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机化学术语(中英文对照)30.pdf

20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75210390
  • 上传时间:2024-08-1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44.31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重要的基团 官能团 functional group 双键 double bond 三键 triple bond 烃基 hydroxy group 琉基 mercapto 硫轻基 sulfhydryl group 羰基 carbonyl group 氨基 amino group 亚氨基 imino group 硝基 nitro group 亚硝基 nitroso group 氰基 cyano group 羧基 carboxyl group 磺基 sulpho group 烷基 alkyl group 苯基 phenyl group 卡基 benzyl group 芳基 aryl group 烯基 allyl group 烷氧基 alkoxyl group 酰基 acyl group 活性亚甲基 active methylene group 2.有机化合物的类型 烃 hydrocarbon 石蜡 paraffin 脂肪烃 aliphatic hydrocarbon 烷烃 alkane 烯烃 alkene 炔烃 alkyne 共扼二烯烃 conjugated diene 脂环烃 alicyclic hydrocarbon 螺环化合物 spiro compound 桥环化合物 bridged ring compound 芳烃 aromatic hydrocarbon 非苯芳烃 nonbenzenoid aromatic hydrocarbon 稠环芳烃 condensed aromatics 卤代烃 halohydrocarbon 醇 alcohol 酚 phenol 醚 ether 环氧化合物 epoxide 冠醚 crown ether 硫醇 thiol 硫酚 thiophenol 硫醚 sulfide 二硫化物 disulfide 亚磺酸 sulfinic acid 磺酸 sulfonic acid 亚砜 sulfoxide 砜 sulfone 醛 aldehyde 酮 ketone 半缩醛 hemiacetaI 半缩酮 hemiketal 缩醛 acetal 缩酮 ketal 西佛碱 shiff's base 肟 oxime 腙 hydrozone 缩氨脲 semicarbazone α,β-不饱和酮 α,β——unsaturated ketone 醌 quinone 羧酸 carboxylic acid 酰卤 acid halide 酸酐 acid anhydride 酯 ester 酰胺 amide 內酯 lactone 内酰胺 lactam 月青 nitrile 取代酸 substituted acid 羟基酸 hydroxy acid 醇酸 alcoholic acid 酚酸 phenolic acid 酮酸 keto acid B-酮酸酯 B-ketone ester 乙酰乙酸乙醋 ethyl acetoacetate 亚硝基化合物 nitroso compound 硝基化合物 njtro compound 亚胺 imine 胺 amine 伯胺 primary amine 仲胺 secondary amine 叔胺 tertiary amine 季铵盐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季铵碱 quaternary ammonium hydroxide 重氮盐 diazonium salt 偶氮化合物 azo compound 胍 guanidine 氨基酸 amino acid 磷 phosphine 磷酸酯 phosphate 亚磷酸酯 phosphite 膦酸酯 phosphonate 膦酸 phosphonic acid 3。

