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中介绍的一个计算程序的讨论.doc
4页对《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一个计算顺序的讨论瓦屋山民笔者在用Excel I作表求解导线断线时地线支持力时,按照《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 版)》第207页所列的求解顺序,不能得出结果,提示为“循环”检视《手册》的求解顺序,发现其以假 设的求得几知后,又通过求几,即相当于几+i和几都是假设数值,导致不能计算出结果为了使需要改变的假设数值只有一个,笔者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并对一些计算公式的形式进行了改造, 得出町用于Excel工作表的求解顺序,介绍如下地线支持力的计算公式图1 地线支持力在耐张段小产牛情况示意图(一)电杆在断导线情况下有地线支持力作用时的杆顶挠度H=§dQb=KdTd -KbAT (1)式中九一电杆在断导线情况下有地线支持力作用时最后稳定的杆顶挠度;亦一电杆仅在导线断线情况下最后稳定的杆顶挠度;必一电杆仅在地线支持力作用下的杆顶挠度,方向与%相反Z—断导线后电杆前后两档内地线张力的差值,N;%—导线断线张力,N;心一电杆在导线断线张力作用下的杆顶挠度系数,k = K";Kb—电杆在地线支持力作用下的杆顶挠度系数,Ktt二 W °(二)档距变化与地线张力的关系△/ - *乃% f Tj _T° * p忑 cos? % (2);fpUo+87;2lcos>/0 EbAq cos^.0 24 年 T;式中心、7}—分别为第,档导线断线前后地线的水平张力,N;厶o—第j档导线断线前地线的档距,m;//,—第j档档距比断线前档距的增长量(缩短时为负值),m;人• o—断线前第M基杆塔与第i基杆塔地线悬挂点的高差,大号塔比小号塔高为正值,大号塔比小号 塔低为负值,m;(Pto一第i档地线悬挂点高差角,(PiQ=tanl(hiQ/厶°); "叶导线断线时地线的垂直单位荷载,N/m;地线的弹性系数,N/mm2;Ar一地线的截而积,mm?。
三)地线线夹位移与档距变化及其两侧张力差的关系6 =召 + G =毎-瓦=^KDiTDi -心比-『卡%+△厂+(叽川_小g:=0KBi式中G =Gj |( Pb+o + 砒o)+( PbU+ho _ b+i〃(/+i)o)2 2cos%0 ho 2cos%+])0 /(,+])o(叫心几厂①y+K:G;厂殆K;2(网心血• -d)G:K;G;得 A7;4 - 4△严 + 4A7;2 - ^3A7] + & = 0⑷(5)⑹⑺⑻(9)其牛顿叠代求解公式为 M , = △匚_皿- W + 二3次+人 (10)式中G创一第,基宜线杆承载的地线及其悬垂金具串的重力,N;G/—地线悬垂金具串的垂力,N人b—地线悬垂串长度,m;內、必一第,基总线杆地线线夹位移、地线悬垂串的位移,im如一直线杆塔主林间断线张力的分配系数,单杆取m=\,双杆断线侧収加=1.2,非断线侧収〃=0.2;/石一笫i档档距比断线前档距的增长量(缩短为负值),m;AT-断导线后第,基电杆前后两档内地线张力的差值,N;7^—导线断线第,基电杆前后两档内导线张力差,N;K〃一电杆在导线断线张力作用下第7基电杆的杆顶挠度系数;Kbl电杆在地线支持力作用下第i基电杆的杆顶挠度系数。
四)相邻档距地线张力间的关系(除第1档外的其他各档适用)昭"・" (11)地线支持力的计算机试凑求解方法(一) 求地线最小支持力根据上述关系,可以得出用试凑法求解地线最小支持力的方法其步骤和使用公式如下:第一步,假设7]o = ro以式(4)计算G亦(1) 先假设一个八,代入式(2)求得N/i;(2) 将八和S尸则代入式(3)通过式(10)求得47\;(3) 将耳和/八代入式(11)求得乙;(4) 将石代入式(2)求得如2和^2=厲+如2;重复步骤(2)、(3)、(4),直到求得几依前述方法改变八的数值,直到几~0,所求得的7} 1即为各 档在7;0=7()时的地线张力第二步,将第一步求得的各7h代入计算各G丽的式中,重复第一步的操作,求得7)2 o重复第二步的操作,直到Tz严% 以最后一步计算的结果计算其它所需数据其小,力八即是地 线最小支持力二) 求地线授大支持力在地线最小支持力的计算机试凑求解方法中,取治小/2按照同样步骤进行计算,得到的凸八即是地 线蝕大支持力参考文献:张殿生主编 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李瑞祥编,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棊础,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