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docx
8页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从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设计,再到我们进入学历案的设计,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学历案与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的设计理念完全一致,只是设计内容中增加了资源与建议、检测与作业和教后反思,它的核心思想也是教学评一致性它是学生使用的学习文本,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历案 (一)学历案的概念 学历案是学习经历的方案,呈现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或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于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设计角度以学生为本,以目标引领、任务驱动来设计学生从哪些方面学会 (二)教案、基于标准课时设计、学历案的区别 “教案”是关于教师怎么教的方案,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重心在教什么,如何教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时为单位,1个教案为1课时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设计” 与学历案的设计理念相同,设计思路相同,设计版块略有不同,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没有资源与建议、检测与作业和教后反思这三个版块学习活动的设计也不同,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中的学习活动包含了学历案中的学习活动。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活动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学生学的行为学历案只有学生学的行为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 以课时为单位,学历案是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以学习主题为单位,一个学历案可以是1-5课时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教师在设计“学历案”时,就要从学生的视角,按初学者的思维,以学生“学”的过程来设计 二、如何撰写学历案 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包括课题与课时、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等7个要素 (一)课题与课时 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课题名称或单元主题名称第二方面是课时因为我们初学者是按课时设计的学历案,这里的课时数可以不写,如果以单元为主题来设计,就要写清具体的课时数 (二)课标要求 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课程标准陈述的摘抄,这块内容在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里面有,(呈现基于课程标准图)第二方面是对所摘抄的课标陈述进行适当解读一般都是对所摘抄的课程标准陈述中隐性行为动词的解读这块就是基于标准课时设计里对于课程内容标准的分析 (三)学习目标(设计合理、明确和可行的学习目标,是写好“学历案”的第一步 学习目标是我清楚要学会什么?它的制定必须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要获得什么,学生要对这个学习内容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以及通过何种路径去获得。
包括两个方面,学习目标的依据和学习目标的叙写 1.学习目标的依据包括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资源分析 有关于课程标准分析在第二要素课标要求中已经进行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资源分析这几项在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里也有 其次分析教材,教材体现了编者的意志,我们说要和教材、和编者、和学生对话所以一定要好好地研读教材读懂教材首先要研读教师用书,包括单元教材解读和课时教材解读 在分析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用课标审视教材看看课标中所提到的内容是否在教材中与之相匹配或者教材中的内容是否在课标中有所体现 最后分析学情,一是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就是学生的“已知”、“已会”;二是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目标点,也就是学生的“应知”、“应会”;三是要研究起点到目标点的差距,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分析出可能的困难,给出方法,给出策略,搭建梯子,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达成目标 总之,学生自己会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你教了也学不会的,都不要设计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的才是适合学生的目标! 2.学习目标的叙写 所以基于以上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每一条目标的叙写格式就是基于标准课时设计的目标叙写格式: 行为条件+行为表现+表现程度。
都是按照“通过什么学习方式,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来表述的 (四)评价任务(我何以知道是否学会?) 评价任务是指为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而设计的检测项目只要是为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而安排的学习任务,都是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的撰写要与目标匹配这个与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理念与方法是相同的,明晰的评价任务具有“导学”功能,描述形式要让学生一看就明了 “要我做什么”、“要我怎样做”,以确保“做得怎样”在设计“评价任务”时,要把握好“评价任务”的指导语,使“评价任务”清晰可执行 评价任务与目标的匹配,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 “一对多”“多对一” 有目标就该有评价”“有评价就该指向目标”,这是基本原则 另外,“评价任务是究竟让学生做些什么、怎样做,要采用学生能懂的语言,确保学生明白学习任务,便于达成目标 (五)资源与建议 这是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中没有的版块,它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成目标的资源、路径、前备知识的提示语,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导学图”主要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应该怎样去学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怎样去克服;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学会等 我们在设计资源与建议时,要站在学生立场,简洁明了,学生能读懂读明白。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撰写: 1.标明资源的位置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也就是本学习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 2.阐明地位与作用接着要阐明本主题所学内容在数学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前面学过什么,后面接着要学的是什么,它与未来学习内容的关系,以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影响等等 3.指明学习路径最后,明确本主题应该按怎样的路径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4.点明重难点及突破策略其次要明确告知学生重点难点是什么,应该怎样去突破,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资源与建议”应让95%的学生看懂看明白,让一半左右的学生能根据资源与建议,按照学历案提供的路径进行自主学习,主攻本主题的难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六)学习过程(我如何分小步子学会?) 具体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伴互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包括课中学习,基于标准课时设计学习活动中有教师教的部分,我们直接抽取里面学生学的部分,也就是把基于标准课时设计学习活动中的学习任务单独拿出来学历案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去做与目标相匹配的事,两者在呈现时虽有不同,但在课堂实施时都要按照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有序推进,完成一个目标的学习任务,随即进行检测,步步为营,当一个目标的学内容学完以后,是否立即转入下一个目标内容的学习,必须由评价结果决定,即教师的教学策略应该依据评价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评”的一致性。
(七)检测与作业(如何检测或巩固已学会的东西?) 这个版块在基于标准课时设计里是没有体现的,但是检测与作业每节课后老师都会布置 作业包括课前、课中与课后作业,主要设计的是课后作业,课中作业是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跟着的评价样题在课堂上完成 设计作业时内容应与目标吻合,不超出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范围,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经验,不随意拔高知识要求,难度恰当 (八)学后反思(我可以反思与分享什么?) 学后反思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经历,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表现的解析和修正,进而完善知识建构,发现自身问题,寻求补救策略,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里面也有,其实就是最后的回顾与反思,融在学习活动中了设计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语”,让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具体来说就是1.明确对什么进行梳理和总结2.查找问题记录或指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提出需要寻求何种帮助3.自己的哪些东西值得与他人分享 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既有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通过整理归类,形成新的结构化的知识,使新旧知识结合更加紧密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困惑,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后续帮助,还可以更多地收集到学生的一些创新观点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课程资源。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历案就是把基于标准课时设计中学生学的部分单抽出来,是发给学生完成的,所以学历案必须由教师亲自去设计,只有亲自设计,才能知道自己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最终才能形成学历案由此可见,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就是其本质 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作为教师写的专业方案,不应是告诉别人我怎么教,而是要说清楚学生学会什么、何以学会”,也就是说教师设计专业方案,不是告诉别人怎么教,而是必须先进行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在设计前自己心理要清楚怎么教,要把怎么教转化为学生怎么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教,何谈引导学生如何学呢?基于标准的课时设计给老师们提供了专业研究的路径,运用这种形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学历案进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