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讲家庭治疗模式与危机介入模式.ppt
45页第十讲第十讲家庭治疗模式与危机介入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与危机介入模式课本第七章课本第七章学习内容危机介入模式•主要概念•危机干预的步骤•危机干预的技巧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疗法危机干预模式危机干预模式阿拉伯寓言故事•一个主人有一匹老骆驼,它一天到晚任劳任怨地干活,有一次主人想看看这个老骆驼到底还能装多少货物•于是不断地加、不断地加,但是老骆驼还是没有垮,最后主人想是不是已经到了极限呢,于是轻轻地投了一根稻草在它背上,没想到就是这一根稻草使老骆驼轰然倒下 •您读懂了什么?•故事名称:《压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承受压力的限度•在越来越多的压力储蓄了之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许就会称为“压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小思考:培养个性时,我们培养“刚强”还是坚韧一、危机的定义•危机是一种认识,是指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对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危机•例如:•1、同样是考试得了90分,A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这次拿了90分显得很焦虑;B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一般,拿了90分后分外惊喜•2、身无分文的破产富翁VS身无分文的乞丐,谁的危机更甚?(二)危机的分类•1、成长性危机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2、情境性危机•自然环境突变引发的——地震、水灾等•社会环境突发事件——车祸、亲人意外死亡、被强暴、炒股失败等•个人的危机——患重大疾病、自杀倾向•3、存在性危机•对往事的追悔、当前事件的焦虑等,挥之不去的感觉——如和朋友吵架耿耿于怀。
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1、 信任对不信任(出生——一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惧怕2、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一岁一三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疑虑3、主动对内疚(四岁——五岁)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卑感•4,勤奋对自卑(六岁一十一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十二岁——二十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确定性6、亲密对孤立(二十岁——二十四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7、繁殖对停滞(二十五岁一六十五岁)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的解决,就会形成自私自利8、自我完整对失望(六十五岁——死亡)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
如果危机得不到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三)危机的特点•有一个起关键作用的事件或长期的压力情境•个体有悲伤的经历•存在损失、危险和羞辱•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感觉•事情始料未及•日常工作遭到破坏•未来前路具有不确定性——迷茫•紧张持续一段时间(四)个人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阶段(四)个人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阶段•库布勒.罗斯(Elizabeth Kubbler-Ross)晚期癌症病人死亡心理反应(《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 1969): 一、否认(denial,否认期)否认期) 二、愤怒(anger,愤怒期)愤怒期)三、讨价还价(bargain,协议期)协议期)四、消沉抑郁(depression,抑郁期抑郁期) 五、接受 (acceptance,接受期接受期) 适用癌症、艾滋病、或其他一些重大事故对个人造成的危机适用癌症、艾滋病、或其他一些重大事故对个人造成的危机五个阶段不一定完全经历五个阶段不一定完全经历/依次经历,可有反复依次经历,可有反复五种心理反应也存在于其他生命垂危地病人五种心理反应也存在于其他生命垂危地病人(五)危机应对经历阶段•危机事件•第一阶段:•危机-不平衡-紧张-试图应用以前的应对策略•第二阶段•以前策略未奏效-焦虑加强-新的错误的策略•第三阶段:•错误策略未解决问题-紧张增强-不正常的行为(游荡等)-四处求助•第四阶段:•事情未解决-习得性无助感-失去信心和希望,对生命怀疑-自杀或自杀或人格分裂人格分裂(六)危机干预的目的•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杀、攻击性行为等•2、避免由于危机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创伤和损害(七)危机干预的目标•1、初级目标•减轻当事人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感,如紧张、焦虑、恐慌等•帮助当事人回到危机前的状态