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乡村振兴规划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
135页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2第一节 农业农村及资源环境概况 2第二节 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5第三节 主要优势 13第四节 制约因素 15第五节 面临形势 19第六节 重大意义 22第二章 乡村产业振兴总体要求 25第一节 总体思路 25第二节 发展定位与目标 28第三节 发展策略 33第三章 重构调优乡村产业体系 37第一节 调优乡村产业空间布局 37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40第三节 构建农产品加工体系 48第四节 构建乡村融合体系 49第四章 构建完备的乡村产业生产体系 51第一节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51第二节 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53第三节 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57第四节 拓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58第五节 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61第五章 打造“岳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 67第一节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67第二节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69第三节 加强品牌推广与保护 70第六章 构建层次丰富的农业经营体系 72第一节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72第二节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74第三节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78第七章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80第一节 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 80第二节 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84第三节 制定落实小农户生产扶持政策 85第八章 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87第一节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87第二节 增强农业用水保障能力 88第三节 提升农机装备 91第九章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 96第一节 绿色农业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 96第二节 大力建设绿色乡村 100第三节 实施农村能源保障工程 102第十章 提升科技支撑乡村产业发展能力 105第一节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105第二节 强化创新技术应用 106第三节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109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114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114第二节 强化政策扶持 114第三节 深化人才支撑 115第四节 突出宣传引导 115第五节 严格责任落实 116附件1 117附件2 127附件3 131附件4 132前 言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共××省农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川农委(2018)84号)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勾绘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绚丽蓝图,特编制《××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布局“一环四核,三带三区”产业空间格局,调优产业结构,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弥补乡村产业发展短板,五年内,整合八大类25个涉农项目,总资金达到61.46亿元,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努力将××打造成为川东北丘陵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样板第一章 ××县乡村产业发展现状青山为岳,绿水为池,青山绿水即为××××县隶属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故里—××省××市,地处长江中上游,华蓥山西麓、渠江和嘉陵江汇合的三角地带;位于××东北部,川中盆地丘陵区,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贫困县境内地形呈“火炬形”,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平均26公里,全县幅员面积147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825个村,总人口118万,其中农业人口94.5万因盛产大米,××县自古享有“银××”之美誉,素有川东北粮仓之说近年来,县委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三农”工作为总抓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方略,不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按照“一环四核,三带三区”乡村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构建“1主3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重点支持主要农产品、特色效益农业等优势产区建设,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现代林业重点县、蔬菜产业重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县,被列入我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
第一节 农业农村及资源环境概况一、农业农村概况(一)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18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实现40.37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45亿元,增长4.1%;畜牧业产值25.15亿元,增长1.8%;渔业产值2.19亿元,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亿元,增长9.1%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56元,同比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7539.6元,同比增长8.4%;经营净收入6005.4元,同比增长9.3%;财产净收入307.5元,同比增长18.1%;转移净收入1203.5元,同比增长14.6%三)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省定贫困县,截止2018年底,累计实现205个贫困村退出,24130户81936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9%降至0.9%,2019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二、资源环境概况(一)气候条件温暖适宜××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4℃,年无霜期309天,年均降水量1085.6毫米,年均日照1239.1小时,年平均湿度79.5%。