      杂环化合物 吡咯 pyrrol 呋喃 furane 噻吩 thiophone 吲哚 indole 卟吩 porphine 咪唑 imidazole 噻唑 thioazole 吡啶 pyridine 喹啉 quinoline 异喹啉 isoquinoline 吡喃鎓盐 pyrylium salts 黄酮 flavone 嘧啶 pirimidine 嘌呤 purine 4有机天然产物 肽 peptide 多肽 polypeptide 核酸 nucleic acid 核苷 nucleoside 核苷酸 nucleotide 生物碱 alkaloid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单糖 monosaccharide 醛糖 aldoses 酮糖 ketoses D—核糖 ribose D-2—脱氧核糖 deoxyribose 葡萄糖 glucose 果糖 fructose 糖脎 osazone 糖苷 glucoside 低聚糖 oligosaccharide 麦芽糖 maltose 蔗糖 sucrose 纤维二糖 cellobiose 环糊精 cyclodextrin 多糖 polysaccharide 淀粉 starch 纤维素 cellulose 类脂 lipid 萜类化合物 terpenoid 甾族化合物 steroid 脂肪 fat 油 oil 脂肪酸 fatty acid 甘油三羧酸酯 triglyceride 磷脂 phospholipid 磷脂酸 phosphalidic acid 蜡 wax 5。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价键理论 valence-bond theory 分子轨道理论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共振论 resonance theory 凯库勒式 Kekule formula 路易斯式 Lewis formula σ 键 σ bond π 键 π bond 键能 bond energy 键角 bond angle 键长 bond Iength 成键轨道 bonding orbital 反键轨道 antibonding orbital 最高已占轨道 HOMO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最低末占轨道 LUMO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π,π—共轭 π,π— conjugation p,π-共轭 p,π- conjugation 超共轭作用 hyperconjugation 离域能 delocalization energy 共振能 resonance energy 给电子基团 electron donating group 吸电子基团 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 芳性 aromaticity 休克尔规律 Huckel’s rule 两性离子 Zwitterion 6.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 异构体 isomer 构造 constitution 构型 configuration 构象 conformation 构造异构 constitutional isomerism 立体异构 stereo isomerism 构型异构 configurational isomerism 顺反异构 cis-trans isomerism 次序规则 sequence ruIe 同侧 Zugammen Z 异侧 Entgegen E 顺式 cis 反式 trans 对映异构 enantiomerism = 光学异构 旋光异构 optical isomerism 旋光性 optical activity 旋光度 optical rotation 比旋光度 specific rotation 对称面 plane of symmetry 对称中心 center of symmetry 对称轴 axis of symmetry 手性 chirality 手性分子 chiral molecules 对映异构体 ,对映体 enantiomer 非对映体 diastereomer 外消旋体 raceme 左旋体 leveisomer 右旋体 dextroisomer 内消旋体 mesomer 费歇尔投影式 Fischer projection 相对构型 relative configuration 绝对构型 absolute configuration R -构型 R —configuration S —构型 S —configuration 赤式 erythro 苏式 threo 外消旋化 racemization 拆分 resolution 光学纯度 Optical Purity 对映体过量百分数 enantiomeric excess 立体专一性反应 stereospecific reaction 立体选择性反应 stereoselective reaction 不对称合成 asymmetric synthesis 构象异构 conformational isomerism 构象分析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锯架式 perspective formula 纽曼投影式 Newman projection formula 椅式 chair form 船式 boat form 直立键 a 键 axial bond 平伏键 e 键 equatorial bond 互变异构 tautomerism 酮式 keto—form 烯醇式 enol-form 差向异构化 epimerization 变旋现象 mutamerism 哈武斯式 Haworth form 7。

      有机反应的名称 取代反应 substitution reaction 加成反应 addition reaction 马尔科夫尼可夫规律 Markovnikov rule 共轭加成 conjugate addition 消去反应 elemination reaction 查依采夫规律 Saytzeff rule 霍夫曼规律 Hofmann rule 硼氢化反应 hydroboration 催化加氢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聚合反应 polymerization 单体 monomer 聚合物 polymer 硝化反应 nitration 卤化反应 halogenation 磺化反应 sulfonation 烷基化反应 alkylation 酰基化反应 acylation 酯化反应 esterification 酯交换反应 transesterification 脱羧反应 decarboxylation 氯甲基化反应 chloromethylation 傅列德尔—克拉夫茨反应 Friedel—Crafts reaction 格利雅反应 Grignard reaction 格利雅试剂 (格氏试剂) Grignard reagent 赖默—梯曼反应 Reimer-Tiemann reaction 卤仿反应 haloform reaction 水解反应 hydrolysis reaction 醇解反应 alcoholysis reaction 氨解反应 ammonolysisi reaction 皂化 saponification 插烯作用 vinylogy 缩合 condensation 克莱森缩合 Claisen condensation 安息香缩合 benzoin condensation 羟醛缩合 aldol condensation 列弗尔马茨基反应 Reformatsky reaction 迈克尔反应 Michael reaction 诺文格尔反应 Knoevenagel reaction 加布里反应 Gabriel reaction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 acetoacetic ester synthesis 丙二酸酯合成法 malonic ester synthesis 威廉逊合成法 William Son synthesis 海森堡试验 Hinsberg test 重氮化反应 diazotization reaction 偶联反应 coupling reaction 脱氨基反应 deamination reaction 维悌希反应 Wittig reaction 氧化反应 oxidation reaction 还原反应 reduction reaction 周环反应 pericyclic reaction 环加成反应 cycloaddition reaction 电环化反应 electrocyclic reaction 坎尼扎罗反应 Cannizzaro reaction 齐齐巴宾反应 Chichibabin reaction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 Diels-alder reaction 斐林试剂 Fehling reagent 托伦试剂 Tollens reagent 沃克还原 Wolff—Kishner reduction 罗森蒙德还原 Rosenmund reduction 克莱门森还原 Clemmenson reduction 考普重排 Cope rearrangement 霍夫曼重排 Hofmann rearrangement 嚬哪醇重排 pinacol rearrangement 弗里茨重排 Fries rearrangement 克莱森重排 Claisen rearrangement 二烯体 diene 亲二烯体 dienophile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conversation of orbital symmetry 8。

