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四大名校高中自主招生物理真题解析第1讲(原卷版).docx
10页01真题分析真题分析 1纵观去年的四校自招题,大局部题目集中在力学(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分析及运动分析〕、运动学〔多物体〕、电学〔电压串并联、电流表〕局部,而对于光学、声学及热学的考察较少,一般是各一道题, 华二和上中各有一题对于杠杆平衡的考察不难看出,就物理而言,自招考试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选拔更好 的适合高中物理体系的有高中物理规律的中学生,考题还在侧重在初高连接学问,或者说是在高一物理体 系中占更大比例的,同样是高中阶段的根底学问板块,如运动学和力学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牛顿运 动定律,着重考察学生的受力分析力量以及运动学的参考系选择力量考点一:光学【例 01】 【华二】纸面上有一个 30°的角,用 2 倍的放大镜去看,则此角应为〔 〕A.60° B.30° C.15° D.不肯定【例 02】 如下图,容器内有一凹面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假设在送期内注满水,其他条件不变,则焦点的位置比不注入水的时候〔 〕A. 向下移动C.向上移动B. 保持不变D.水平移动【例 03】 为什么人靠近平面镜时,他认为自己的像变大了?九年级•自招班•学生版•第 1 讲 1/10考点二:受力分析【例 04】 【华二】一质量均匀的不行伸长的绳索,重为G,A、B 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下图,今在最低点C 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索拉至D 点,则在此过程中,绳索AB 的重心位置将〔 〕A. 渐渐上升C.渐渐降低B. 先降低后上升D.先上升后降低【例 05】 如下图,把球夹在竖直墙AC 和木板BC 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 FN1,球对板的压力为 FN2。
在将板BC 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FN1 减小,FN2 减小C.FN1 增大,FN2 减小B.FN1 增大,FN2 增大D.FN1 减小,FN2 增大0【例 06】 【华二】如下图,假设在湖水里固定一瘦长圆管,它的下端位于水面上, 活塞的底面积 S=1cm2,质量不计,水面的大气压强 p =1.0×105Pa,现把活塞缓慢地提高 H=15m,则在活塞缓慢上升 5m 时拉力为 N,整个活塞上升 15m 过程中拉力对活塞做的功为 J〔g=10N/kg,水的密度为 1000kg/m3〕0 1 2【例 07】 人们常常用充气泵为金鱼缸内的水补充氧气,如下图为充气泵气室的工作原理图设大气压强为 p ,气室中的气体压强为 p,气体通过阀门 S 、S 与空气导管相连接,以下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0 1 2A. 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 ,S 开通,S 关闭0 1 2B. 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S1 开通,S2 关闭C.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S1 关闭,S2 开通D.当橡皮碗被压缩时,p<p ,S 关闭,S 开通【例 08】 【上中】一个均匀的等腰三角形物块A,将其水平切割为B、C 两块,分别置于水平地面上, 求 pB 和 pC 的大小关系。
九年级•自招班•学生版•第 1 讲 2/10考点三:漂移物体受力分析题【例 09】 【复旦附中】 如下图,试管A 漂移在水面上,试管B 悬浮在水中,试管A 与试管B 都封闭有肯定量的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将试管A 上提一微小距离,放手后A 试管不会回到原来位置B. 将试管A 下压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A 会回到原来位置C. 将试管B 上提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B 会回到原来位置D. 将试管B 下压一微小距离,放手后试管B 会回到原来位置【例 10】 【华二】有一个物体漂移在水面上,现把该物体分成a、b 两局部,假设不争论总质量的转变, 则以下状况中不行能消灭的是〔 〕A. a、b 两个局部都漂移在水面上C.一局部漂移在水面上,一局部沉在水底B. a、b 两个局部都沉在水底 D.a、b 两个局部都悬浮在水中间2【例 11】 如下图,装有石块的小船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为F1,当把石块卸入水中后,小船所浮力为 F ,池底对石块的支持力为 N,这时〔 〕1 22A.石块所受的浮力为 F -F -N B.池底所受压力减小了 N C.石块所受的重力大于 F1-F2D.船所排开水的体积削减了〔F+N〕/ 水g【例 12】 【华二】某食盐溶液的密度随深度 h 的变化规律为 ρ=ρ0+kh,式中 ρ0=1.0×103kg/m3。
为了求出式中的 k 值,现向溶液中投入两只用一根细线系在一起的小球A 和B,每个球的体积为 V=1cm3,其质量分别为 mA=1.2g 和 mB=1.4g当将小球A 置于水下,球心距水面的距离为0.25m 时,A、B 两个球在溶液中均处于静止,且线是拉紧的,两球心的距离为10cm,试求 k 值的大小九年级•自招班•学生版•第 1 讲 3/10考点四:运动学【例 13】 【复附】下雨了假设忘了带伞又必需在雨中行走,是走还是跑才能被雨少淋?美国 Discovery 探究频道的节目《流言终结者》中,两位试验专家通过掌握变量法得到的结论是跑步比走路淋雨多但节 目中也提及美国北卡罗来州的两名气象学家曾做过这个试验,得到结果却是跑步比走路淋的雨少40%同 样的问题的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让我们建立如下物理模型,争论这个问题淋雨量问题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单位体积降雨量ρ,竖直雨速,水平风速 v ,人雨1的行走速度 v 〔当跑步时,v 比较大〕,行走的直线距离 L 和人的淋浴面积人可简人 人化为一个长方体模型,如下图,可能被淋到的面为:S 、S (代表人的正面)和 S 顶 正 背假设以上条件均,则:(1) 在无风的状况下,即 v =0,人在雨中行走或跑步,S 、S 和 S 三个面中,哪个面的淋雨为 0?风 顶 正 背(2) 请写出无风时,淋雨量不为 0 的各面的淋雨量的表达式。
