟艳杰教授主编的《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希望在“教材”建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我们认为,教材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高层次素养人才和综合迁移能力的实际需要靠教师手中持有一本书来炫耀而学生不甚了解各种信息资源的做法已经难以为继,靠行政力量或者“专业”地位来推出教材的手段也被学生所不屑,两者都是不可能有持久影响力的学科建设越是能够做到开放,那么对开拓学生的综合视野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越有好处另外,在本课程教材建设方面,盛群力还作为受邀专家参加了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教学设计》教材编写的招标立项评审工作和教材出版特约审稿工作同时,盛群力还参加了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教育学等学科的网络通讯评审工作褚献华担任了浙江大学本科生院聘请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督导组成员,参与浙江大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和质量管理工作 四、更新教材理念我们特别想说一说对完善教材建设的一些想法。
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学习一门学科的知识,不是要建立有关这门学科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掌握其知识结构和方法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从知识的成品仓库进入知识的生产车间我们学习、研究与应用教学与培训设计,当然是离不开掌握相关。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