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启示.pdf
4页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启示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 “问题与主义” 之争,不仅仅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于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而且也一直影响到了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脉络时值今日,“问题与主义”依然是需要国人深深思考的难题胡适曾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劝说人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那个问题如何解决, 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 , 因为“ ‘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 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 ‘根本解决’ ,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而李大钊则针对胡适“少谈些主义” 的主张表态了, 他说: “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 ,“布尔扎维主义的流行, 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们应该研究他, 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 接着他又指出:宣传理想的主义与研究实际的问题是交相为用、 并行不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而要有多数人的共同运动,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主义作为准则,所以谈主义是必要的,如果不宣传主义,没有多数人参加,不管你怎样研究,社会问题永远也没有解决的希望。
问题与主义之争由此展开. 想要深入了解问题与主义之争, 就需要了解它的背景需要把它放在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进行分析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间政治上 , 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 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穷兵默武 , 弄得民不聊生 , 中国实际上处于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 经济上 , 各派军阀为了争取外国列强的支持, 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 同时, 各帝国主义国家也加大了商品与资本的输出和经济掠夺, 中国的社会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文化上, 封建军阀们的目标则相为一致, 即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尊孔读经的复古主义逆流, 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面对当时的黑暗状况, 中国何去何从成为先进分子们共同苦苦探索的间题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到以曾国蕃、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 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到以孙中山、 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历史已经证明了他们都无法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恰逢此时 , 一九一九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 它给中国的解放带来了新的曙光, 对中国的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走上效仿俄国的革命之路。
回顾历史, 我们发现 :首先, 俄国的国情和当时的中国相类似, 地大物博 , 人口众多 , 经济文化落后 , 革命前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同时, 两国又是邻邦既然俄国革命能取得成功, 建立苏维埃政权 , 为什么中国不能效而仿之呢? 其次, 俄国革命胜利后的对外政策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所不同 十月革命胜利后 , 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同各帝国主义国家业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并对中国革命表示声援和支持 因此, 中国的先进分子看清了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是有区别的, 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 是中国革命的榜样与目标再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 建立的政府是真正的劳农政府俄国十月革命是在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 以后, 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广大工人、农民、士兵翻身成了主人, 这是中国先进分子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正是由于以上的因素使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苦苦探索国家出路, 又屡屡遭受挫折的先进分子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众所周知 , 俄国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 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主义革命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然而,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当时的中国仍有相当的市场和影响 , 他们不甘心失去自己的舆论阵地,于是, 他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 挑起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问题与主义”的大论战应当说 , 只有把这次论战置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之下, 才能看清这次论战的实质毫无疑问 , “ 问题与主义”之争尽管由于《每周评论》的被查封而没有一直延续 , 但在当时的思想界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谈史是为了鉴今, 这场论战为今天的我们启示: 1 . 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然而 , 在新形势下 ,我们又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忽视了对自己思想的改造; 人们越来越淡漠思想政治的功能和价值, 放松了对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加之“ 多研究些问题 , 少谈些主义” 的论调在当今社会仍拥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 严峻的现实情势迫使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绝不能轻易忽视政治思想的教育2 . 思想政治教育当然也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言而喻, 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谈主义” 、讲大道理 ,而要把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 人们的思想意识归根结底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 , 还需要解决教育客体的具体问题, 关心他们的切实利益 , 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3 .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 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即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 以此促进“根本解决”,于是才有具体问题的解决 “ 经济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 对此, 我们应该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二十世纪二十代, 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 经济的解决”受到反动统治的阻碍, 因此, 要想实现“根本解决” ,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 采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反革命的统治 , 为“ 根本解决”创造社会条件因此, 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 , 宣传马克思主义 , 启发广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觉悟, 让他们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反革命的暴力成为当时第一要务如今,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 已经具备了“根本解决”的社会条件因此 ,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 以达到“根本解决”历史上 , 我国既有“多研究些问题 , 少谈些主义”的教训 , 如张东荪主张实业救国 , 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运动等, 尽管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极意义, 但最终都失败了 , 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改造旧中国的目的 , 更不用说“根本解决”了。
当然又有“多研究些主义 ,少谈些问题”的惨痛教训 , 如文革中“以阶级斗争为纲”, 忽视了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 忽视了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虽然当时既无外债又无内债, 但国家经济发展较慢今天, 我国已经步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因此, 正确处理“问题与主义”的关系 , 把握二者关系的“度” ,避免走向两个极端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