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科学院打开了两岸科技交流的大门.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3300896
  • 上传时间:2018-02-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9M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科学院打开了两岸科技交流的大门王宁寰上个世纪八大年代后期,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国政策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对台湾问题上,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几次发表对台工作声明,希望两岸人士能就祖国统一大业进行商谈与此同时,台湾地区正是蒋经国“执政”时期,他上台后在各领域实施了一些改革政策,在对大陆政策上也有一些放松,例如:取消台湾“戒严令” ,允许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有条件地允许大陆人士赴台湾探病、奔丧这样才开始在两岸隔绝四十年后的“铁幕”上,打开了一丝裂缝为什么说是“打开了一丝裂缝” ,原因是允许两岸人员互访几乎都是单向的,台湾老兵可以到大陆探亲,在大陆的台籍“国军老兵”却不能去台湾探亲台湾老板可以到大陆设厂,开公司做生意,大陆人士完全不可能到台湾开厂做生意更何况,当时台湾还处在所谓“勘乱”时期,使两岸关系仍处在 49 年时的“敌对”状态对两岸公职人员来往严加限止所以,在那种表面看似缓和,实则仍铁桶一块的两岸关系状况下,大陆的科技人员要到台湾访问几乎不可能中科院的“破冰之旅”1994 年 1 月,在海峡两岸科技界发生了一件惊天大事,使两岸不可能的交流访问变成可能这就是中国科学院长周光召率领的大陆“材料科技专家访问团”一行 24 人,赴台访问并参加在台北举行的两岸首届学术交流会。

      开创了两岸科技交流的“破冰之旅”代表团成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7 人,中央委员 2 人,研究所长五人,钢铁企业总经理及总工程师五人,其它都是相关单位的教授和专家这在当时,可以说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材料科技专家团队这样一个高规格代表团正式访问台湾,给大陆和台湾科技界带来的冲击都是大分巨大的这不仅是因为这次赴台交流打开了两岸科技交流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它为以后的两岸科技界的长期交流与合作互信奠定了基础台湾原“经济部长”李国鼎和周光召院长在招待酒会上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次成功的“破冰之旅”之前,中科院与台湾科技界的朋友,早已进行了多年的细致准备和谐调,才使这次赴台访问水到渠成本人有幸参与了全部筹备工作,见证了“破冰之旅”的整个过程一封电报 一头雾水1990 年 7 月的一天,我在院机关办公室上班,突然接到一个,对方告诉我去取一封海外来的电报一听是海外来的电报,把我搞得一头雾水!解放以后,我们家和我个人,与海外没有任何联系,怎么会有电报呢?再有,那时候通讯不很发达,一般联系都采用书信方式,凡采用电报,必定有什么大事我满心疑惑地去取来电报,打开一看,就六个字“父去世 速奔丧”署名:妈妈。

      这一下,我终于明白了,这是我在台湾的继母发来的电报我该怎么办?这对我可是件大事,因为我父亲是国民党政府中职位较高的官员,他早年从北大法律系毕业后,参加北伐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以后一直在教育部工作,49 年随国民党政府溃逃台湾,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长, “教育部次长” , “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 这样的职务和地位应属于真正的反动派,阶级敌人解放时,我妈妈带着我们五个念初中以下的孩子留了下来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属于“黑五类” 政治上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但总算本着“刻刻苦苦学习、认认真真做事、夹着尾巴做人”的信念,姐姐和四兄弟竟然都大学毕业了而且在各自岗位上工作都不错如今,突然飞来一封电报,我到底该怎么办?虽然,因为出身问题,我大学毕业后被下放钢铁厂,当了四年的炼钢工,干过几乎最苦最累的工作但文革后落实知识份子政策,我被调到专业对口的技术部门工作,开始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社会作贡献,特别是在中科院机关工作期,得到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帮助,我感到十分满意和满足,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努力地工作,生怕有点风吹草动,破坏我宁静的生活三个方案,选那个?如今,突然发来一封电报,打破了原来的宁静,我该怎么办?回到家中一夜难眠,我应用研究与发展局材料能源处长王宁寰组织并参加会议反复想了各种处理方案;一,是把电报撕了,当它没这回事,以免惹事生非;二,是写一篇思想汇报,表示要站稳立场,继续和反动父亲划清界限;三,是写个汇报给组织,由组织上决定怎么办?就在我犹疑不决的时候,我想到了我听过的“邓小平对台关系讲话”的传达报告。