      有机反应机理 均裂 homolytic 异裂 heterolytic 活性中间体 active intermediate 碳正离子 carbocation 碳负离子 carbanion 烯醇负离子 enolate anion 自由基,游离基 free radical 卡宾,碳烯 carbene 氮烯 nitrene 速度决定步骤 rate—determining step 哈蒙特假定 Hammond postulate 能线图 energy profile 过渡状态 transition state 邻基参与 neighboring group participation 动力学控制 kinetic control 热力学控制 thermodynamic control 离去基团 leaving group 底物 substrate 亲电试剂 electrofphile 亲核试剂 nucleophile 亲电加成反应 electrophilic addition 亲电取代反应 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 定位规律 orientation rule 亲核取代反应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SN2 反应机理 SN2 reaction mechanism SN1 反应机理 SN1 reaction mechanism 瓦尔登转化 Walden inversion 亲核加成反应 nucleophilic addition 亲核加成-消去反应 nucleophilic addition-elimination reaction 消去反应机理 elimination reaction mechanism E1 反应机理 E1 reaction mechanism E2 反应机理 E2 reaction mechanism 反式消去 anti elimination 重排反应机理 rearrangement reaction mechanism 自由基反应 free radical reaction 链引发 chain initation 链增长 chain propagation 链终止 chain termination 9.有机化合物的光谱 红外光谱 IR Infrared spectra 傅立叶变换 Fourier Transform 指纹区 finger print region 吸收频率 absorption frequency 紫外光谱 UV Ultraviolet spectra 电子跃迁 elctronic transition 吸光度 absorbance 摩尔消光系数 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发色团 chromophore 助色团 auxochrome 核磁共振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NMR 谱 1HNMR spectra 13CNMR 谱 13CNMR spectra 屏蔽效应 shielding effect 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 自旋偶合 spin—spin coupling 自旋裂分 spin-spin splitting 偶合常数 coupling constant 质子去偶 proton spin decoupling 质子偏共振去偶 proton off—resonance decoupling 质谱 Mass Spectra(MS) 电子流轰击 election impact (EI) 快原子轰击 fast atom bombarment (FAB) 分子离子峰 molecular ion peak 同位素峰 isotopic peak 基峰 base peak 质荷比(m/z) mass—to-charge ratio 10.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hydrogen bond 色散力 dispersion force 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偶极-偶极作用力 dipole-dipole interraction force 11。

      物理性质 熔点 melting point 沸点 boiling point 密度 density 溶解度 solubility 偶极矩 dipole moment 12.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性 acidity 碱性 basicity

      [1] 有机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和硫等元素 总之,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化合物,但是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2 特点编辑 除含碳元素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氢元素,有些还含氧、氮、卤素、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近 8000 万种.早期,有机化合物系指由动植物有机体内取得的物质自 1828 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线随之消失,但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有机"这个名词仍沿用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有极重要的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都含有大量有机物.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千万种而无机物目却只发现数十万种,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可以互相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 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一般密度小于 2,而无机化合物正好相反 在溶解部分, 有机化合物一般可溶于汽油,难溶于水。

      无机化合物则易溶于水 3 命名方法编辑 早先,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做有机物到 19世纪 20 年代,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如尿素{CO(NH2)2}、醋酸(CH3COOH)、脂肪等等,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的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有机”这历史性名词,可追溯至 19 世纪,当时生机论者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以生物(life-force,vis vitalis )合成此理论基于有机物与“无机"的基本分别,无机物是不会被生命力合成而来但后来这理论被推翻,1828 年,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ohler)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 ———- 尿素{CO(NH2)2} 但这个重要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其他化学家的承认,因为氰酸铵尚未能用无机物制备出来直到柯尔柏(H . Kolbe)在 1844 年合成了醋酸(CH3COOH) ,柏赛罗(M Berthelot)在 1854 年合成了油脂等,有机化学才进入了合成时代,大量的有机物被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出来 人类使用有机物的历史很长, 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很早就掌握了酿酒、 造醋和制饴糖的技术。

      据记载中国古代曾制取到一些较纯的有机物质,如没食子酸(982——992) 、乌头碱(1522年以前)、甘露醇(1037——1101)等;16 世纪后期西欧制得了乙醚、硝酸乙酯、氯乙烷等由于这些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体, 因此, 那时人们仅将从动植物体内得到的物质称为有机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发展, 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 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从组成上讲,所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多数含氢,其次还含有氧、氮、卤素、硫、磷等,因此,化学家们开始将有机物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 俗名及缩写 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酒精(乙醇) 、甘醇(乙二醇) 、甘油(丙三醇) 、石炭酸(苯酚) 、蚁酸(甲酸) 、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 、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 、巴豆醛(2-丁烯醛) 、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 、氯仿(三氯甲烷) 、草酸(乙二酸)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甘氨酸(α—氨基乙酸) 、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水溶液) 、福尔马林(40%的甲醛水溶液) 、扑热息痛(对羟基乙酰苯胺) 、尼古丁(烟碱)等。

