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养先天固肾壮腰8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体会.pdf
7页调养先天固肾壮腰 8 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体会2008-09-08 10:40:0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气功 ?八段锦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是以动为主、动静结合的功法,具有端庄舒展、圆活饱满、柔和流畅、松静自然的独特风格通过学练,意在调养先天之本,壮腰健肾,强化肾脏功能,以求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本式功法,强调准确灵活,松紧结合,神形相合,气寓其中在形体动作中,要始终把握好功法要领: 两腿伸直站立, 两掌上举下按, 顺腋下沿脊柱两侧向下推摩至臀部;上体随之前俯, 两掌沿腿后两侧向下推摩至脚跟,经脚两侧置于脚面;随之抬头前视,两臂伸直前举,上体立起此动作比较简单,但关键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两手向下推摩时,要注意抬头,两膝关节直立,以利于疏导刺激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收到较好的健身效果;否则,两腿弯曲,人体的背、臀、腿部的肌群及足太阳膀胱经得不到按摩、牵拉,难以起到调节作用二是在向上缓缓起身时,要注意以臂带身,即手臂主动前伸上举,带动上体立起,要克服先起身后起臂的错误动作三是在前俯攀足和直起还原时,要注意从腰部发力,尽力做大幅度伸屈, 可对人体肾、 膀胱等脏腑经络产生良性刺激,从而改善气血运行,提高人体躯干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习练中, 要求动作自然伸展,舒缩充分, 柔和连贯, 松紧结合, 使肌肉、 筋脉充分舒张,从而促使经气活跃,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随着动作流畅展开,要做到意随形而动,主要集中在动作的部位和过程当两手摩运膀胱经时,内劲的诱发要在意念的调控下进行,畅通任督二脉,意在命门,气沉丹田;但不要追求意念活动,待动作熟练掌握后,意念似有似无, 不调而自调 练功中的呼吸吐纳,要与动作导引相配合,按照“起吸落呼”的规律,采取逆腹式呼吸方法,两掌缓缓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两掌从腋下后插时吸气,推摩攀足时呼气,要求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要使动作、意念、呼吸协调配合,必须坚持不懈地长期习练,熟练掌握功法技能,才能达到“三调合一”的目的本式功法,通过“两手攀足”动作导引,达到“固肾腰”健身目的腰为肾之府”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 生髓, 为生殖发育之源又主纳气、 主水,开窍于耳及两阴,其华在发 中医理论认为,先天之精藏于肾,但要靠后天之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发挥作用肾精化气,即为肾气因此肾精充足,肾气就旺盛,肾精不足,肾气就随之衰减 肾精属阴称肾阴,肾气属阳称肾阳,对人体各个脏腑起着濡润滋养和温煦生化作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转化,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就会正常。
如若肾精亏损引起濡润滋养作用减退,就会出现腰膝酸软无力、目眩、 健忘等肾阴虚的证候;也可出现阴虚阳亢的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等虚火妄动的病变如若肾气不足,温煦生化作用减退,可引起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频数、生殖机能衰退等肾阳虚的症候因此,康复方案必须从调节肾阴肾阳着手,做到炼精、保精、充养先天之本,增强肾脏功能通过“两手攀足”运动,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刺激人体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此经起于足掌心涌泉穴,经内踝下方,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贯脊属肾,络膀胱当两掌沿两侧腰部推按腰、臀、腿、足经脉穴位,对肾、肾上腺、输尿管有良好的牵拉按抚作用,不但可以疏通众多的经络不平之气,还对相联络的器官内脏起到调节作用,可达到“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效果保持肾经经气旺盛,气血通畅,对肾阳肾阴不足诸病和腰、腿、四肢关节病症,都有较好的康复作用其次,还可刺激脊柱督脉,打通阳经气机,能发挥阳经经气的温补作用;而牵拉腹正中线任脉,启动阴经气机, 能发挥阴经经气的濡养作用;推摩脊柱上的俞穴、命门、阳关等穴位,有助于调节肾阴,滋助肾阳,生精补髓,可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疾病再次,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脊椎两旁,联络肾, 与肾相表里,当两掌沿腰、臀、腿、足部按摩经脉八髎、委中、承山等穴,疏通经气,调和气血,对潜伏在膀胱经上的疾病,如头晕脑胀、 腰背酸痛、 股关节伸屈不灵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总之,人到老年,肾的精气衰减,生理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在病理上, 凡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表现异常,都与肾气虚衰相关,因此, 人们必须重视肾气的盛衰,调养人体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以求固肾壮腰,延缓衰老责任编辑:吴莹)八段锦是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 《夷坚志》中曾《道枢 · 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 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 左肝右肺如射雕焉; 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 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 八段锦在历代相传中得到不断发展,流派繁多,现代较为流行的练习方法和歌诀见于清代梁世昌《易筋经图说》所附《八段锦》(撰者不详 )中基本内容和方法】(一) “ 两手托天理三焦 ” 法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 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则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二) “ 左右开弓似射雕 ” 法直立,左足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 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三) “ 调理脾胃须单举 ” 法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 指尖向右, 同时左手下按, 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四) “ 五劳七伤向后瞧 ” 法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如配合呼吸,则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五)摇头摆尾去心火两足分开,相距约三个足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作圆环形转摇,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摇。
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六) “ 两手攀足固肾腰 ” 法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如碰不到,不必勉强),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 反复进行 本式采用自然呼吸七) “ 攒拳怒目增气力 ” 法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势,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然后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进行如配合呼吸,则击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八) “ 背后七颠百病消 ” 法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然后足跟轻轻着地复原反复进行如配合呼吸,则足跟提起时吸气,足跟着地时呼气自我保健应用】“ 两手托天理三焦 ” 法可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 (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 ) 左右开弓似射雕 ” 法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有助于进一步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调理脾胃须单举 ” 法有助于防治胃肠病 五劳七伤向后瞧 ” 法可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两手攀足固肾腰 ” 法可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头部不宜垂得太低 攒拳怒目增气力 ” 法可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背后七颠百病消 ” 法可疏通背部经脉, 调整脏腑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增强体质,防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