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福娃”的审美形象与民俗文化蕴涵(1).doc
9页奥运“福娃”的审美形象与民俗文化蕴涵(1)北京XX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一经推出,即引起全 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福娃作为在全球化与文化多元 化的历史语境中出现的当代审美文化景观,对中国传统民俗 中的“福”文化及“吉祥物”观念做了深入挖掘和淋漓尽致 的展现,具有浓郁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蕴涵和审美精神对 福娃的欣赏、评析与消费,构成了当代大众文化的一道亮丽 风景本文拟从美学与民俗学的角度,对福娃的审美形象及 其蕴涵的民俗文化价值予以初步揭示一、福娃的审美形象选用特定的吉祥物形象来传迗奥运精神及主办国文化 魅力,在奥运会的历史上由来已久早在1 972年的慕尼黑 奥运会上,一只名为“瓦尔迪”的德国腊肠狗作为吉祥物首 次出现于奥运舞台,从此,吉祥物成为奥运文化的一大重要 元素而为历届奥运会所沿袭总体来看,历届奥运吉祥物多 选用能够展示主办国文化独特性的拟人化动物形象北京XX 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亦遵照了这一思路,它以鱼 娃、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和京燕为原型,融汇而成五个 活泼可爱的娃娃形象,分别取名为贝贝、晶晶、欢欢、迎迎 和妮妮,五字连读谐音为“北京欢迎你”,其色彩与奥运五 环 对应。
福娃的外表形象具有显著的中国传统民俗审美特色面部为半椭圆形,给人圆润柔美之感,眼睛画得浓墨重彩,显 得大而有神,聪明可爱,肢体线条以简笔勾勒,能够让人随 意描摹,可称流便明了而福娃的头部纹饰,则略显繁富华 丽这种以简为主,上繁下简的造型,使得整体形象不致太 过单调,达成形式上的均衡之美英国美学家博克认为优美 的事物具有“小”、“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身材娇 弱”等特征,中国民俗艺术的表现形式,传达的也多是这种 优美的特色福娃的形象原型:儿童、鱼儿、熊猫、火炬、 燕子、羚羊,它们或形体小巧,或性情柔顺;传迗它们形象 的线条,如“贝贝”头部的使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 “晶晶”头部采取的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头部的 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多是柔和、光滑的曲线,这些 形象、线条本身就能给人带来舒畅优美的感受此外,每个福娃拥有双字叠音的名字,这些名字一方面 具有音韵之美,另一方面它们就存在于大众之中,散见于曰 常生活,让人觉得自然而亲切,同样容易迗成优美的效果 而五字联读所组成的“北京欢迎你”,则运用艺术化的处理 手法,体现了汉字的奇妙之处,它让我们想到了藏头诗中国古代一种优美的文字游戏。
二福娃的民俗文化原型与文化蕴涵1、贝贝“鱼”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经数千年积淀,成为“我国最习见的行为模式,它体现在物质成就、仪礼制度和精神成果的 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所有领域”在我国传统民俗 中,鱼具有如下的文化蕴涵:第一,图腾崇拜氏族社会时期,鱼是生活于中华大地 上的某些部落的图腾崇拜物今天出土的彩陶纹饰印证了这 一点第二,丰稔物阜首先,鱼超强的繁殖能力使它具有 了生殖崇拜的意义,祈禳多子多福的中国人将鱼视为能够给 人带来好运,实现愿望的吉祥之物,其次,鱼多鳞的生理特 征及成群结队的生活习性,使其成了丰年多产的吉兆《尔 雅.释地》:“鱼丽,言太平、年丰、物多也最后,鱼在 音韵上与“余”、“裕”、“玉”相合,这种谐音也使“鱼” 带上了令人们为之兴奋的文化意义,人们祈盼着连年有“余” 吉庆有“余”,生活富“裕”,金“玉”满堂鱼成了这些 美好愿望的理想象征第三,辟邪消灾在中国民间传说与 解释体系中,鱼具有某种神力,可以成为辟邪消灾的守护神 第四,神话功能首先,鱼构成中国古人神话思维模式的重 要一环古人认为天上有水,星空为河,鱼、星同为水中之 物,异形而同种于是,鱼成为“星精兽体”的象征,与三 足乌为“日精兽体”,蛙为“月精兽体”形成对应性关系。
