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评剧金娥观后感.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26810574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7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评剧金娥观后感 《金娥》这是一部评剧,作为传统文化艺术,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在今天这个追星看脸的世界,很多人都活在肤浅的世界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视而不见,我们要大力宣传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 我小时候很喜欢听姥姥讲话,她虽不识字,但讲的话却总是很有学问的样子,例如官官相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类的,大了才知她说的竟是戏文 我一度以为京剧、评剧、昆曲等传统艺术离我的生活很远,读书时发现,我们常说的话,也有来自戏文的,如看看不觉红日落,一轮明月照芦花来自《打渔杀家》,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来自《宝剑记夜奔》原来,传统艺术一直在我们身边 前两天由于一个契机,我去看了一场评剧《金娥》 贫家女金娥卖身葬母,被家道中落的曹家买回府上为婢,曹家少爷曹锦棠将其奸污金娥陪伴曹母七年,情同母女,曹母临终前交代儿子,娶她为妻,曹锦棠承诺百日内成婚曹母曾亲自教金娥缝制衣服,便将剪刀留她做纪念 曹母过世后,曹锦棠为了有钱捐官,答应娶一位已怀有身孕的女子他去找金娥摊牌,金娥告诉他自己已怀有三个月身孕 曹锦棠先假意欺骗,说自己是个心软的人,但算命先生说他们八字不合,金娥戳穿他,算命先生只是为了骗钱而已。

      曹锦棠只好摊牌,自己要当官,不能娶个使唤丫头,并污蔑金娥说:谁知道孩子是姓曹还是姓张,将金娥赶出家门 金娥本想自杀,她可怜腹中的孩子,决定将他生下来,抚养长大金娥有个弟弟根生,怕金娥未婚生子被人耻笑,在金娥生下孩子熟睡时,将亲外甥送给了没有孩子的富商徐家 金娥醒来,寻不到孩子,万念俱灰,投河自尽,根生始终不肯相信姐姐已死,开始苦寻 十八年后,徐家儿子天赐考得头名,此时的知府曹锦棠认为徐家财大气粗,徐天赐前途无量,便去徐家逼婚,要将自己的独生女曹亚男嫁给天赐,徐父应允 结婚当晚,亚男提出各种刁蛮无理的要求,天赐忍无可忍想要退婚天赐的乳娘见此情景前来相劝,亚男仍旧泼辣,天赐摔门而出,亚男向天赐的乳娘发火,拿了剪刀想要刺伤她,不成想却扎到了自己喉咙,丧了命 县官只在案发现场找到了半把剪刀,想查清案情,知府威逼利诱,让他即刻判处天赐死刑,并立即行刑 天赐乳娘急忙赶去县衙,想要替天赐顶罪,慌忙中撞到了一个乞丐,定眼一看,此人就是自己的亲弟弟根生,眼前的乳娘是十八年前被徐家救了的金娥 根生道出原委,金娥方知天赐就是自己的亲骨肉县官为人清廉,刚正不阿,听到金娥在门外喊冤便把她请进县衙内,金娥把多年恩怨一一道来。

      天赐金娥母子相认,曹锦棠这才知天赐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最后天赐无罪释放,他搀扶着年迈的金娥走了出去,曹锦棠孤身一人,品尝着自己种下的恶果 据说评剧和京剧曾都叫平剧,评剧为某京剧班主所不容,由李大钊改为言字旁的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金娥》改编自评剧花派名作《半把剪刀》,这出戏是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同名甬剧改编而成的此次主演曾昭娟是天津评剧院院长,她曾拜师于花淑兰 汪曾祺先生讲过以前去茶馆听戏的经历真的懂戏的人不在乎座位,只要可以听清演员唱词即可,坐在位子上,闭上双眼,屏气凝神,侧耳倾听,听到精彩处,忍不住叫一声好,这是对台上的角儿最好的称赞观看此剧时,精彩处,常常几十人不约而同地叫好,可见演员功底雄厚 我不懂唱腔,演员唱词的速度很慢,听着很悦耳,像一个大的mv,也像一部唱出来的话剧和电影跟听歌剧一样,舞台两边各有一个电子屏,会同步演员的唱词,所以不必担心听不懂词评剧《金娥》的词很好,通俗易懂,又具有美感,可惜没把它抄回来 中国的词曲非常美,它字数少,承载的信息量大,感情浓厚,别有一番韵味,像《牡丹亭》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写出了少女情窦初开,虚度光阴的无奈 这部戏除了台词,舞台设计、灯光、配乐、服饰、妆容、道具也都经过精心设计,是一部佳作我是在天津大剧院观看的《金娥》,四层楼的大剧场座无虚席,观众多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亲身体验之后我发现,戏剧虽是传统艺术,但年轻人也可以看懂和欣赏它 看到金娥的坚毅和勇敢,我想到了我姥姥,想到了以前中国那些不识字的老百姓,戏剧曾是少数他们可以普遍接触到的艺术之一,他们身上的坚韧、朴素、善良,有一部分是来源于此吧 传统艺术最好的归宿不是陈列在博物馆,或着被游客当作地方特色来观看它们在与时俱进,我们要给它们机会,走进剧院去观看它们,这是我国文化精华的一部分,不要让它们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它们最好的归宿是被传承下去,是被发扬光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