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程高三历史结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7681337
  • 上传时间:2017-09-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6.0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课程高三历史结合“通史 ”的复习方法与思考随 着 2011 年 高 考 在 即 ,认 真 研 究 高 考 试 题 ,反 思 这 三 年 来 首 届 新 课 程 高 中历 史 摸 索 教 学 ,尤 其 高 三 历 史 的 复 习 教 学 ,思 索 着 哪 些 是 最 有 效 的 教 与 学 ? 哪 些是 走 了 弯 路 ? 该 如 何 驾 驭 和 把 握 课 标 、教 材 和 高 考 《考 试 说 明 》? 深 感 最 有 效 ,收益 最 大 的 是 把 握 好 高 三 的 三 轮 复 习 中 的 “通 史 ”复 习 方 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出版的各种中学历史教科书,基本是按照章节体通史的形式编写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学历史教材,也是基本采取通史体系的通史教材的特点是 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强,中外历 史教学的实践表明,通史体系是比较适应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的,“一般来说,专题学习或断代史研究到了大学或研究生 阶段才可以进行,在高中应该以通史形式学习为主 (1)现在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按政治、经济 、思想与文化等不同专题编写,采取了中外混编的专题史形式,展示了浓郁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但在教学实践中,在经历了高一、高二的教学,对首届新课程的师生而言,这种专题式的模块体系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的感觉是“ 累” 学生感到“茫 ”和“乱”,总觉 得所建立的体系似乎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缺乏清晰的线索与方向师生戏称都是新课程惹得“惑”然而高中新课程实施如同“军号已吹响”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有多大的艰难与困惑,只有迎难而上,坦然面对,去应对 ,去求寻突破,反思总结高一、高二的教学经验,确定在高三 的 三 轮 复 习 中 结 合 “通 史 ”进 行 复 习 ,让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扎实根基,以适应新课程的高考复习 “政治、 经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很多问题,只有历史的、多角度地 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考试测量的试题不可能局限于模块和专题来命制……因此,从考 试测量的实际出发,需要 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2)一 第一轮复习:小专题通史 ╋ 阶段通史从理论上讲,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应该是开放的、是多元化的,它允 许教学素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功能、教学评价多元化课标是灵魂,是新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教材是一标多本,是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应 “用教材教”,可以在尊重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课标所要求的知 识点内容进行整合,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依据高一、高二已掌握的知识点及认识规律,从高三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需要,可采取“ 小专题通史 ╋ 阶段通史”的复习 方法,如:《古代中国史》先系统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小专题通史;然后按朝代顺序,结 合阶段特征整合古代中国通史;以此类推,中国近代政治、 经济、文化史——中国近代通史;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史——中国现代通史;古代世界的政治、思想——古代世界通史;近代世界的政治、 经济 、文化史 ——世界近代通史;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史——世界现代通史等。

      这种复 习模式与福建省《考试说明》的必考内容体现的通史体例相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备考小专题通史 ”:新课程教材 专题的编写特点虽然具有独立性、跳跃性强,跨度大,但专题式教材编写没有忽视时序性和整体性,可以把它理解为纵向专题通史,教师可依据课标和高考《考试说明》进行适当的 调整和整合,形成完整的 专题通史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朝代顺序整合先秦:宗法制、分封制的概念、特点、意义;先秦政治的特点秦朝:“皇帝制 ” 三公九卿 郡县制的概念、特点、影响 汉:刺史、汉武帝时的“内朝”和“外朝” 的概念、作用隋唐:三省六部制概念、作用元朝:行省制度概念、影响明清: 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形成、影响;君主 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分类整合①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中央集 权的不断加强)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度 ②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秦朝:“始皇帝 ” 三公九卿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内 阁、清朝军机处③君权与相权 的演变过程,趋势秦朝:中央设丞相; 汉承秦制,汉初丞相权力很大,汉武帝时形成“内朝 ”和“外朝” ,削弱丞相权限隋唐: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独尊明朝;废丞相 权分六部演进趋势:君权逐渐加强 相权逐渐削弱④选官制度的演 变。