其次,由于鱼的神性,它成为沟通天地、生死的神使;在道 教神话中,鱼甚至成为不少仙人的坐骑最后,“鱼跃龙门” 等诸多传说,便它成为富贵、升迁的象征第五,祭祀祝贺在祭祀仪式与日常交往中,鱼是不可或缺的祭品和礼物;鱼 祭与鱼礼,广泛存在于民众生活中第六、游乐赏玩民间 存在着许多“鱼戏”节日和“鱼趣”活动;观鱼、唤鱼、钓 鱼、养鱼、斗鱼,构成了民间游乐习俗的重要内容2、晶晶__ “熊猫”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在中国最早的典籍,如《尚书》、《诗经》中,就有对 熊猫的描述;许多笔记类文献及地方志中,也有大量对熊猫 的记载在这些记载中,熊猫展现出两种迥乎不同的形象: 一种是以猛兽面目示人,象征着勇敢刚毅,这从对其不同的 称谓即可见出,如貔貅,猛豹、猛氏兽食铁兽,《史记》载 黄帝在与炎帝的战争中,曾训练六种猛兽参战,熊猫即是其 中之一另一种则以“义兽”的形象出现,象征忠厚、和平, 这可见于相关史书如《晋书.王亮列传》:“会天明,帝用 张华计,遣殿中将军王宫赍驺虞幡麾众曰:‘楚王矫诏’众 皆释杖而走很可能是因为,熊猫的食性或者物种发生了 变异,由食铁而改吃竹子,又不去伤害别人,人们对它充满 了好感于是,熊猫成为和平友好的象征。
时至今日,熊猫的形象已大异于从前由于物种稀缺, 濒临灭绝,它被奉为“国宝”,建国之后频频用于外交事务, 更使它声名鹊起,几成无价之宝不过,它招致人们的喜爱, 更由于它可爱的身体和温顺的性情如今,它“猛兽”的名 头早已不在,而代之以温顺、甚至有些娇羞的温柔敦厚形象, 这种形象在媒体的宣传、视觉文化的影像以及日常的玩具中 进一步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同时,熊猫在古代作为善的“义 兽”的象征功能,仍然部分地保留着今天,熊猫作为友好、 和平的象征,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传统“和谐”文化的最佳 代言人3、 欢欢__ “火”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在媒体对福娃的宣传中,火娃“欢欢”的原型采自奥运 圣火,它是“运动激情的化身,它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更 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宣传承袭的是奥运圣 火的文化功能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火同样有 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光明、洁净的象征由于火的特有性能,被人们 赋予了避邪驱恶、除残去秽的文化功能,并将其神性化,予 以虔敬的祭拜,这在许多民族的火神崇拜及人生仪式、传说 故事等民俗事象中都可以看到第二,家庭保护功能中国 民间的灶神崇拜,常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说法, 此种说法寄予了民众对灶王爷的热切期盼与信任,体现了传 统民俗对火的敬仰崇拜。
第三,吉祥的喻意火的颜色为红, 于是“红红火火”就表迗了民众对美好生活与光明前途的向 往追求此外,火的谐音“活”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也同 样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象征形式4、 迎迎__ “羊”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羊同样有着十分丰富的象征意第一,图腾崇拜如古代历史上的羌族,其族名之羌与族姓之姜,皆源于羊图腾第二,土地之神古代典籍《国 语》中有记载季桓子“穿井得羊”的故事,《广雅.释天》 云:“土神谓之羶羊可见羊在中国文化史上确曾被赋以 土地神的符号第三,司狱之神中国古代典籍中有一种叫 做獬讀的动物,其实就是神羊,它“能别曲直”、“能触邪 佞”,是司法公正、刚正不阿的化身第四,道德模范羊 有着被儒家伦理观念认同的生活习性,如成群而居、温顺善 良、被杀而不悲啼、跪食母乳等,从而成为崇尚道德的化身 第五,吉祥化身《说文》解羊:“祥也”在“祥”字未出 现之前,多借“羊”字代替,“吉祥”便写作“吉羊”,此种 借义多见于秦汉金石之中而且,“在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羊 不啻是‘吉祥福善’的语源和字根又因“羊”谐音为“阳”, 在春联中有“三阳开泰”,寓指辞旧迎新,吉祥安泰,三只 羊组合在一起的形象,也成为民间吉祥图案之一。
可以说,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羊”的吉祥含义最为丰富了5、妮妮“燕子”原型的福娃民俗文化蕴涵燕子作为古典审美意象之一,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第一,春归之兆燕子是候鸟,冬去春来,古代人的原始思维把这种关联神秘化,将燕子视为“司春之官”,认为 正是燕子的归来,才唤醒了久违的春天,燕子由此成为春天 的使者和象征,并表现在迎春等多种民俗活动中第二,请 子之鸟《诗经》、《史记》等典籍中记有玄鸟生商的神话, 《说文.