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动车坡道小结.pdf
6页机动车坡道机动车坡道 一、坡道基本介绍 地下室机动车坡道是连接室内与室外、地上与地下的竖向交通枢纽,做好汽车坡道设计非常重要 1.1 总平面设计 在总平面布置图中的位置应当以: 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 远离场地主人行道严格分离, 远离场地主干道干道为原则,坡道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地下室车库坡道数量不少于两个地下室车库坡道数量不少于两个,停车数少于 100 辆时可设置一个,多于 500 辆时不少于 3 个, 1.2 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 曲线坡道、 直线曲线混合坡道、 螺旋坡道(两层以上)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由设计规范知道:小型车坡道行驶:单行宽度单行宽度3.5m,双车行驶,双车行驶 6m车道疏散宽度为单行疏散宽度为单行 4m,双行,双行 7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最小宽度为单车道不小于度为单车道不小于 4m,双车道为,双车道为 9m 左右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左右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不小于 6m,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最小内径约为 4m,舒适内径为 5.5m-6m 坡道设计中应曲线坡道对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尽量采用直线坡道,少用曲线坡道,当采用直线曲线混合坡道时,直线和曲线必须是相切关系采用直线曲线混合坡道时,直线和曲线必须是相切关系,不能是折线关系。
1.3 剖面设计 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为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为 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当在横向设曲线坡道还应当在横向设置置 2%-6%的弯道超高坡度的弯道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外环高内环低,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不小于汽车坡道最小净高不小于 2.2m,,因地下室车库经常与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会同时兼做设备用房,此时设计净高应当大于此时设计净高应当大于 2.5m 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实践证明坡道设置坡道设置 3 道截水沟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在坡道开始处设置一道截水沟,在设计道开始处设置一道截水沟,在设计 0.1m-0.15m 高反坡段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设置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置一道截水沟,把其他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 二、坡道实例 1.1 坡道识图 B3-B2 由于机动车坡道一般不在平面布置图中显示具体布置而有专门的机动车坡道详图,但有部分坡道梁与楼层梁可能产生重合或者有双梁,因此读图时应当特别注意本层图与上层图对应看本层图与上层图对应看,这样才能前后呼应,未卜先知,最大可能不犯错误。
如图所示,此坡道为直线曲线混合坡道,因此需要注意在曲线区域内有弯道超高,此时应当注意外环梁底高,内环梁底低,高差与超高坡度有关图中 A、B、C、D 四道梁均设置内环梁底低,外环梁底高,梁位置确定后则根据梁邦铺设平板 注意此时应当注意: 剖面图中的基准标高应当是注意此时应当注意: 剖面图中的基准标高应当是以板面中间标高为准,以板面中间标高为准,外环标高由中间标高为外环标高由中间标高为基准向外环上升, 内环标高则下降基准向外环上升, 内环标高则下降 而在直线坡道区域内则应当内外墙梁底标高一样,只是梁邦随着坡度走,此时低侧梁邦高度为:梁高此时低侧梁邦高度为:梁高减去板厚,高侧梁邦为:低侧梁邦高加上坡度高差减去板厚,高侧梁邦为:低侧梁邦高加上坡度高差,定位有两侧高度一定拉线,定位有两侧高度一定拉线即可 如图中在弯道中有两框架梁与楼层梁中有冲突,此时应当特别注意,向设计院反映,应当按哪条梁做,图中 E 梁在坡道图中与平面布置图中均有此时按平面布置图的楼层梁做 通过建筑、结构的剖面图可以看出 B3-B2 层中的起坡点从与结构梁之间有一段焦油炉渣回填再浇筑一层 100 厚 C20 素混凝土,起坡点起坡点根据起坡点详图,根据起坡点详图,需要在抗水板浇筑前预先插筋需要在抗水板浇筑前预先插筋,砼可以后交,砼可以后交。
