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著名剧院.doc

49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3174384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0.51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巴黎歌剧院(法国) 巴 黎 歌 剧 院 的 正 式 名 称 , 应 该 叫 做 巴 黎 艺 术 学 园 ( Académie deMusique),这好像是法国剧院命名时的惯例,有一连串的剧院都叫这名字但只要一提“歌剧院”(Opéra),那指的就是巴黎歌剧院,以及它属下的艺术团体巴黎歌剧院创建之日,法国正是太阳王路易十四当政路易十四信奉的是君权神授,他精力过人,独揽大权,事必躬亲那时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吕里,最得他的宠幸,此人才华横溢,而工于权术,媚上欺下,阴谋百出,到 1661 年左右,他已将任免王室音乐家和批准歌剧上演的双重大权,把持在手但在 1669 年 6 月 28 日,剧作家佩兰神父和音乐家罗伯特・康贝尔,因为在改革歌剧上成功的尝试,打动了路易十四国王亲手批下一纸专利权,准许他们独家上演法语歌剧,于是二人次年开始租地装修,到 1671 年 3 月 3日,就推出了一部两人合作的法语剧作《波莫纳》,由此拉开了巴黎歌剧院的帷幕不过,吕里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时隔一年,吕里就借着剧院经营不善,境况窘困,轻而易举地攫取了管理大权巴黎歌剧院的两位创建者,下场都很凄惨佩兰神父负债累累,锒铛入狱,最后潦倒而终,一纸特许权让吕里轻松买到了手;康贝尔被迫去伦敦的科文特花园剧院谋生,在那里遭人谋杀。

      吕里也是好景不长1687 年他举办演出,庆祝路易十四龙体康复,以杖击地指挥乐队,一不小心捣在自己脚上,竟然伤口坏疽,不治而亡吕里人品虽不端,却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他与莫里哀合作的芭蕾舞剧,在巴黎歌剧院推出的 17 部大歌剧,确立了一种宏大壮丽、豪华繁复的风格,并且对芭蕾的发展也颇有贡献巴黎人迷恋芭蕾,由来已久,路易十四就常常粉墨登场,大跳其舞,这种风气经过吕里之手,更加绵延久长到一百年后,居然害得目空四海,眼底无人的瓦格纳,在这上面吃了个大亏那是在 1861 年,瓦格纳预备在巴黎歌剧院上演歌剧《唐豪瑟》,巴黎人按老规矩,非要在第二幕看一场芭蕾不可瓦格纳岂是成规所能束缚,虽然老大不情愿加了一场,却偏不放在第二幕,这一下惹火了跳舞的芭蕾女星们,因为这么一来,爱迟到的捧场客们,就赶不上替她们叫好了于是找了一伙“赛马总会”的人来,搅黄了这场演出这次事件,在巴黎歌剧院的历史上,可谓是臭名昭著第一座巴黎歌剧院,在 1763 年遭火焚毁新剧院设在杜伊勒里宫内,在1764 年以拉摩的歌剧《双子星》开幕拉摩是法国音乐世家出身,吕里的继承者,为剧院写了几十部歌剧,很受欢迎第一场火灾 6 年之后,剧院迁回原址,经过改建,能容纳 2 500 名观众。

      这期间让巴黎人看得兴高彩烈、赏心悦目的,不仅是高水平的歌剧演出,还有一场音乐大师之间的对决对决的双方,是意大利的皮钦尼和德国的格鲁克两位大师,风格迥异、旗鼓相当,整个巴黎分成两大阵营,各捧一方支持者中,不乏好事之徒,还有些人,别有用心,出于忌妒,也跟着摇旗呐喊于是有人借题发挥,拿同一题材,约他们两人,各作一部歌剧,就是《伊菲姬尼在陶立德》较量的结果,格鲁克的作品略胜一筹1781 年 6 月,新建的剧院又遭回禄之灾,10 月,安托瓦奈特皇后主持了新剧院的开幕式皇后是皮钦尼的声乐学生,随后而来的法国大革命,不但送了她的性命,也使得巴黎歌剧院人事动荡,更名频繁,1794 年剧院搬到里舍利厄大街,座位减少到 1650 个,名字最终定为皇家艺术学园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代过后,富裕的中产阶级随之崛起,他们的口味,更偏爱那种不惜工本的大场面、大制作,巴黎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乐得投其所好1807 年,意大利作曲家斯蓬蒂尼的歌剧《贞洁的修女》大获成功紧接着他又写了一部《费尔南德・科蒂兹》科蒂兹是西班牙冒险家,在美洲,靠铁血手段令强大而无防备的阿兹特克帝国臣服于他脚下这部歌剧场面之大,无以复加,有骑兵的冲杀,有女主角投湖的场面,还在舞台上烧了一支西班牙舰队。