乙部》云:“孔,从乙从子乙,请子之候鸟也 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乙”就是燕子,在古人眼中,燕 子的到来,预示着女人能够怀孕生子这一奇妙的象征意义, 在众多民俗中多有体现第三,富贵之征中国人将燕子视 为吉祥之鸟,认为“如果燕子在谁家屋檐做窝,那就象征着 这一家成功、幸福和多子燕子寄居人的屋宇之内,与人 相亲相近,同时也是家庭亲睦、祥和美满的吉兆中国传统 吉祥图案中有“杏林春燕”,以杏花和飞燕组合而成,预示 进士及第、科举高中在中国民俗中,更有许多与燕子关联 的民俗事象,如饮食、娱乐民间故事等等,传达着人们对燕 子的喜好及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以上分析表明,福娃诸原型都具有中国传统民俗的文化 蕴涵。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各原型的文化意义已发生消长 变动,但其作为象征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吉祥物的涵义却为人 们广泛而深入地接受此种文化功能在众多中国民俗事象和 民俗活动,如饮食服饰、民居建筑、岁时节令、民间文学、 民间艺术、民间游乐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并由此强 化着诸民俗文化原型作为吉祥物的象征意义,使其植根于民 众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成为一种民众生产和生活的集体无意 识三福娃整体民俗文化蕴涵与审美意义福娃五原型除了分别具有着独特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蕴涵外,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传迗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重视 整体的哲学观念与中国传统民众乐生祈福的文化心理1、重视整体的哲学观中国古代哲学以“气”为宇宙本体气化流行,变动不 居,万物由气而生,又复归于气,气本体使形色殊异的事物 具有了相互关联的可能气的宇宙观表现于理论形态,即为 重视个体与整体有机联系,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阴阳 五行可以推演出天地万物,颜色、味道、器官、情感、家庭 伦理、政治等等貌似互不相干的事物都被赋予内在的神秘关 联性由五种原型组成的福娃分别代表了五行中的五元素:鱼 娃之于水,熊猫之于木,火娃之于火,羚羊之于土,燕子之 于金。
这种整体结构并不在于它们与五行的完美对应——实 际上,我们无法套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对它们进行解析, 而在于设计者赋予福娃五元素的另一内涵,即它们关联着海 洋、森林、人类世界、草原、天空,“传递了人类社会和平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理想和追 求”,中国传统文化由此通过福娃这一民俗审美形象而实现着现代性转化2、乐生祈福的文化心理孔门儒学对传统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塑造影响至深与西 方关注彼岸世界的宗教情怀相比,它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执著于现世追求,善待一己之生命,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应对现实人生王国维先生曾将中国人的精神总结为“世间 的也,乐天的也”,正好也点明了中国民众对“福”的普遍 向往和中国人的乐生精神中国的福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极 为丰富从字义上看,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说: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 可见福的意思为事事完备周全,顺心如意中国自古就有“五 福”之说,《尚书.洪范》释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 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代桓谭解为:“寿、 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五福”的观念显示了中国民众 对物质生活、精神享受、自然生命、社会地位等生命状态的 一种理想化追求,这种追求出自正常的生理、心理需要。
传 统民俗活动中对于“福”的追求和期待塑造了中国人特殊的 求福、祈福文化和审美心理福娃诸原型在传统民俗中的文 化蕴涵与审美意义,正是通过这种祈福观念的感性显现而呈 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