      \那是半年前的一天,院台办给了我一张对台关系报告会的票,会上,报告人重点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对台关系讲话大意是;九十年代我们党和国家有几大中心任务,除政治和经济以外,最重的就是台湾回归祖国统一问题,由于两岸隔绝四十年,相互间几乎什么都不了解,要动员一切力量加强与台湾各界的联系和交往,包括个人,要动员与台湾有关系的台胞、台属都来做工作…而且强调不要只想到过去政治运动中的个人恩怨,要考虑祖国统一的千秋大业要向台湾同胞介绍十几年来的大好形势,…要向台湾同胞说明,两岸本是一家人,要不计前嫌,加强互访,促进了解,团结奋斗,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兴旺发达…这次报告十分振奋人心,明确了对台关系的基本政策要点,解除了大陆台胞、台属的心里顾虑和障碍是啊!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陆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团结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基础同样,海峡两岸的稳定关系,是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因素现在国家的对台政策也在发生变化,作为台属的个人能为祖国统一贡献一点力量也是应该做最后,我选择了第三方案;向组织汇报,听从组织安排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和紧张台湾中央研究院新任院长李远哲为大会致词周光召院长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讨论会上讲话 一句“祝贺” 带来一片暖流。

      事后,我写了一份汇报加上电报,交给了时任院机关应用研究与发展局长,兼党总支书记的张宏同志,他答应尽快把结果告诉我 谁都知道张宏是邓小平的女婿可是在他当我们局长期间,一直保持着农民出身子弟的本质,真诚热情又平易近人,凡事都是商量的口吻从不以政策压人,深得院机关同志们的好评第二天,张宏找到我说:“组织上研究过了,同意你到台湾为父奔丧” ,接着他主动伸过手紧紧握住我的手摇了摇说:“祝贺你,终于有机会到台湾去最后见上你父亲一面,不容易啊! ”接着,他告诉我:“有什么困难,去找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他们会帮助你!”此时此刻,我的心里突然流出一股暖流,流遍全身,紧张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我的眼睛也开始湿润,尽管当时他用“祝贺”两个字并不十分妥当,但这句话包涵的意义,确比给我念“十篇社论”还要管用我离开张宏的办公室后,感到一身轻松,看着天空,好像比平时更蓝了,太阳也好像变得更加明亮四十年了!在我的记忆中,凡是涉及到两岸关系的事,涉及到我父亲的事,从来没有一个领导会紧握我的手说出这样热情的话语,我听到的多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要站稳立场,要划清界线,要…我真正感觉到时代变了,国家在变,党的政策也在变,变得更加附合民心,变得更有人情味,也就变得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和团结。

      院台办仔细安排,穿“铁幕”安全成行那时,极少有人能到台湾去,海峡两岸办手续都比较复杂,我花了一个多月,才把赴台湾通行证,通过院外事局的唯一的一台机,拿到手临行之前,院外事局长兼台办主任朱永行同志找我谈了一次话,他将我赴台后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给我作了交代最后给我提出了三点要求;1, 在台湾,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不要谈论和评价政治问题2, 不要接待记者,不要上电视发言3, 办完家中事情后,利用多余的时间,可以访问和参观台湾的研究机构,尽量多结台湾前“经济部长”资深政要李国鼎为大会致词识台湾的科学家、专家教授和学者,欢迎他们到大陆中科院访问90 年 8 月初我终于转道深圳,香港安全到达台北不过其中遇到一个小插曲,至今想来,还心有余悸那是在香港机场发生的事赴台当天,在我到达香港机场候机大厅的时候,突然一个五大三粗的彪形大汉拦住了我的去路但他有礼貌地微微一鞠躬说:“请问您是王宁寰先生吗?”这可是把我吓了一跳接着那位大汉说:我是台湾“大陆难胞救济接待委员会”派驻香港的办公人员,今天由我来帮助您办理手续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把我的机票、赴台证件连同行李箱都给拿走了,还关照我坐在那里别动,等他回来我眼看他消失在办手续的人群中,心里有点发慌。