在无风的状况,是走还是跑才能被雨少淋?(3) 假设有风,且反面有风,求雨滴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大小,并写出总淋雨量的表达式,说明是走还是跑才能被雨少淋例 14】 【上海中学】很多士兵排成一列纵队,相邻两个人士兵前后间距均为1m,正在匀速行军通过某隧道传令兵甲从隧道入口开头匀速快走前进到隧道出口处,该过程中恰好从151 名士兵身边经过〔始末时刻的两名已计入其中〕,甲到出口处得到命令后快速跑步匀速返回入口处,此过程又恰从301 名士兵身旁经过〔始末时刻的两名已计入其中〕,假设传令兵甲跑步速度为士兵行军速度的五倍,停留时间不计,则其跑步速度是快走速度的 倍,该隧道全长 m例 15】 【华二】有一个人在街上匀速行走,他留意到每隔12min 就有一辆电车超过他,而每隔 6min 他就迎面遇到开来的一辆电车,设电车一到终点就回头,且来回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问每隔 min就有一辆电车从起点或者从终点开出?电车与人的速度关系是v = v 人 车九年级•自招班•学生版•第 1 讲 4/10考点五:牛顿运动定律【例 16】 【华二】人在蹦极过程中,从静止下落开头至最低点整个过程中,速度怎么变化?机械能怎么变化?1【例 17】 【华二】在广场游玩时,一个小孩将一个充有氢气的气球用细绳系于一个小石块上,并将小石块放置于水平地面上。
小石块的质量为m1,气球〔含球内氢气〕的质量为 m2,气球体积为 V,空气密度为 ρ〔V 和 ρ 均视作不变量〕,风沿水平方向吹,风速为v,空气对气球作用力 F =ku〔式中 k 为一系数,u 为气球相对空气的速度〕开头时,小石块静止在地面上,如下图1) 假设风速渐渐增大,小孩担忧气球会同小石块一起被吹离地面,推断是否会消灭这一状况并说明理由2) 假设细绳突然断开,气球飞上天空后,在气球所经过的空间中风速v 为不变量,气球能到达的最大速度是多少?12l 2 1【例 18】 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 G 的运输车,将物资沿 ABCD 路线运至D 处,AB 段海拔高度为 h 米, CD 段海拔高度为 h 米,如下图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 米/秒运动,汽车 t=0 时经过A 处,t 时经过B 处,t 时经过C 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 P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图所示〔P 、l 2P2、t 和 t 也为量〕1) 请分析说明汽车在AB 段和BC 段运动时牵引力的大小关系2) 请用量求汽车沿斜坡BC 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的表达式〔总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九年级•自招班•学生版•第 1 讲 5/10考点六:电磁学【例 19】 【华二】有一家用电熨斗,其电路构造如下图,电热丝的电阻分别为 R1 和 R2,转变内部连线方式可以使电熨斗处于断开状态和获得低、中、高三个不同的温度挡,以下图是它的四种不同的连接方式,电熨斗处于断开状态对应的连接方式是 ,其中能获得高挡温度和低挡温度时热功率之比为 。
A. B. C. D.【例 20】 如下图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滑动过程中,电压表 V1、V2 示数的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U1 和△U2,那么〔 〕A.△U1<△U2B.△U1>△U2 C.△U1=△U2D.由于无具体数据,故无法比较【例 21】 【华二】如图 1 所示,其中非线性电阻 R 两端电压 u〔单位:V〕随通过该电阻的直流电流 i〔单位:mA〕的变化关系如图 2 所示,电源电压为 7.0V,且 R1=1000Ω〔不随温度变化〕2(1) 假设加在电阻 R 两端的电压为 1V,这时电阻 R 的阻值为多大?2(2) 假设转变 R 的阻值,使加在AB 和 BC 间的电压相等,这时 R 的阻值为多大?通过 R 的电流为多大?九年级•自招班•学生版•第 1 讲 6/10压强选择稳固【稳固 01】 〔19 年徐汇〕如下图,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一样高度局部后,剩余局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 、ρ 和原来的压强 p 、p 的甲 乙 甲 乙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ρ >ρ ,p =p甲 乙 甲 乙C.ρ >ρ ,p >p甲 乙 甲 乙B.ρ =ρ ,p =p甲 乙 甲 乙D.ρ <ρ ,p >p甲 乙 甲 乙【稳固 02】 〔19 年青浦〕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ρ <ρ 〕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甲 乙强相等。
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局部,且截去局部的质量相等,则所截去的高度h 、甲h 的关系是〔 〕乙A.h 肯定大于 h甲 乙C.h 可能大于 h甲 乙B.h 肯定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