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解读文本的方法刍议.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4249296
  • 上传时间:2017-08-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解读文本的方法刍议现代的阅读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让他们自己进行阅读实践,通过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感受、思考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得到收获、形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上述目的,我认为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读文本: 一、明确阅读目的,解读文本 每个文本都有让读者了解和掌握的东西,比如字词句、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语言的特点等等当然,我们并不能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而要有所侧重如鲁迅的散文诗《雪》 ,阅读的目的是: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明确了目的,学习上就能有的放矢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掌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的手法这样安排,简化了教学程序,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把握阅读步骤,解读文本 阅读文章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即初读文本,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三、抓住文体特点,解读文本 文体不同,解读的方法也不同对于现代文,除了整体感知文章2内容,提炼主要信息以外,如果是记叙文,还要把握结构,理清顺序,理解主旨,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表达的方式,探究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其中所表达的就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的人格,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以作者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为顺序;在人物描写上主要是白描的手法,注重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少数的细节描写等等如果是说明文,还要把握说明的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例如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既要指导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又要引导学生明确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如果学习议论文,要把握议论文的类别、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议论文的结构、论证的方式和方法等对于文言文而言,除了注重重点的实词和虚词以外,还要了解作品写作的历史背景,辩证地看待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写作的手法等 四、概括文章内容,解读文本 即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主旨其一般使用的方法有:(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3连贯。

      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联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藤野先生》一文,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段来总结主要内容如《我的母亲》一文,抓住“如果……如果……如果……我都该感谢我的母亲”就可以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五、抓住关键语句,解读文本 所谓 “关键句”是指能提示文章的主旨、集中体现段落及文章中心的句子只有很好地把握这些关键句,才能扫清阅读文章的障碍,才能使阅读得以迅速而有利地进行具体的方法:1、找关键句关键句一般在段首、段末、文首、文末,找到关键句,就容易解读文本如《苏州园林》从第四段以后,每段的首句几乎都是本段的关键句,只要理解了这些句子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2、理解关键句有些句子必须深入理解,比如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句子,如《雪》中:“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4”其中的“冰冷的” 、 “坚硬的” 、 “灿烂的”就是关键词,用它们来修饰“雪花”强调了雪的不屈的精神而有些句子要结合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入地解读文本 六、知人论世法,解读文本 对于文章的解读,不能只局限于文本,否则只是肤浅的猜测孟子在《孟子·万章下》指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后人据此发展出“知人论世读书法” ,即准确地解读文本,必须“知其人” ,即了解作者;“知其事” ,即了解写作背景所以在学习课文时,应指导学生通过“作者介绍” 、 “时代背景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七、读写结合法,解读文本 读是写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只有把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精华之所在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根据文本我们可以写读后感(课前感、课后感) ,可以仿写等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