      心想,要是碰上个骗子不就麻烦了还好!此人不是冒牌货,一会功夫,他回来,把赴台文件和登机牌交给我,并送我到海关入口,同时把一个银元般大小的徽章别在我胸前,上面写着“大陆难胞救济接待委员会” 告诉我说:有了这个标志,一路上会有人帮助你这样一来,到把我搞糊涂了明明我是通过正式手续赴台奔丧,怎么就变成了大陆的“难胞”了,好像我是没吃没喝投奔台湾的叛逃份子想到这里,我气不打一处来通过海关后,我马上把那个倒霉徽章扔进了拉圾桶周光召院长在大会致词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长林垂宙在大会致词 台湾到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由于在香港机场发生过“难胞”事件,使我警觉起来我想到这次赴台奔丧,有点像电影里的“深入敌营” ,一切得小心从事初到台湾一个月中,主要忙于家事,此外,对台北的市容市貌及名胜古迹进行了参观那时对台湾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台北南京西路上的 20 层左右的高楼大厦栉比鳞次,整齐地排在街道两旁,十分壮观,敦化路上巨大的椰树迎风飘扬,清新又宁静街道、商场、公园,以及台北的“十大建筑” ,处处透露出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那种暴发户式的富有和傲慢说实话,当时我有些羡慕也有些嫉妒,更有些不服和疑惑?我真想了解,台湾到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后来,通过朋友的关系,我访问了位于新竹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工业材科研究所” 。

      这是和我的材料专业对口的研究所,由于我是第一个访问该所的大陆材料专家,所长吴秉天先生十分重视,他提出要我给他们所作一个报告,内容是“大陆科研组织管理机构概况” 我提出的要求是;您必须给我作一个台湾的科研组织管理报告我去访问那天,报告厅里坐满了听众,有年轻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座位不够,一些人搬来橙子坐在走道里据说那天全所的人大部分都来了因为两岸隔绝四十年,相互不通信息,对于对方情况一无所知,台湾各研究所和台北市的图书馆,都没有任何大陆书报、杂志、出版物他们听说有一位大陆材料专家来所作报告,当然吸引了所有的同行专家我在报告中介绍了大陆科研管理和科研机构状况讲了“五个方面军”的科研队伍分布状况,( 指国家级中科院所,各部委科研院所、各省、自治区科研院所、各市科研院所及县以下科研所和室)介绍各支队伍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同时介绍了五年计划中“科技攻关”题目的来源和选择等问题,最后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由于这次报告,在台湾属于头一次大陆专家来做报告,会上气氛比较活跃,大家都很满意会后,所长吴秉天按事前约定,给我和一位美籍华裔专家两个人作了一小时报告,介半身瘫痪的台湾前“经济部长”孙运璇到大会致词绍了材料所的情况,其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工业材料研究所科技成果转换率几乎是100%。

      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最后终于弄清楚,他们工业材料研究所的科研题目,大部分来自企业,部分题目还由企业出钱支持如果课题不对路,不是市场需求,企业可以不支持,课题立即下马吴所长介绍说;我可以给课题组三个月时间,去做市场调查,访问企业老板,了解他们的需求,回来重新选定课题所以凡是完成的成果,都有企业接受,有时候我们把整个课题组连同科技成果一起送给企业,使成果能尽快变成产品、商品进入市场我终于明白了,台湾的经济起飞,科学研究工作起到十分关键的支撑和桥梁作用相比之下,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转换率太低了,据当时计划局成果处统计,全院每年有科技成果约 1000 项左右,转换率大约在 5-10%究其原因,还是科研管理体制问题,后来回到大陆后,我把这个问题写成文章在科委的杂志上登了出来,许多杂志进行了转载打拼才会赢此后,我开始对台湾经济起飞的原因,兴趣越来越大我先后访问了工业技术研究院下属所“能源资源研究所” , “电子技术研究所” ,结交了一批科技专家由于我当时所在的中科院部门,名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