二)地形地貌浅丘带坝县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向东南倾斜渐次形成低山窄谷、中丘中谷和浅丘宽谷带坝,其境内岳武坝子是全省较大、川东北地区最大的平坝西北低山地区面积523.68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5.41%,海拔375-672米,地面坡度较缓;中部浅丘带坝地区面积502.92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4%,地平土厚、热量丰富,耕作方便;西南部为典型的浅丘区,面积452.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0.59%三)耕地面宽量大质优全县耕地面积126.20万亩,其中水田66.14万亩,旱地60.06万亩土壤多呈中性或微酸性,是典型的紫色土区,以灰棕紫泥田土为主,浅丘山地,土质肥沃,可广种杂粮,低台沟谷和平坝地区则为良田沃土,特别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玉米等粮经作物四)水利资源丰沛××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境内有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和长江二级支流渠江,有积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条,包括酉溪河、顾县河、新民河、罗渡河、临溪河、清溪河、长滩寺河、三溪河、大石河,全县天然水资源总径流量为6.207亿立方米全县共有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45座,山平塘3704口,石河堰246处,提灌站324处。
蓄引提水总量1.7亿立方米,其中有效水量1.29亿立方米,设计灌面44万亩,有效灌面31万亩五)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2926公顷,森林面积47797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3.9万立方米,森林公园2处,森林覆盖率32.32%有金城山森林公园、翔凤山森林公园2处农产品品种繁多,粮油作物有水稻、油菜、玉米、小麦、红薯、马铃薯、花生、豌豆、胡豆等;果蔬作物有柑桔、葡萄、梨子、桃子、枇杷、李子、蔬菜(茄果类、根茎类、叶菜类)等;主要家畜品种有猪、牛、羊、兔等,主要家禽品种有鸡、鸭、鹅等;主要淡水鱼品种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等,主要干果作物有藤椒(青花椒)、核桃等六)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与渝新欧大通道交汇处,成功融入成都两小时经济圈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兰渝铁路贯穿南北,沪蓉、兰海、银昆、遂广4条高速公路贯穿县境,G244等6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南充高坪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辖区内县、乡、村道联网闭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468.9公里,实现100%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2018年获评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嘉陵江、渠江横贯县境,渠江××港罗渡作业区已建成,千吨级船队可从××直达重庆,为川东北五市出川入渝水上必经之路。
第二节 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一、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逐步扩大(一)粮油产业基地我县常年粮油播种面积在140万亩左右,分布在全县43个乡镇,总产53万吨左右,其中水稻栽插面积57万亩左右,总产超过32万吨,单产超过550公斤;油菜播栽面积20万亩以上,总产2.4万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部分粮油产区可实现机耕、机播、机防、机收到田,占35.4%;通过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加快优质超级稻、耐密玉米、“双低”油菜等品种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已实现良种入户率达到95%,科技入户率达到85%以上,粮油生产实现了无公害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梯次规模的粮油种植、加工企业,现有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共151家,建有粮油生产基地18.5万亩,规模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创建“××大米、黄龙贡米、××米粉、户友米粉、顺福来油脂、莲桥米粉”等品牌,其产品远销重庆、成都等城市;同时,通过多年发展,××粮油龙头企业初步探索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路子,为粮油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化经营基础。
二)果蔬产业基地蔬菜产业我县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蔬菜生产重点县,常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0万(余)亩(含复种),产量60万吨以上,产值20亿元,其中设施栽培面积2.5万亩,建成绿色蔬菜基地10万亩,其中种养循环面积2.5万亩,主要分布在九龙、朝阳、石垭、乔家、同兴、坪滩、龙孔等乡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共171家,工厂化育苗智能温室2个50亩,成功注册“科野”、“银特”、“益农”、“同绿”等蔬菜品牌,蔬菜良种入户率达到95%,农业机械大面积运用于生产实际,机械化率达25.1%,农产品初加工设施37座,年加工能力3万吨高产高效优质蔬菜示范村达69个,蔬菜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产量7.5万吨,年精品蔬菜、反季节蔬菜种植一般3-4季,蔬菜产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11.2%水果产业我县现有水果种植面积达18万亩,年产优质水果8.5万吨,年产值2.6亿元其中柑橘13.5万亩,其他水果4.5万亩拥有中国四号脐橙等知名品牌,现发展优质基地5万亩,建大型水果批发销售市场5个三)花椒产业基地全县共发展花椒9.82万亩,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宜林荒山荒坡,其中藤椒4.49万亩,建成花椒现代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藤椒3.5万亩,产量6000多吨,年产值2.8亿元。
面积万亩以上的连片花椒基地有2个(北城、双鄢、兴隆万亩藤椒基地,粽粑、白庙、兴隆万亩花椒基地),0.5-1万亩的基地4个,0.1-0.5万亩的基地13个建成现代花椒标准示范园区3个,花椒科技示范基地1个,基地良种化率达85%以上全县建成花椒保鲜冻库6个、烘干房11处,贮藏保鲜能力达3000余吨,日烘干能力达50吨,共培育花椒经营主体48个,14个花椒产品,成立花椒协会1个,创建花椒主题公园1个四)中药材产业基地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其中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3.6万亩,主要分布在顾县镇、双鄢乡、长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