      4 有机物命名法编辑 普通命名法 普通命名法也称习惯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烷烃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伯:只与一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伯碳原子 仲: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仲碳原子 叔:与三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叔碳原子 季:与四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季碳原子. 如在下式中: C1 和 C5 都是伯碳原子,C3 是仲碳原子,C4 是叔碳原子,C2 是季碳原子 要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 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烃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 选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取代基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 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记忆口诀为:选主链,称某烷.编碳位,定支链 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2.几何异构体的命名 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 Z、E 两种方法 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 Z、E 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 Z、 E 表示.按照“次序规则”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两个较优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 Z 型,反之为 E 型必须注意,顺、反和 Z、E 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 Z、E 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 Z 型,反式的不一定是 E 型例如: 脂环化合物也存在顺反异构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 3.光学异构体的命名 光学异构体的构型有两种表示方法 D、L 和 R、S,D 、L 标记法以甘油醛为标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难确定它与甘油醛结构的对应关系,因此,更多的是应用 R、S 标记法,它是根据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顺序标记的.光学异构体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原则及构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投影式判断构型,首先要明确,在投影式中,横线所连基团向前, 竖线所连基团向后;再根据 “次序规则”排列手性碳原子所连四个基团的优先顺序,在上式中: -NH2 >-COOH >-CH2-CH3〉-H ;将最小基团氢原子作为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顶端,其余三个基团为正四面体底部三角形的角顶,从四面体底部向顶端方向看三个基团,从大到小,顺时针为 R,逆时针为 S 4.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 当卤素和硝基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作为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 ② 当双键与羟基、羰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酮、羧酸为母体. ③ 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 ④ 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 ⑤ 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 5 分类方法编辑 有机物种类繁多,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碳架结构,还可分成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三类。

      根据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不同,又分为烷、烯、炔、芳香烃和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等 按碳的骨架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2.环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环状排列的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又分为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1)脂环化合物:不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的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环丙烷、环己烯、环己醇等 (2)芳香化合物: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的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苯、苯的同系物及衍生物,稠环芳烃及衍生物,吡咯、吡啶等 按组成元素 1.烃 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总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等. 2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如卤代烃、醇、氨基酸、核酸等 按官能团 官能团: 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个成员称为同系物。

      由于结构相似, 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相似; 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同系物:化学上,我们把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 1 个或者若干个某种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如烷烃系列中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等互称为同系物 烃: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亦称“碳氢化合物” 按结构和性质 开链烃:分子中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根据分子中碳和 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炔烃) 脂肪烃: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烃的衍生物,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 饱和烃:饱和烃可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 烷烃: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 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已达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可以 发生 取代 反应, 甲烷 在 光 照的 条件下 可以 与 氯 气发 生取代 反应 , 生 成物 为CH3Cl—-——-CH2Cl2-—--—CHCl3—-———CCl4 不饱和烃:系分子中含有“C=C”或“C≡C”的烃。

      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性质活动,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为环烯烃(如环戊二烯)和环炔烃(如苯炔) 烯烃: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的数目,可分为单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 CnH2n,其中 n≥2最重要的单烯烃是乙烯 H2C=CH2,次要的有丙烯 CH3CH=CH2 和 1-丁烯 OH3CH2CH=CH2.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 二烯烃:系含有两个“C=C”的链烃或环烃如 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共轭双键体系的最为重要,如 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 炔烃: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炔烃的通式为 CnH2n-2,其中 n≥2炔烃和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乙炔 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得 闭键烃: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环烃(或称脂肪族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环烷其中 n≥3。

      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环烃的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苯环结构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 环烷烃:在环烃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开环五环以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 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 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单环芳香烃的通式为 CnH2n—6,其中 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 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 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 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烃等,例如氯 CH3-CHBr—CH2Br 等。

      醇: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 (若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叔醇如(CH3)3COH醇类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芳香醇: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如苯甲醇(亦称苄 醇). 酚: 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 根据酚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如溶液呈变色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 醚: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 R-O—R’表示若 R 与 R’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 CH3-O—CH3、乙醚 C2H5-O-C2H5 等;若 R 与 R'不同,叫混和醚,如甲乙醚 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伯醇氧化制得。