      世官制 :先秦时期 方式:世袭察举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  方式:举荐科举制:隋唐至明清 方式:考试(3)总结专题主干知识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为:先秦的宗法制、分封制和秦朝至清朝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演进、 强化、特点、评价②得出规律、启示等皇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宗法观念已经深植于中华文化中,重视血缘亲情成为中华传统的重要组织部分专制政体易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通过这样不同的角度、系统的知识整合,即遵循 课标要求,又符合新 课程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知 识,因此第一 轮复习应 重点放在小专题通史复习, 为整个高三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阶段通史: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活动以及思想文化活动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新课程教材的专题模块设计,将同 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内容,人为割裂,破坏了历史的内在 逻辑关系,打乱了历史的整体性,造成了 时序上的混乱,不利于形成立体完整的历史知识,不利于揭示 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惑与不必要的混乱,例如,“ 孙 中山” 在三个必修模块及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都涉及,必修一:“辛亥革命 ”;必修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必修三:“三民主主义”;选修:“孙中山”,这样 把一段完整的历史人为地支离破碎,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三复习中有必要把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的专题史打通成有血有肉的整体通史,如“孙中山”用通史的方法可以这样整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旧三民主主义——辛亥革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新三民主主义——国民大革命” ,选修:“孙中山”就不必复习了;又如“中国近代 19 世纪 40—60 年代的通史整合” 可从“政治— —对外——经济 ——思想阶段特征——此阶段列强侵华特点” 的角度整合第一轮复习只需构建阶段通史,理清基本线索、分析重要的历史概念、 归纳阶段特征。

      引导了学生多角度、历史地、辨证地分析与思考问题, 提高了立体的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果总之,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小专题通史与阶段通史复习是相辅相成,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小专题通史能全面整合复习到位,阶段通史的整合就较轻松、易理解小 专题通史和阶段通史如果能复习到位,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科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 为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也关系着接下来主干知识大专题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中外历史比 较, 对整个高三高考复习举足轻重二 第二轮复习:主干知识专题通史╋相关重要知识点分析2009 福建省《考试说明》命题原则:“在考试内容选择、 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既体现学科特点,又反映时代特征……”指出“ 历史学科是信息资源丰富的学科,它贯通古今……”高考命 题中心也明确提出 历史学科的命题思路:“ 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因此第二轮复习就是依据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整合贯通古今的主干知识专题通史,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更全面理解和把握主干知识,形成更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同时进一步强化小专题通史与阶段通史,以适应新课程的高考要求整合主干知识专题通史体系,同时加强对相关重要知识点分析,使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教学实践中采取依据文明史观构建起体现时序特点的主干知识专题通史 如: ①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 展历程(时间、条件、概况、影响)近代: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萧条、短 暂发展、沉重打击、陷入困境现代:合理调整(1950—1952 年)、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年)重要知识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历史作用、地位、 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②西方资本主 义的发展(近代 ——现代)A、萌芽、产 生(14、15 世纪)—发展(15、 16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高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繁荣发展——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尝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经济的恢复与繁荣发展,福利国家制度(20 世纪 50—60 年代)——经济滞涨(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复苏,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改革(20 世纪 80 年代)——“ 新经济”时代(20 世纪 90 年代至 2001 年)——当今世界金融危机B、重要知识点分析:资本主 义发展的条件、影响、 认识;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三 第三轮 中外对比的通史 ╋ 师生自主整合的通史新课程的高考命题原则是“坚持能力立意” ,注重以“贯通古今,关联中外” 综合性命制试题, 体现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等史学研究新观点新课程的高三复习依据《考试说明》,参照历史课标,不拘泥于教材,可根据学情,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整合教材知识,以达到融会贯通如果已有第一、第二轮扎实的复习,第三轮复 习可整合“中外对比的通史和师生自主整合的通史” ,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跨度、广度和深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复习迎考前的最佳心理状态中外对比的通史:“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是在世界的 总环境中发展,既要把中国放在与外部世界的比较中来考察,又要把中国史放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来考察 (3),“以文明作为研究单位,从不同文明 类型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并且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4),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把握世界与中国的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培养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中西主干知识对比整合(结合福建地方史)例 中国 世界①明清(1368 年—1840 年) —————— 14—18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前)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重农抑商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康乾盛世) 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美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封建主义仍强于资本主义 文化: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14—17 世纪)文化专制(明八股取士清文字狱) 宗教改革 16 世纪启蒙运动 17—18 世纪对外:①闭关 锁国 对外:新航路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②明成祖 时郑和下西洋 英国——“ 日不落帝国”(18 世纪)科技:牛顿三大定律(17 世纪时期)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 特征: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度的衰落 ②此阶段(明清时期)相关的福建地方史李贽(泉州人)——思想主张……郑和下西洋扩大了影响,许多人出海外谋生,主要到东南亚地区,移民海外的 华侨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

      闽商进行大规模的海内外贸易(武夷山茶等)166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 年:康熙帝命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