,甚至更好•协助当事人了解危机的原因•协助家庭及社区支持当事人•2、终极目标•协助当事人进一步了解现在的危机状态和曾经经历过的危机、冲突之间的联系,让当事人能够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思考和处理危机的方式二、危机干预的技巧•(一)基本原则•及时接案与处理——即刻反应•灌注希望——实在的希望•制定简短、有限的目标——解决当前问题的•积极主动,帮助当事人挖掘和寻找支持系统——当事人自身环境系统、提供信息与资源•恢复自我形象——“没脸见人”•培养自立——减少与防止依赖(二)基本步骤•确定问题——开放式的提问技巧•迅速做出危险判断,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稳定情绪,争取信任•锁定问题,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实在的、可操作的•执行和总结(三)干预的重点•1、态度——和蔼、镇定•放松、平和、亲切、关心、倾听、冷静•易犯错误:•被紧张的场面吓着,不知所措•过于急切想解决问题,但是信任关系没有建立,情绪没有稳定,当事人感到不被理解。
•2、同感、稳定情绪•当事人情绪混乱,稳定情绪非常重要易犯错误:•急于解决问题,单刀直入,对方听不进去•当事人某些情绪工作员不认同,批评对方——你怎么可以这么傻来想这个问题呢?•当遇到当事人提问时,急于提供答案,而答案被当事人否定•3、评估求助者状态,采取主动措施•如当事人提出自己想自身,工作员可以顺应套问相关事情•易犯错误:•不敢谈自杀问题,害怕•4、帮助当事人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易犯错误:•做出虚无缥缈的回应和安慰——时间改变一切的,你会好起来的•5、必要时候转介案例•黄女士8年前离婚嫁给了现任的丈夫张先生,张先生之前结过婚,但是妻子病亡后就带着2岁的孩子浩仔过日子,7年前黄女士嫁给张先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早年,黄女士把浩仔视如己出,但是据黄女士反应,在浩仔5岁的时候,会一次老家,听到婆婆和小姨告诉浩仔现在的妈妈不是自己的亲生妈妈,不要理她从之之后导致了母子两人矛盾的开始•目前家庭情况非常恶劣,黄女士经常打骂浩仔,身上很多瘀伤,甚至不给饭吃,浩仔出走街头流浪•案例中有哪些危机事件?•小组讨论危机事件如何处理?(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一、家庭治疗概述•家庭治疗模式称为继心理社会、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模式后的“第四势力”。
•家庭治疗提出的模式较多,如多代家庭治疗法、联合家庭疗法、结构式家庭疗法等(二)基本观点•通过评估一个人家中所有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最能了解这个人•当事人的问题源于家庭,当事人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源自家庭因素,代表家庭无法顺利运转•家庭是一个整体的运行单位,不是各个成员简单相加•治疗目的:改善家庭成员关系,改变功能不良的关系形态,创造良好的互动方式二、结构式家庭疗法•(一)发展历史•1,美国曼纽琴(Minuchin)六十年代创立的;•纽约州威域贫民窟=>“没有人去理会说话的内容,而只是慑服于声望和权力”•改变交往的方式通常家庭是以角色、功能、权力架构而组织起来•缺乏组织的家庭•2,1965年曼纽琴到费城儿童诊所•过分组织的家庭•从底层家庭到中产家庭(二)基本假设•大多数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有缺陷造成的•治疗的重点是协助家庭调整刻板的关系形态,并重新定义关系(三)相关概念•1、家庭结构:是指固化了的家庭互动关系•如何了解家庭互动关系?——家谱图家谱图(P194)□代表男性○代表女性 代表关系亲密 代表关系疏远 代表冲突关系-\\-代表分居、关系中断扩展:家庭模式• 1、核心家庭:即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家庭规模小,关系简单,只有一个核心,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结构•2、主干家庭: 又称直系家庭或扩大的核心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3、联合家庭:即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及其孩子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4、其他家庭:夫妻家庭、隔代家庭、扩大家庭2、家庭子系统•整个家庭系统还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系统•配偶•父母•手足•祖父母•母子•父子3、系统边界•系统有边界,其中的子系统也有边界•边界是的子系统内的成员与其他成员区别开来•当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边界时,在分工上就会出现混乱当一个子系统的成员侵犯另一个不属于他的子系统时,家庭问题就出现4、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特点、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特点•治疗对象是整个家庭的治疗对象是整个家庭的界限与互动界限与互动•以以系统的眼光看待系统的眼光看待家庭现象家庭现象•较强的指导色彩,以权威和指导者角色较强的指导色彩,以权威和指导者角色出现出现•关注关注此时此地,不太注重过去发生了什此时此地,不太注重过去发生了什么及对当前的么及对当前的影响影响•以动态发展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方的改变的眼光看问题,一方的改变将引起另一方的改变将引起另一方的改变(四)治疗目标(不良的结构)•不良的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
