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 模拟试卷(一) 学生版+教师版.docx
20页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 模拟试卷(一) 学生版+教师版 吉林省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 模拟试卷(一)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1.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们的笔下,花草虫鸟、山川湖海都是他们净化心灵的源泉,表情达意的寄托陶弘景游赏江南山水,绘一日之美,抒闲适之情:“晓雾将歇,① ;夕日欲颓,② "王维赴边塞慰问,一路上形单影只,“征蓬出汉塞,③ ”,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欧阳修在短桨轻舟的节律中,充分领略到西湖的美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 ,④ "刘祯以“⑤ ? ”两句,在一问一答中,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杜甫见到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⑥ , " 【答案】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归雁入胡天;绿水逶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容易写错的字词有:竞、逶迤、罹 故答案为:①猿鸟乱鸣;②沉鳞竞跃;③归雁入胡天;④绿水逶迤;⑤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乒乓球女子团体(bān) □奖仪式后,教练刘国梁主动邀请中国香港乒乓球队一起合影 ——感动之处:竞技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手足珍贵的合影背后,是彼此的血脉相连 ◇中国女排比赛结束后,现场响起《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声,女排姑娘们向郎平教练深鞠一躬,郎平与队员们逐一拥抱的画面让人“破防” ——感动之处:女排精神的内涵,不是永远不输,而是永不服输,百折不(náo) □ ◇男子100米半决赛开始前,苏炳添就决定将半决赛当决赛跑他孤注一掷,留下了一战封神的经典瞬间,成为第一个站在奥运会百米决赛场上的中国人 ——感动之处:____ ◇乒乓球男单决赛中,32岁的马龙成功卫冕金牌,实现了( )的双满贯。
——感动之处:马龙对乒乓的炽热情感,铸就了这段不朽传奇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 (bān) 奖 百折不(náo) (2)根据语境,加点词“破防"的意思是( )(2分) A.装备被打破 B.内心受到触动 C.身体受伤 (3)在括号内填写成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空前绝后 B.登峰造极 C.史无前例 (4)根据材料内容,在横线上写出苏炳添百米事迹的“感动之处”2分) 【答案】(1)颁;挠 (2)B (3)C (4)面对强大的对手,苏炳添拼搏不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诠释了没有最强,只有更强的体育精神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词;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bān) 奖"写作“颁”;“百折不(náo)"写作“挠”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依据语境可知“破防"的意思是“内心受到触动” ⑶依据“ 32岁的马龙成功卫冕金牌, "可知,应选择“史无前例”。
⑷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依据前文的叙述,围绕 苏炳添 的精神补写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⑷本题考查补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内容上的前后联系,其次要注意语句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最后还要注意是否有字数上的限制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6题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⑤者,鹯⑥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均为古代的暴君②与:为,替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ɡ):旷野⑤爵:同“雀”,鸟的一种⑥鹯(zhān):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寡助之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今 天 下 之 君 有 好 仁 者 则 诸 侯 皆 为 之 驱 矣 虽 欲 无 王 不 可 得 已。
6.这两篇选文提到的“道"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3.护城河;放弃;极点 4.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②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6.选文甲中的“道”是仁政的意思,“得道"即施行仁政;选文乙中的“道”是“方法"或“途径”之意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
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有关“道"的句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道”的理解即可 【附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乙】孟子说:“桀、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失去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有办法: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到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了赢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政,如同水往下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猛鹰;替商汤、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君王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百姓赶来即使他不想统一天下,也办不到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8题5分) 孟子列传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 ①也故曰“放于利而行 ②,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③迂远而阔 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④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 者不合。
退而与⑤万章 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史记》) 【注】①原:通“源”,根源②放于利而行:依据利己的原则办事③迂远而阔:不切实情④如:往,到⑤万章:孟子的优秀学生 7.《史记》写人时常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周亚夫军细柳》中将“军霸上、军棘门”与“军细柳"进行对比,突出周亚夫 ;本文是用“秦用商君”“楚、魏用吴起"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与孟子 进行对比,表达对孟子政治命运的慨叹2分) 8.“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这是西汉思想家扬雄赞颂孟子的话,他对孟子的评价获得后世认同请你结合本文以及《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一评价的理解3分) 【答案】7.真将军风范;所知者不合 8.这句话是对孟子为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贫富、生死于度外的坚毅精神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