      醛类中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斐林试剂、多伦试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 羧酸: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一元酸如乙酸饱和酸如丙酸 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 CH2=CH—COOH 等羧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 C17H35COOH、等. 羧酸衍生物: 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酰卤、酰胺、酸酐等. a.酰卤: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 b.酰胺: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 或者是被取代过的氨基所取代等 酸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乙酸酐(CH3—) 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油脂:系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 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 R、R'、R″不同,称为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硝基化合物: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 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通式 R—NO2 表示,R 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 CH3CH2NO2 胺:系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如甲胺 CH3NH2、二甲胺 CH3—NH—CH3 和芳香胺如苯胺 C6H5—NH2、二苯胺(C6H5)2NH 等也可以根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多元胺.一元胺如乙胺CH3CH2NH2,二元胺如乙二胺 H2N—CH2—CH2—NH2,多元胺如六亚甲基四胺(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原料 腈:系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 R—CN,如乙腈 CH3CN. 重氮化合物:大多是通式为 R—N2—X 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最为重要可用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的中间体. 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用通式 R-N=N-R 表示,其中 R 是烃基,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有的可作染料。

      也可作色素 磺酸:系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 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 RSO3H 表示.脂肪族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磺化反应直接制得磺酸是强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氨基酸: 系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根据氨基取代的位置可分为 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α—氨基酸中的氨基在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甘氨酸、 丙氨酸、谷氨酸等,大多是 L—型 a-氨基酸在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 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象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肽: 系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 多肽:由多个 a—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 天然产物中得到一种有机物 蛋白质:亦称朊一般分子量大于 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各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肽链的立体结构都不相同已有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立体结构搞清楚了蛋白质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等,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 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的, 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等 糖类:亦称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原子数与氧原子数比为 2:1,但如甲醛 CH2O 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 属于糖类 单糖:系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低聚糖:在水解时能生成 2~10 个分子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聚糖:亦称多糖一个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 10 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5)n 表示n 可以是几百到几千 高分子化合物: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

      分子量可高达数千乃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如橡胶、纤维、热塑性塑料)及网状的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胶)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加聚物是经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缩聚物是经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 66 等 [1] 类别异构 有机物之间具有以下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 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 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6 结构特点编辑 有机化合物: 种类繁多、 数目庞大(已知有 3000 多万种、 且还在以每年数百万种的速度增加) 但组成元素少 有 C、H、O、N 、P、 S、 X(卤素:F、Cl、Br、I )等 7 化学性质编辑 (1)可燃性 (2)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变质) (3)反应速率比较慢 (4)反应产物复杂 总体来说,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 一般都能燃烧 和无机物相比, 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 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的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加入催化剂等方法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8 物理性质编辑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4 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乙二醇、丙三醇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 PH3、H2S 和 AsH3 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等具有挥发性。

      挥发性大. 熔沸点 熔点、沸点低(熔点一般不超过 400℃) 升华性 萘、蒽 水溶性 水溶性差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9 基本反应编辑 能发生取代反应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 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 :条件-- Fe 或三溴化铁作催化剂 (2)浓硝酸: 50℃-- 60℃水浴 (3)浓硫酸: 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 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 140℃时的脱水反应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7.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8. 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能发生加成反应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 等 5 酮类、 油酸、 油酸盐、 油酸某酯、 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 H2 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 、加热 能发生银镜反应 (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 Cu(OH)2 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 ,发生中和反应 羟基的有机反应 1. 取代(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 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 醛氧化 4 还原: 醛+ H2 10 鉴别方法编辑 在药品的生产、研究及检验等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等问题.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纯净物,但要求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一分开 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化合物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化合物,另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不必再还原) 。

      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 是哪种化合物 如鉴别一组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即可. 具备条件 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 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可以用于鉴别, 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2)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 (3)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4)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 具体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 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 6 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蓝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 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 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 NaOH 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 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 NaOH 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 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橘黄色(酸性条件)或绿色固体(碱性条件)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 麦芽糖与蔗糖: 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 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11 有机食品编辑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有机食品是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

      有机食品通常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除有机食品外,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 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从物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所有食品都是由含碳化合物组成的有机物质,都是有机的食品,没有非有机的食品, 因此, 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把食品称做“有机食品”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食用油、菌类、蔬菜、水果、瓜果,干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来自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 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有机食品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国外最普遍的叫法是 ORGANIC FOOD 在其它语种中也有称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

      联合国粮农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将这类称谓各异但内涵实质基本相同的食品统称为“ORGANIC FOOD" 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绿色有机食品开始倍受青睐,人们纷纷开始抢购绿色有机食品但有机食品由于栽培工序复杂,各种成本偏高,产量也比不过普通蔬菜.直接导致有机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不少人都是望菜兴叹啊!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