      剧中的重头戏,包括西班牙人和阿兹特克人的大合唱,还有盛大的芭蕾场面这就是说,后来法国大歌剧的两个重要特征,在此已初露端倪创作大歌剧的风气,既由斯蓬蒂尼开了先河,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此后的几十年里,成了巴黎歌剧院的一块金字招牌大歌剧之大,大在场面壮丽,布景豪奢,题材也要庄重肃穆,有史诗风格一般写来不是革命爆发,就是人民起义,再就是宗教战争要知道当时巴黎政局动荡,群情不安,这类故事,既可刺激感官,娱乐观众,又可以略慰不稳的民心这类大歌剧,多分为 4 到 5 幕,其间一场芭蕾,是万万不可少的对白要绝对禁止,早先的作品,如有对白,则巴黎歌剧院在上演之时,全都得加写宣叙调这时最出名的大歌剧,要算罗西尼的《威廉・退尔》、梅耶贝尔的《恶魔罗勃脱》、《胡格诺派教徒》和奥柏的《波尔弟契的哑女》大歌剧风气所至,全欧洲追随其后,巴黎歌剧院此时可谓风光独占,煊赫无比1822 年巴黎歌剧院上演《阿拉丁》,首次用煤气灯照明,到 1849 年演出梅耶贝尔的《先知》时,已用上了电灯剧院的地址几经搬迁,最后搬到勒佩勒蒂埃大街,当时的座位能容纳 1900 余名观众1873 年剧院又遭大火焚毁,这才引出一座由加尼埃设计,豪奢无比的大剧院。

      其实修建这座大剧院的主意,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初已经提出,当时正是第二帝国时期,法皇拿破仑三世想在巴黎盖一座举世无双的大歌剧院他的目的,正如一位法国前总理所说:“法国的政府首脑如想让自己彪炳史册,先就会大兴土木此话重在借古讽今,但一语中的拿破仑三世不但想创造一种自己时代的建筑风格,更欲借此粉饰太平当时的情形,果然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为了征集设计方案,还特别搞了场竞赛,参赛的方案,多至 170 余件,就连皇后也御手亲拟了一个但最后脱颖而出的中标者,却是一位当时尚属名不见经传的铁匠之子——夏尔・加尼埃加尼埃设计的剧院模型,深得拿破仑三世的赞赏;加尼埃也竭诚报效,在研究了几百年来欧洲各地的剧院建筑,考察了各种视听效果之后,他决定一反当时盛行的拟古风气,而创出一种“拿破仑三世”的风格实际上,就是用流行的巴洛克风格为主,杂揉以五花八门的装饰题材用材必求讲究,越贵越好,装饰务需繁复,不留空白装修时,金粉朱红用去无数,大理石、马赛克更不在话下,主楼梯铺设的大理石,连花纹条理的搭配都十分考究据说加尼埃曾为此周游欧陆,遍觅石材所以整座剧院里里外外都是珠光宝气,雍容华贵,与国家歌剧院的身份和第二帝国的时代特征都相符合。

      不仅富丽堂皇,不管从哪方面看,巴黎歌剧院都可称得上是无与伦比剧院的舞台主台宽 30 多米,深 20 多米,如果连主台后面的附台都用起来,进深可达 40 余米马蹄形的观众大厅,仍采用传统的意大利式样,也设有多层柱廊式包厢,不过在建筑功能上,更显成熟剧场的长、宽各为 170 米和100 米,当年初建时,座位是 2 156 个前厅豪华而又复杂,比观众席还要大上数倍,这些再加上排练厅、舞厅等等,总面积 12 250 平方米,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在如此巨大的空间里,加尼埃用各式各样的艺术品,雕塑、绘画、挂灯、吊灯……布满了每一个角落剧场正上方的穹窿顶吊着一盏大水晶灯,据说有 6 吨多重,屋顶的巨幅画作,出自名画家夏加尔之手马蹄形剧场里上千个座位饰以一色的红丝绒坐垫,极为华丽以往分散的小休息室,由一个金碧辉煌的休息大厅取代,回廊曲折幽深,总长十几千米,里面布置着著名演员的肖像和雕塑剧院的主立面又是一番气象宽大的台阶,引入首层拱廊,柱墩之前,是诗、画、乐、剧诸位文艺女神的立像,两侧还有各色巨型群像,分成四组右侧有一组舞蹈群像,手法大胆泼辣,造型生动浪漫,是雕塑家卡尔波的名作原作十分珍贵,已收藏在卢浮宫中,而在原位代之以复制品。

