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08095700
  • 上传时间:2021-11-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85.4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卢艳萍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32连续两问解决问题 二、设计理念:设计理念: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是以后两步计算的基础 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其学习过程的作用是双向的、是相互的在学习了100 以内加减法计算之后,学习解决问题,既体会100 以内数的应用,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与已有的经验较为密切,教师在引导解决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再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引导解决问题过程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首次让学生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四、学情分析: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并已掌握了一步解决问题的步骤学习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一步解决问题的步骤, 同时也为以后的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五、教学目标:五、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 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教学重点、难点: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难点: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七、教学策略:七、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八、教学准备:八、教学准备:PPTPPT 课件课件九、教学过程:九、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找出相关的条件和问题,并解答1)课件出示题目a采蘑菇,小兔子说“我采了 12 个蘑菇”,兔妈妈说“我采的比你多 9 个”,_?b诗歌朗诵小组有女生 12 人,诗歌朗诵小组一共有多少人?(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汇报完成情况2、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 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上的准备二)探究新课(二)探究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2尝试提出问题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 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 人,_?(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2)补充问题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创设一种现实情境,创设一种现实情境, 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 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的兴趣三)深入探究,解决问题1分析问题(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2解决问题(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2) 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 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列式计算:9+14=23(人)(3)学生口答:男生有 9 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3检验结果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1)所求得的男生 9 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 5 人。

      2)共有的 23 人,减去男生的 9 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 14 人4归纳小结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 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练习提升完成教材第 32 页“做一做”课件出示)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 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列式计算:33+37=70(人)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5学生口答问题完成教材第 33 页练习六的第 1 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 培养学生主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动检查的好习惯五)手势:选出正确的列式计算1、舞蹈队有 18 人,合唱队比舞蹈队少 2 人,合唱队有多少人?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人?()18+2=20(人) 20+18=38(人)18-2=16(人) 16+18=34(人)2、商店有 8 辆自行车,又运来 20 辆,一共有多少辆?现在卖出10 辆,还剩多少辆?()8+20=28(辆) 28-10=18(辆)8+20=28(辆) 28+10=38(辆)(六)、课堂小结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十、教学反思:十、教学反思:在新课学习时,本人利用教材的主题给出完整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尝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 梳理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从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 首先教会学生收集信息并且整理信息,要求学生会正确、有序地看图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学连续两问解决问题是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转折点虽然只比一年级多了一个问题的计算, 但在思考上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步计算只要思考怎么列式就可以了,只用一个数量关系而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要用两个不同的数量关系, 要列两个算式要用不同的数量关系,要列两个算式才能解决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先分析和思考第一个问题先解决什么,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作为基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