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物质文化的特性.docx
4页论大学物质文化的特性 摘 要 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存在形式为校园环境、建筑布局、人文景观、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手段等有形事物作为一种特定空间中的特殊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具有地域性、形象性、生态性、学科性、人文性、情感性、发展性,这些特性基本上反映了大学物质文化这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此,我们在大学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尊重和遵循 关键词 大学 物质文化 特性 大学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个物质——文化形态,这一物质——文化形态由三个层次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大学物质文化是指由大学教育教学物质条件构成、能被人们感觉到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存在形式为校园环境、建筑布局、人文景观、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手段等有形事物 大学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空间中的特殊文化,具有以下特性 1.地域性校园物质文化地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的地域性,地理位置不同、地形地貌不同、自然环境不同都影响着校园空间观念、建筑布局、景观风格和精神风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因形造势;第二,文化上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构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为大学物质文化涂上了基本底色。
地域文化体现了本地域的民情风貌,反映了在本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审美追求等,是本地域人们的精神和生活规范大学物质文化应主动适应并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 2.形象性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和它的存在形式都有一个外部形象对大学文化而言,以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是无形的,它们都必须寓于或投射到物质形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被人们感觉到、体会到,才能促使人们去适应并内化为精神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空间形象,首先表现在校园空间的总体布局和规划中第二是表现在校园的内部结构中,主要是各功能区的划分、道路的连接、建筑群形式等,表现为和谐的运动形象第三是文化表征形象,如楼堂馆所的造型、亭榭风格、文化广场、读书园地、校园雕塑等,直观地体现出校园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特色 3.生态性物质文化的生态性表现在四个层面第一,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是社会物质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体现了社会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物质文化之外,必须与社会物质文化相联系、相协调第二,大学作为教育机构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态位,与教育系统内各个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谐发展,促进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
大学物质文化作为教育生态中的“生态位”,首先应表现出教育的功能和特色第三,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必须符合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原则,根据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融合自然美和思想美的“第二自然”第四,大学内部物质文化是一个统一协调的生态系统,不能造成割裂当前,一些新校区或综合性大学城远离主校区,“孤悬”校外,地理上的偏离造成文化的游离;有些老校区,见缝插针搞建设,破坏了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整体性和和谐性,这些教训我们必须吸取在大学的建设发展中,我们应把大学物质文化作为由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物质文化系统相互交叉和影响的构成的一个“生态位”,统筹安排 4.学科性学科(专业)是高校立校之本、成长之源,也是大学物质文化的一个闪光点大学物质文化的学科性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专长学科,这些专长学科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影响着物质文化特色第二,大学仅有大楼不行,必须有大师大师们的思想、成就、风格,甚至大师的轶闻趣事都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讲,有大师才有大学,才有大学文化学校应通过一定物质形式宣传和展示大师文化,如保护名人古居、建造专家楼、以名师姓名建筑物等第三,学科设置不同,教学设施条件和教育教学组织方法不同,空间利用和建筑设计等也应不同,它们将显现出不同的物质文化。
校园人在特定的校园物质文化氛围中,时时处处与物质文化发生关系,受物质文化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精神气质 5.人文性大学校园是高度人化的环境空间,是大学人根据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和思想美和谐融合的人类“第二自然”大学的物质形态凸显了大学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草地、树木、雕塑、广场、亭榭、文化古迹、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是对大学文化的展示;校园里的交通、通信、购物以及供水、供电、供气等物质条件等也体现出入性化特点和教化育人的功能;教学组织方式、公共秩序等也都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大学里的建筑不应仅仅是钢铁和水泥建构的,而应该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所支撑起来的智能大厦,应该体现现代人精神追求的艺术世界,应该是建立在现代文明的道德、行为规范之上的文明之地,应该满足校园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现代人的孵化器 6.情感性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所提供的物质条件、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所进行的教育过程和方式,构成了受教育者个体的学习情境,将会对受教育者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是校园人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凝聚点,校园物质形态是学生与学校联系的感情纽带。
7.发展性校园物质文化是动态发展的,一种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淀,长时间的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历史,挖掘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人的创造精神是无穷的,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必须树立唯物主义发展观,在继承中扬弃,在发展中创新,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具有前瞻性同时,同样基于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性,我们要为后人留下可创造的空间,使物质文化建设有可持续性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都在积极地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基本建设搞得轰轰烈烈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大学校园不是一个纯粹的物质空间,它应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它必须融合文化因素、突出文化色彩、体现大学精神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物质与文化一体化的观念,视物质文化建设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基础工作,尊重和遵循大学物质文化的特性和规律,把大学校园建成具有高度物质文化的园区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