B2-B1 层类似但是需要注意的 B3-B2 层的外墙浇筑时由于 B2-B1 层起坡更层起坡更早,因此有两条坡道梁需要注意与外墙相交的地方外墙不要浇筑的这么高早,因此有两条坡道梁需要注意与外墙相交的地方外墙不要浇筑的这么高,需,需要预先注意要预先注意再者再者 B2 层层处坡道梁与处坡道梁与 B2 楼层梁有一个重合的地方,且是一上翻楼层梁有一个重合的地方,且是一上翻梁,梁,若两梁的截面大小对应不上则应向设计院反应,需要若两梁的截面大小对应不上则应向设计院反应,需要按照图中节点做,在按照图中节点做,在起坡点与结构梁中也有起坡点与结构梁中也有C20混凝土回填, 此时也应在负二层板浇筑时预先插筋混凝土回填, 此时也应在负二层板浇筑时预先插筋 1.2 坡道识图 B1-L1 此坡道有直线、曲线、变坡、截水沟等各种做法,且有圆弧梁,需要特别注意此处圆弧梁定位、与负一层结构板是否有重合等地方,若发现有重合地方需要向设计院反应是预先插筋还是变更设计,需要提前沟通好 此处为坡道从 B1-L1 的起点部分也为最复杂的地方,首先 A 梁与楼层梁中又产生了冲突, 截面尺寸和长度均不一样, 此应当需要向设计院反应该如何处理,B 梁有一段圆弧坡道梁随着坡道梁走,有一段也是梁底在板底之下时,现场未预先考虑到但是由于还需要向上有二次结构,而且 B 梁实际上为框架梁与板无直接联系,则可以考虑使用上翻梁的做法,对于此问题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对图纸要对应上下两层同时看,考虑到预先需要插筋的位置以及冲突的地方。
上下两层同时看,考虑到预先需要插筋的位置以及冲突的地方 与此同时圆弧梁处有一柱子从负三层到负二层为标准柱,但是到了负一层与此同时圆弧梁处有一柱子从负三层到负二层为标准柱,但是到了负一层为了圆弧梁能过渡为了圆弧梁能过渡过过来变成了异形柱,此时应当提前向设计院反应如何从小截来变成了异形柱,此时应当提前向设计院反应如何从小截面变成大截面,或者是柱子本身就是异形柱面变成大截面,或者是柱子本身就是异形柱 此曲线坡道由圆弧框架梁支撑着坡道板和坡道梁, 圆弧框架梁由圆心和半径即可定出, 则此时坡道圆弧框架梁的坡度根据坡道梁来定位坡道圆弧框架梁的坡度根据坡道梁来定位, 由剖面图可以知道每个坡道梁的标高, 根据板中的基准标高板中的基准标高, 向两边按弯道超高确定坡道梁两端的高差,将梁底定位以后,将梁邦定位,梁邦高按低为标准,按坡度向上推,将坡道梁定位后,则根据圆弧梁的边线定出坡道板,从边上定位,此时用小板子拼出来,用线锤每 20cm 掉线锤,则可以定出坡道板来,圆弧梁空间上的具体位置则根据报道板向下量一个梁邦高度即可将圆弧梁的梁底定出来简而言之,曲线坡道的定位就是: 根据坡道梁剖面图定出坡道梁具体位置, 根据圆弧梁边线及线锤根据坡道梁剖面图定出坡道梁具体位置, 根据圆弧梁边线及线锤定出坡道板位置,根据圆弧梁梁邦及坡道板定出圆弧梁梁底。
定出坡道板位置,根据圆弧梁梁邦及坡道板定出圆弧梁梁底 在看剖面图时我们事先应该看 cad 里面拉出的数据是否和标注的数据一样,若不一样则需要注意根据剖面上标注的标高以及坡度来确定每个坡道梁的具体标高圆弧处的标高则需要根据圆弧长和坡度来确定每个坡道梁的标高 在直线坡道中则只需要根据坡度以及每根坡道梁的标高即可定出坡道板位置,具体方法与 B3-B2 做法一致 直线坡道过程做法比较简单,只需要注意边坡的临界点即可,从坡道详图以及地下室顶板平面布置图我们可以知道有坡道梁和楼层梁双层梁, 此时楼层梁的加固需要用悬挑支模架来加固楼层梁 从上剖面图中可以知道,曲线坡道上还有一个双层板曲线坡道上还有一个双层板,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由于是双层板则, 此时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在双层板出口处是否满足净空要出口处是否满足净空要求求,当满足功能要求时,坡道才可投入使用,另一个则是由于是双层板则支模架的搭设必须是等到坡道浇筑完成以后才可搭设顶板的支模架, 此时便需要先浇筑坡道,施工缝的留设较为重要,现场采用的做法是,与坡道相连的柱子只浇筑至与坡道相连的柱子只浇筑至坡道板面上,坡道则浇筑一半坡道板面上,坡道则浇筑一半。
直线坡道过程做法比较简单,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坡道入口处的截水沟做法和高反坡段做法:在坡道开始处设置一道截水沟,在设计道开始处设置一道截水沟,在设计 0.1m-0.15m 高反坡段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设置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置一道截水沟,把其他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截水沟的具体做法在建筑图上,此时建筑和结构的剖面图需要对应看此时应当注意有截水沟的地方的梁加固需要使用的螺杆是止水螺杆,可以防止漏水截水沟的地方的梁加固需要使用的螺杆是止水螺杆,可以防止漏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