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鹤峰县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总结.docx
3页2021年鹤峰县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总结鹤峰县~年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工作总结计算机农业是一种智能农业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推进计算机农业应用,实现农业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增强增加就业收入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为提升我县计算机农业试点工作水平,在省、州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县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试点工作进入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创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一.工作进展1、组织各领域专家对我县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充实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的内容为了使专家系统更加丰富和实用,今年我们继续组织相关专家对计算机化农业专家系统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更新和细化其中152个新知识更新添加到山羊、茶叶、板栗、猪、蔬菜五大专家系统;并新开发了乌骨鸡育种专家系统和走马电脑农业一点通讯,收集了太平乡和夏萍乡电脑农业一点通讯的农业信息2.进一步加大应用推广力度为了提高计算机农业的应用效果,扩大应用范围,我们在推广机制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将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的推广应用与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将计算机农业作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全县有18个计算机农业科技服务站今年国家民委、国家科技局正式挂牌运营,覆盖全县9个乡镇,辐射全县三分之一农村6.5万农民;在这些服务站,我们都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并提供了相关的农业技术光盘和农业技术书籍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计算机农业科技服务站通过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为农民提供了5.2万人次的农业科技服务社会反响强烈,受到农民的好评,得到上级部门和专家的充分肯定3.加强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开发的技术培训加强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开发技术培训,是提高基层技术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年,我县计算机农业办公室和各农业技术部门组织了40门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了乡镇技术骨干、计算机农业科技服务站技术人员和农民3650人通过技术培训,各服务站的技术骨干和部分农民掌握了计算机化农业专家系统的操作和应用方法,提高了计算机化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同时,对县乡两级计算机化农业办公室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进行了两次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培训,为进一步细化和开发适合本县的计算机化农业专家系统奠定了基础4、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今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县科协组织县农业科技部门和3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分三批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县计算机农业办公室、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茶叶局等参与科技下乡的单位是推广应用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的主力军在这次活动中,各行业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的农业实用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茶叶、山羊、板栗、烟叶、魔芋、乌鸡、水果等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由相关部门复制成技术资料和部分vcd技术光盘,分发给他们本次活动共开展技术培训28次,发放技术资料12100份,技术光盘455张,培训咨询16500人次,让农民享受到便捷、规范、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农业科技有效服务5.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计算机农业的投入,确保计算机农业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今年,省、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继续立项,划拨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各类推广应用网站的计算机及相关配套设备;县政府每年也挤出资金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计算机农业的正常运行同时,各乡镇和涉农部门也加大了对相关场地的投入6.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计算机农业的影响力为了提高计算机农业的实施效果,扩大计算机农业推广的影响,我们以计算机农业为主要经验,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在《湖北日报》、《恩施日报》、《鹤峰愿景》和各宗教部门内部刊物上进行了30余篇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计算机农业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的有效性1、推广领域逐渐扩大到~年,我县计算机农业已在9个试点镇、6个示范产业、8个民营企业、4个涉农部门、XX示范户推广应用,农作物面积7.2万亩,畜禽养殖6.8万头,使几大产业的农民享受到了应用计算机农业的好处2.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县乡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县政府成立了县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办公室,是县民政局管理的二级单位配备专职人员,专门从事基于计算机的农业推广各乡镇和涉农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农业办公室,形成了全县计算机农业推广的行政技术网络,保证了计算机农业工作的快速有效实施年初,县政府召开全县计算机农业工作会议,布置部署当年的计算机农业推广工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年底组织相关部门专家根据责任认定书对各乡镇计算机农业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3.逐步完善信息网络近年来,通过收集农业信息,本地化各种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收集和积累农业信息,鹤峰计算机农业网站已经建立,各涉农部门,乡镇计算机农业办公室5.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建立的“企业基地农民信息化”计算机农业推广模式取得了非凡的成功,2000年10月在鹤峰召开了全国计算机农业领域会议得到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代表们的一致肯定。
在总结这一成功模式的基础上,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专业村带动”(专业村信息农民)、“协会带动”(民间专业协会信息农民)、“学校参与”(学校信息学生农民)、部门联动等多种补充模式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在开辟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示范效果正在扩大由于试点工作在我县率先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至年10月,我县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现场会的主会场,我县摸索出了“一个系统、五个转变、五个结合、五个改进”的经验和“公司基地农民信息化”的模式(一个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的行政保障和技术服务网络机制;五个转变:政策体系标准化、软件开发本地化、信息平台网络化、技术服务便捷化、推广应用效益化;五个结合五个提高: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结合支柱产业建设,培育市场主体提高龙头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和扶贫,提高“三个现代化”建设水平结合扩大覆盖面,提高整体引导和促进水平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得到国家民委有关部门和代表以及中央政府机关的充分肯定,极大丰富了“湖北经验”的内涵到目前为止,吉林、贵州、黑龙江、江西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县市近300人来我县学习借鉴,对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计算机农业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典型示范和推动作用。
第三,主要做法在组织实施计算机农业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计算机农业推广应用中的主导作用要大力创新推广机制、推广手段和方法,贴近农民,才能更有活力,取得更好的效果1、加快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加强农产品、病虫害、农业生产资料等信息收集检测重要敏感农产品和有害生物,对农村科技信息、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实行一站式服务,增强科技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能力第二,大力开发县内外两类信息资源,完善收集渠道,增加信息量,改善内容结构,加强整合,统一标准规范,建立合作机制,提高共享程度,充分发挥信息资源这一新的生产要素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从~到,通过建立我市农业信息平台与相关部门、单位和网络系统成员的双向连接,实现了网络系统的整合,全面实现了全县农业科技部门、乡镇农业信息站点、示范户、农村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的网络化使我县的农业信息网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促进供求、价格、科技等信息进入村庄2.以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为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与农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需要,发展无公害优势农产品,出口农产品;根据农产品加工产品生产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方法和标准相匹配的原则,加快制定一批新的农业地方标准,修订和丰富各种计算机农业专家系统。
二是加快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重点是做好五个结合:(1)结合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工作,打造我县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2)结合我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建设内容,提高基地生产水平3)结合商品基地建设,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建设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4)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十农信息化”等组织形式,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5)结合农业技术服务、科技下乡和今冬明春农民技术培训活动,采用印制计算机农业技术指导卡、发送科普小册子、办板(墙)报等有效方法,将农业标准传递给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3.采取专家负责制,提高计算机农业的实施效率在计算机专家系统的二次开发中,采用了专家负责制,提高了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效率专家系统由负责专家根据工作需要负责在计算机农业的推广应用中,责任专家负责全过程,选择合适的人员组建现场专家组,负责该领域专家系统的开发、示范、推广培训、远程咨询和现场服务资金由县计算机农业办公室直接拨付给责任专家,由责任专家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要求直接控制建立责任专家系统,将各领域专家系统的任务直接落实到责任专家身上,减少中间环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心。
同时将资金直接分配给负责的专家,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