      若论建筑风格,巴黎歌剧院代表着奢华的折衷主义的一大成功,并且它本身就是“建筑艺术多色画法理论”的绝佳体现剧院的平面设计,尤其耐人寻味,加尼埃独运匠心,于本来易受忽略之处,通过对多种功能,不同空间,每处细节的巧妙安排,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虽然加尼埃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形成一种流派,但巴黎歌剧院仍不失为第二帝国时代法国建筑中的代表作另外剧院还有一部分场所属于法国国家音乐科学院,以及一所培养儿童的舞蹈学校,剧院的图书馆,更是远近闻名现在的图书馆,过去叫帝王阁,巴黎歌剧院东西双侧,各有一个穹顶楼阁,其中西面的一个,建得饱满挺秀,两边的坡道,可容车马直入无阻,极为气派,这就是昔日帝王阁的所在当年拿破仑三世由这里直达包厢,远避平民,为的是提防刺客时过境迁,帝制废除后,1881 年这里改为图书馆,如今以收藏丰富而知名拿破仑三世甚至没等看到剧院完工,便已倒台由于普法战争的缘故,剧院一直修到 1875 年第三共和国麦克马洪时期,方始峻工这一年的 1 月 5日,巴黎歌剧院新址正式落成开幕自落成之日起,新剧院就有一种开放自由的气氛,一方面尊重传统,也扶持了马斯内、古诺等新一代作曲家;另一方面,对国外艺术团体和现代派作品也很欢迎。

      剧院曾有过一系列重要的俄国剧目演出季,瓦格纳在经过那次《唐豪瑟》的惨败后也重返这里的舞台,就连一向不讨本国观众喜欢的柏辽兹也开始有了一席之地,虽然他的《特洛伊人》直到本世纪才得以演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剧院曾经多次改组,1973 年,在凡尔赛宫上演《费加罗的婚礼》,庆祝由指挥家索尔蒂爵士和经理莱伯曼组成的新领导班子上任此后巴黎歌剧院在组织上,越来越倾向于皇家科文特花园剧院和大都会歌剧院的形式,更加国际化演出中也开始允许使用对白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德国)19 世纪的德国建筑,有人比作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巴伐利亚王路德维希的天鹅宫城堡,这座“浪漫主义的最后遗响”,高耸云端,下临飞瀑溪谷,俨然是格林童话里的仙宫;另有一面,是瓦格纳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单看外表,它朴实无华,坚稳凝重,实用得像座工厂这个硬币的比喻,因为瓦格纳与路德维希之间微妙的关系,显得格外有趣,这且不论要说二者的运气,如今是盛衰各异,天鹅宫要靠国家出钱维持,成了画报和明信片上的奇妙景致,反而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一到夏季,总有无数各国乐迷前来,朝觐圣地,观摩那久享盛名,精彩纷呈的演出话说欧洲各地,每年都有很多既富传统又有特色的音乐节、艺术节举行,其中最显要的,当数莫扎特故乡的萨尔茨堡艺术节和这里要讲的拜罗伊特音乐节。

      它是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一手创办,只演他一个人的剧作的音乐节而且他年轻时的作品,还不包括在内举办这盛大庆典的场所,就是拜罗伊特节日剧院(BayreuthFestspielhaus),说起它的故事,那还得从头讲起拜罗伊特节日剧院落成开幕,是在 1876 年 8 月,当时盛况空前,以至本来就睥睨万物的瓦格纳,此刻更趾高气扬地宣称:“从前,艺术家是供王公大人消遣取乐的,如今破天荒头一遭,皇上和王爷们得上艺术家这儿来这话倒不假,首演当天,台下帝王将相荟萃满堂,有德皇威廉,有年轻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他是这出戏幕后的主角之一),有巴西皇帝唐・佩德罗二世,以及数不清的达官贵人,着实让人眼花瞭乱全世界的音乐大师都赶来赴会:俄国的柴科夫斯基,挪威的格里格、布鲁克纳和马勒师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