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4页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班级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已开始建造房屋定居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已开始制造工具 3.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传说中大禹将全国划为“九州”请你想象一下,今天河南省的大部分应该属于哪个州 A.青州 B.豫州 C.梁州 D.徐州 5.中国古代有许多美丽的神话,右图中反映的应该是 A.女娲补天 20页 B.嫦娥奔月 C.精卫填海 D.夸父逐日 6.安阳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有关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7.“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主要指的是周朝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奴隶制 C.等级制 D.郡县制 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盛行于哪一地区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9.公元前16世纪比公元前21世纪 A.早5000年 B.晚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年 10.齐桓公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C.尊王攘夷 D.挟天子以令诸侯 1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A、A黄帝时期、B 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12.战国初年,分裂为韩、赵、魏三国的诸侯国是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宋国 13.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 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 A.推官是用牛耕 B.修建灵渠 C.制造出铁农具 D.修建都江堰 1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15.商周时期能够见到的文字是 ①金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甲骨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计算确定的,这一历法据说来源于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出自于 A.《悯农》 B.《秦中吟》 C.《离骚》 D.《春望》 18.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老子李耳思想精华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9.秦长城的最西端是 A.陇西 B.函谷关 C.嘉峪关 D.临洮 2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主要应该是 A.项羽和陈胜 B.勾践和秦始皇 C.项羽和勾践 D.陈胜和秦始皇 21.历史上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在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秦朝时期 D.东晋时期 22.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2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A. 黄帝时期 B.夏朝时期 C.商朝 D.西周 24.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统辖 A.西藏 B.新疆 C.宁夏 D.广西 25. 结合所学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你认为在下列示意图的空白筐内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大秦 B.安息 C.印度 D.日本 26.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 A.“画圣” B.“书圣” C.“诗圣” D.“医圣” 27.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孙权 B.孔子 C.屈原 D.汉武帝 28.下列关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原因的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得到诸葛亮等的辅佐 C.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D.取得一系列战争的胜利 29.许多成语源自于历史事件,请你为下列成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次序 ①风声鹤唳 ②三顾茅庐 ③约法三章 ④纸上谈兵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30.下列改革中,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作用的是 A.管仲改革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40分。
31.(6分)下图分别是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1)最早建造这些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原始居民?(2分) (2)他们所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作为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之一,他们最早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2分) 32.(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方法? 材料二中,孔子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应怎么做?(6分) (2)除了教育思想之外,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还作出什么贡献?(4分) (3)作为大思想家,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影响如何?(2分) 33.(7分)阅读下列材料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中董仲舒向哪位皇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3分) (2)该皇帝为此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影响如何?(4分) 34.(5分)本学期我们学习过不少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请你任意举出其中的5个。
35.(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饭稻羹(gēng,用蒸、煮等方式做成的糊状食物)鱼,或火耕而水耒辱,……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禾念(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宋书》卷五十四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36.(6分)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A 2.B 3.A 4.B 5.B 6.C 7.A 8.B 9.D 10.C 11.C12.A 13.D 14.D 15.D 16.B 17.C 18.C 19.D 20.C 21.B 22.A 23.C 24.B 25.A 26.D 27.A 28.B 29.D 30.D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40分。
31.(6分)(1)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2分) (2)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或分别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分) (3)A、粟B、水稻2分) 32.(9分)(1)因材施教1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学习要老老实实,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答出2条即可)2分) (2)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等2分) (3)主要内容:创立的儒家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2分)影响: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2分) 33.(7分)(1)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 (2)措施:任用精通儒家学说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多年4分) 34.(5分)牧野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答出任意5个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35.(7分)(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2分)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等(答出任意3点火符合题意即可得分)3分) (3)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36.(6分)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