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19960925
  • 上传时间:2024-0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7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在外资工作中一直强调招商引资的重要性, 相关政策法规也多偏向于引资方面, 而对于与引资相伴而生的撤资问题则研究不多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不断增加, 撤资问题也逐渐显现, 并对我国的就业、经济、外贸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界定了跨国公司撤资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状与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跨国公司撤资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跨国公司撤资现状动因目录引言 (3)1.跨国公司撤资的概念界定 (4)2.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 (5)2.1.投入额和新设企业数量双降 (6)2.2.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国别分布 (6)2.3.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业分布 (6)2.4.外资非正常撤离增多 (6)3.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 (7)3.1.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 (7)3.2.政策环境的变化 (7)3.3.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 (7)3.4.生产要素成本因素 (8)3.5.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客观需要 (8)3.6.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限制了FDI的流动 (8)3.7.在华投资的无形风险增大 (9)4.应对跨国公司撤资的政策建议 (9)4.1.保持国内政治及宏观经济稳定 (9)4.2.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善外资区域布局 (10)4.3.适当调整外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10)4.4.完善外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 (10)4.5.建立撤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相关法律 (11)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英文摘要 (14)引言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因此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也伴随着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撤资对于我国这样的外资引进大国而言,经济学界在注重研究外资进入的同时,对撤资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动因及对策展开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1.跨国公司撤资的概念界定撤资与投资是相对应的概念,是指外国投资者,包括外国公司、企业等经济组织撤出资本,全部或部分地终止在东道国的生产经营活动从撤资的动因上,可以将撤资分为主动撤资和被动撤资;从母公司整体的规模角度,将撤资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企业整体规模的下降,一种是指企业的产业转移从东道国的角度看,跨国公司撤资也就是外国企业或外商从位于本国的独资企业或合营企业中撤回资本的行为或行动,所以也可以简称“外商撤资”国际直接撤资活动总是采取一定的形式来进行的,以避开东道国的障碍这些形式主要有:出售、脱离、停业清算等国际直接撤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出售,它包括资产、股份、经营实体等的出售出售资产是指出售厂房设备、生产线等;出售股份常指母公司将其在海外公司中拥有的股权出卖给第三者或合伙人;出售经营实体是通过一揽子协议将整个子公司转让给他人,有时甚至附带经营管理人员的转移。

      脱离,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出售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母公司与其属下的海外经营实体在法律和组织、经营上分开,通常是通过收回股本,将其作价出售给企业管理人员或有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即被征收)的方式进行清算则意味着关闭子公司,彻底清盘,多发生在无人购买现有生产经营实体或其资产,而维持现状所造成的损失比停产清算更大时,因而清算通常也是国际直接撤资的最后手段2.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是伴随着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活动的扩大而出现的,随着外资引入规模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了成熟期和营运期,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一些撤资现象也在中国不断地出现,因此我国有必要对外资流向进行后续的跟踪和调控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外直接投资大量涌入我国,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大量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流入我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部分外商减撤资的现象以2021年为例,经国家外经贸部初步统计,截止到2021年11月底,在我国累计批准设立的42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中止或已停止运营的企业有20多万家,仍在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约18.9万家尽管存在一些外商属于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者企业购并等情况,但是大部分外商由于各种原因而撤资是主要原因,且撤资的外商不乏大型跨国公司。

      出现撤资的另外表现就是,一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2021年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往年有所下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美国、英国、法国、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排名自2021年的第三位降为2021年的第四位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21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86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撤资清算等流出85亿美元,增长33%;净流入781亿美元,下降1%由此可见,外资在我国的撤资规模有增大的趋势2.1.投入额和新设企业数量双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外商来华投资受到明显影响自2021年10月以来,中国FDI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下降,一系列数据表明外资正加速撤离首先,从实际利用外资额度来看,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3.6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7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为2021年以来单月最大同比降幅其次,从新批设立外资企业数量来看,2021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264家,同比下降27.39%7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2.2.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国别分布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1-6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4300858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9%。