不良的家庭系统结构包括:•纠缠与脱钩•联合对抗•三角关系•倒三角关系家庭结构的病态•1、纠缠及疏离•家庭成员界限不清,过分僵化或过分松弛,造成家庭成员间的次系统、角色及分工混乱例如:爸爸常常往外出打工,妈妈把全副精神、情感和期望寄托在独生儿子身上,造成亲子系统过度纠缠(不利于孩子朋辈),夫妻系统过度疏离 夫 妻----------子夫︱妻-----子2、联结对抗•在家人的相处中,某些成员与另一些特别要好,有较亲密的“联盟”关系•对阵双方意气用事,不求对错,只求权力的拥有,以便胜出去压倒另一方•例如,一个家庭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父亲和祖母就会与男孩联阵,对垒家中的女孩 父亲=母亲+子女3、三角缠•有时家人并不直接向对方表露敌意,只敢兜圈地借批评另一成员去打击“敌人”,指桑骂槐,只可怜了桑树做了“替罪羊”•例如,婆婆不满意媳妇的行为,借着与儿子诉苦,指桑骂槐地攻击媳妇 丈夫妻子丈夫丈夫妻子孩子4、倒三角•核心家庭权力掌握在父母手中,由上而下的管教孩子父母不和或软弱,导致权力架构反转倒过来由孩子支配;或家长与孩子争权,父亲支持儿子向母亲争权等倒三角形的权力架构是青少年高度困扰的原因”父亲母亲孩子孩子父亲母亲扩展:家庭生命周期(五)改善家庭的结构•划清界限划清界限•帮助家庭个人把边界变得弹性和可渗透的。
建立健康的次系统体系•翻倒有害的家庭结构翻倒有害的家庭结构•向现行家庭权力架构宣战•进入家庭成为一员,与其他成员连阵对付强权夺理的人;•教育家庭有关互补性的概念教育家庭有关互补性的概念向家庭的世界观挑战,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协助建造世界观:协助建造世界观:治疗员引领家庭从另一角度去看世界和现实环境•似非而是的技巧:似非而是的技巧:为问题再定义;开出药方;约束行为;反过来或倒转来,指家人突然把他的态度转过来,领另一成员措手不及,以产生不同的反应•强调优点强调优点•治疗员可特别地引导家人多去欣赏家庭的整体和个人的优点(六)案例•小浩(化名),男,19岁,无业青年小浩性格比较急躁,经常发脾气,一旦言语不和,甚至会出手打家里人,现在小浩的妈妈和奶奶都对他怀有畏惧心理•小浩的父母在他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离异了小浩被判给母亲,现在跟妈妈、奶奶住在一起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找不到好工作,为了支撑这个家,整天奔波,放松了对儿子的管教即使这样依然收入不多,每月仅700元左右的收入•奶奶没有收入,因为只有一个孙子,便对案主非常溺爱案主的爸爸已经再婚,案主和爸爸之间本来接触就不多,后来因为案主擅自辞掉了一份继母介绍的工作,至此以后双方就没有任何来往了。
分析:主要问题有哪些?•案主的主要问题:不思上进,沉迷网络;有家庭暴力倾向,家庭关系紧张;心理有些偏执分析2:从结构家庭疗法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角色的错位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成为这个家庭的依靠;案主也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成为了母亲的依靠最终导致这个家庭中的角色的错位母亲因为承担了一部分父亲的角色,养家糊口分散了精力,从而使得她扮演母亲角色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对儿子的关心和管教也少了结果导致了案主对母亲的不满,他觉得妈妈没有尽到做母亲的义务•其次家庭中权利的混乱正常的权利架构应该是权力操纵在父母手中而在案主的家庭中,由于母亲管教少以及奶奶的溺爱,案主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形成了一种“倒三角”——子女支配父母的局面而这种权利的混乱,导致处于弱势地位的母亲,变得更加懦弱,更加不敢履行母亲的权利从而助长了儿子嚣张的气焰和偏执的心理,觉得妈妈拿他没办法,觉得母亲就应该赚钱来给他花•再次父母离婚是因为父亲有外遇,加上离婚后父亲对案主的关爱比较少的缘故,案主和母亲在这一点上站在了一起,结成了同盟,形成一种壁垒分型的“联合对抗”的情形,不愿向对方低头母亲也总是在儿子面前说父亲的坏话,有时甚至会教唆儿子去找自己的父亲“算账”。
这也是导致案主心理偏执的原因之一分析3:工作目标是?•从大的方面来说,案主亟需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缓和家里的紧张气氛,改善与家人的亲子关系;二是找份公作,自己能够独立生活 分析四:介入的策略•案主的问题和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改变的目标放在这个家庭身上,主要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来改变案主目前的家庭结构,改善亲子沟通,从而来达到案主的改变和问题解决的目的•首先是要改变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母子之间的看法现在儿子就是认为母亲反正也不关心他,从小就不关心他,而且一直不相信他,而父亲更是不负责任而母亲因为对儿子的爱之深而责之切,现在彻底失望,觉得儿子已经没得救了,想放弃,而对前夫更加怨恨所以,要给母子俩提供沟通的机会,将内心的这些想法谈出来同时,要说服案主的母亲不要将上一代的怨恨强加到子女身上•其次,就是要改善案主的家庭结构让案主的母亲重新行使母亲的权利和义务,给儿子多一点关爱和表扬、少一点质疑和批评可以和儿子制定契约,双方就案主的零花钱、作息时间、相处方式等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书面协议,互相监督,并以次提高相互间的信任程度对于儿子不合理的要求母亲要敢于说“不”同时和案主的父亲沟通,让他重新尽父亲的责任,改善案主和父亲间的关系。
•再次,在改变案主家庭环境的同时,改变案主的认知让案主明白父母只有义务养他到18岁,之后时需要他自己奋斗的•最后,鼓励、支持、协助案主找一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