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人教新课标版-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提纲.doc
14页政治教材提纲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一、 国家与国际组织(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1. 国家的本质1) 国家与国家性质u 国家l 产生: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国家并非从来就有,而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l 本质——本质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l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u 国家性质l 含义:国家的阶级本质l 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l 类型(根据国家性质划分):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人身)、封建制国家(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 专政和民主u 专政l 含义:即国家政治统治的根本职能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l 工具: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l 国家的其他职能及其与专政的关系:社会管理职能专政是履行该职能的前提,履行这一职能的目的是巩固统治u 民主l 含义(实质):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l 本质属性:阶级性u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l 相互区别:含义不同;范围不同l 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 国体和政体u 国体的含义: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u 政体l 含义: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l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u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l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政体是国体的表现形式;l 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u 国家制度的含义l 内容:包括内容(国体)与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结构形式)两方面l 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与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l 民主政体的共性:在统治阶级内部,少数服从多数;民主程序化,依法办事;对权力实行制约和监督等2.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4) 代议制u 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u 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的原因l 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l 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u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政体)的因素l 决定因素:国体l 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u 分类(见下文)l 按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及职权范围: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l 资本主义国家按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大多数国家实行议会制和总统制,少数国家实行半总统制、委员会制。
l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u 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l 是什么:属于代议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l 最显著、最重要特点: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5)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u 划分依据: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u 民主共和制l 含义及表现: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l 历史进步性民主共和制的思想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等主张,反对封建教会神权和专制特权的思想;议会制取代君主制,选举制否定世袭制,任期制代替终身制,是巨大进步在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其国家的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成为有效地管理国家的形式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l 历史局限性统治阶级代表少数人意志,民主为少数人服务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的模式,但由于不符合本国国情,既不能保障本国人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也难以有效行使国家职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已。
l 我国的政体:我国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管理形式,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符合中国国情u 君主立宪制l 含义:国家元首由世袭君主担任;宪法框架内君主权力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保留君主制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l 产生: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l 分类与典型国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君主只是国家象征,行使某些礼仪性职责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沙特、约旦等表面上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君主的权力在形式上受到议会和宪法的限制,但实际上君主仍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可以任命解散政府、指定某些人不经选举担任议员、随时解散议会、否决政府指令和议会决议,甚至钦定宪法6) 议会制和总统制u 划分范围与依据: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u 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u 总统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异同项目议会制总统制不同点权力中心议会总统政府产生办法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由总统任命产生,对总统负责政党上台关键取得议会中多数席位取得总统竞选胜利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元首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政府对总统负责,而不对国家议会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任票,使总统和政府辞职,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国家元首的地位虚位,没有实权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相同点议会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都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并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都实行三权分立制都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其服务u 半总统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政府中仍设内阁总理,向议会而不向总统负责兼具二者特征u 委员会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合二为一,议行一体瑞士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3.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p 含义: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7) 民族和国家(影响因素)u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u 民族是其中因素之一,是重要因素l 原因:民族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宗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许多方面l 民族之间的纷争,有可能演化为国家之间的纷争民族利益的纠葛,也有可能演化为国家内部的动荡8) 单一制和联邦制(分类)u 单一制l 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l 权力划分: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l 特征: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l 分类中央集权型: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中央委派官员,或由地方选出的官员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地方没有自主权或设有受中央政权严格控制的自治机关地方分权型:地方居民依法自主组织地方公共机关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事务,中央不得干涉具体事务u 复合制:包括联邦制和邦联制两种形式u 邦联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组成的松散国家联盟邦联各成员国对内外享有全部主权各成员国经平等协商把各自部分权力委托邦联机构,各成员国可以自由退出邦联。
公民没有邦联国籍u 联邦制l 组成单位: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l 权力来源: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各组成部分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而是其自身作为政治实体固有u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l 是什么: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l 维护国家统一:当代中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为维护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9) 国家主权u 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是构成现代国际社会的基石4. 国际组织概观10) 国际组织及其分类u 地位: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u 产生: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u 发展历程:处理非政治性事务(1865年国际电信联盟等)、联合国出现、美苏联盟成立的组织(北约、华约等)、区域性组织(欧共体等)、新型国际组织(北美自贸区、上合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在20世纪经历快速增长过程u 主要特征l 国际性: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之间的组织,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政府、团体或公民才能建立国际组织。
l 目的性: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有固定明确的章程国际组织的宗旨和目的是其开展活动的指导原则,也是其在国际社会存在的意义所在l 组织性:国际组织设有多层次的机构来开展活动,实现其宗旨和目标其常设性机构处理日常事务l 自主性:国际组织代表各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个特定成员的单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国际组织自主开展活动,独立运作,其决议也有某种强制力u 分类l 按成员性质:政府间、非政府间;l 按地理范围:世界性、区域性;l 按职能范围:一般性(涉及政经文社会等方面)、专门性(只具专业技术职能,进行教科文卫专业技术性活动)u 中国与国际组织l 关系: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l 原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l 表现: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11) 国家组织的机构和作用u 机构l 议事和决策机构: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l 大会休会期间由部分成员组成执行机构履行职能、执行决策决议;l 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为其他机构提供服务;l (有些国际组织)司法机构:解决成员之间矛盾纠纷。
u 作用: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作、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u 局限性:国际组织参与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某些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霸权的工具二、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和实质p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显著特点u 显著特点:存在君主u 形成: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各社会阶层反复较量的结果,是英国特殊国情下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