      其中亚洲十国(地区)降幅最大,为1495%;北美地区次之,为12.32%;欧盟主要国家为1.32%此外,2021年1-6月,新批外资项目10419个,较上年同期下降28.36%其中亚洲十国(地区)降幅最大,为29.1%;北美地区为20.26%;欧盟主要国家为22.69%2.3.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业分布从行业看,制造业减资和撤资比重分别占减资和撤资总额的70.4%和60.3%进入2021年,从撤资的行业分布来看,外商在服务领域撤资幅度最大,2021年1-4月,服务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06.1亿美元,同比下降31%,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同期,制造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56.1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外商投资的下降相对平缓,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2.4.外资非正常撤离增多经营期满或经营不善等原因而终止经营,本来是外资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常态,一般可以采用包括停业清算、出售资产、出售子公司以及剥离、出售生产线、易址、关闭、退出市场、放弃、抽资、缩小规模等具体撤资模式然而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外资企业不履行正常清算程序,在拖欠职工工资、应付账款和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下,弃厂逃逸的非正常撤离现象,这种外资的非正常撤离已经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2021年在山东半岛、珠三角、长三角等外资密集区,外资非正常撤离尤其严重,且多集中在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山东省的韩企为例: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青岛地区投资企业非法撤离现状》报告书中指出,2021年至2021年,共有206家韩资企业从青岛非法撤离仅2021年就有87家韩资企业非法撤离,占撤离企业总数的42.2%,形成了非法撤资的高峰2021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外商在中国境内的非正常撤资愈演愈烈3.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3.1.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得人们的风险预期普遍上涨,对经济增长信心严重下滑目前,各经济研究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在下调,其中发达国家甚至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经济全面下滑,这无疑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收益,在不确定性增大、对未来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足够的资本金以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恶化,多数公司实施成本消减计划,包括出售资产、裁员、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等,从而缩减海外投资计划3.2.政策环境的变化我国自2021年开始实施多项影响外资企业的政策,包括人民币升值、取消或降低进口退税、征收国土税、两税合一、海关征收加工贸易保证金以及2021年初实行的《劳动合同法》,这些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在中国的经营成本大幅上涨,实际上已经削弱了外商投资中国的意愿。

      特别是2021年3月颁布的以“两税合并”为主旨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从此结束了外资企业在华20余年的超国民待遇3.3.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金融危机,许多受灾国及地区为吸引外资,走出本国经济发展困境,纷纷让本国货币贬值,降低投资成本,增大吸引外资的要素价格优势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元贬值,吸引了大量FDI的流入特别是亚洲和欧洲的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因为持有不断升值的货币而纷纷抢购廉价美国资产,部分在华跨国公司也抵制不住廉价美国资产的诱惑,已经将投资转向美国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采取措施减缓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或鼓励跨国公司回到母国投资,以求增加本国的就业同时,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政府纷纷制定有利于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流入以缓解金融危机的压力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纷纷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国家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3.4.生产要素成本因素长时期以来,中国吸引外资所依赖的主要是廉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经济增长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以不足于发达国家5%-6%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几乎全世界受惠的“中国制造”。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这种人口因素导致的劳动力短缺,标志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完结此外,土地本身的稀缺性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以及成本增加也已经成为现实和必然以纺织业为例,在金融危机下,受经济景气指标下降带来的CPI增速下降并没有传导到纺织服装企业耗用的原材料价格上水费、电费、油料费等消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经济不景气影响产品销售价格却是立竿见影,导致利润空间锐减中国女装十大品牌之一的武汉乔万尼时装公司的数据表明,2021年因生产原材料上涨使企业原材料与2021年相比同比上升20%,一年多花1100万元;因劳动力成本上升30%一年多支出1000多万元,仅上述两项一年共计多支出2021多万元尽管企业销量增加了30%,品牌附加值提高了10%,但全年利润较2021年仍然大幅度下降3.5.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客观需要所谓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是指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将其业务集中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归核化后的跨国企业可以改善经营绩效,强化竞争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归核化战略,那些与企业核心能力没有直接关系的业务应当剥离出售企业在剥离非核心业务时,通常有出售企业和关闭企业两种方法。

      在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上一度兴起过多元化经营浪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业务弱化,核心竞争优势降低,多元化经营的弊端日益显现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缓解资金链紧张的压力,许多跨国公司纷纷采取降低业务多元化或地域多元化经营的程度,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做法,开始收缩战线、调整业务板块体现在海外战略上往往表现为采取业务剥离或资产剥离的手段,在部分国家部分行业撤资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象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其实施归核化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