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六年级教案资料从曹冲称象说到浮力定律.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欣***
  • 文档编号:202473134
  • 上传时间:2021-10-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六年级教案资料从曹冲称象说到浮力定律《三国志魏书》记载: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歧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置,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这就是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但是以舟称物的办法并不是曹冲创造的《苻子》上记载:战国时期,北方人贡献给燕昭王一只大野猪,叫养奚若燕昭王派人饲养它,养了15年这只大野猪长得象个墳头一样大它的四只脚都支撑不住身体了燕昭王非常惊异他命衡官用大秤称它有多重,秤杆折断了十次,称不了大野猪的重量于是,燕昭王命水官浮舟而量之苻子,名郎,字元达,东晋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人,氏族,他所著的《苻子》五卷早已失传,遗文散见于后人的著述中上面引用的那个故事就保存在南宋人吴曾写的《能改斋漫录》里吴曾在援引《苻子》之后,指出:以舟量物,自燕昭时已有此法,不始于邓哀王清代学者邵晋涵也赞成吴曾的这种说法 以舟称物运用的是浮力原理提起浮力原理,人们自然会想起古希腊的著名学者阿基米德相传公元前3世纪,在现今意大利西西里岛上有个叙拉古王国有一回,国王希罗请工匠为他制作王冠。

      王冠制成了,精美绝伦希罗十分高兴他称了一下,王冠的重量跟原来给工匠的黄金分毫不差他怀疑工匠用同样重的白银偷换走一部分黄金,可是想不出检验的办法希罗请阿基米德帮助,条件是不许损坏王冠阿基米德知道只要求出王冠的比重,就能断定它到底是否是纯金的但王冠形状不规则,上面又雕满凹凸不平的花纹,虽然阿基米德精通数学,却找不到计算王冠体积的公式他冥思苦想了许多天,一筹莫展这天,他去洗澡当他跨入盛满水的浴缸时,水溢出来他突然领悟到物体浸入水中会排出同样体积的水他终于找到了解决王冠问题的办法这就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故事 阿基米德生于公元前281年,在公元前212年被罗马人杀死他活了七十岁阿基米德运用浮力原理为叙拉古国王希罗鉴定黄金王冠的事情发生在他的晚年,尽管我们不知道燕昭王运用浮力原理以船称豕的事情发生的确切时间,但燕昭王死于公元前272年,他以船称豕的下限不能晚于这年,而这时阿基米德才9岁因此,燕昭王对浮力原理的认识和运用要比阿基米德早几十年 但在中国,燕昭王还不是认识浮力原理的第一人,第一个揭示浮力原理的应当是墨翟墨翟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学者,鲁国人他开创了墨家学派,著有《墨经》一书《墨经》包括《经上》、《经下》和《经说上》、《经说下》四篇。

      《经说》是《经》的注解,是《经》的附属品《墨经》里有两段论述浮力原理的文字: 第一段 荆之大,其沉浅,说在具《墨经经下》) 第二段 沉,荆之贝也则沉浅,非荆浅也,若易五之一《墨经经说下》) 这两段文字相互关联,其中荆,应作刑,刑与形通,意思是形体、物体、说在具的具,通俱,意思是相同;荆之贝也的贝、有误,应为具《墨经》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就不受重视,很少有人钻研它《墨经》、本来多古字,辗转抄录,流传2000多年,误衍脱窜之处不少,是不足为怪的 这第一段文字的意思是:物体很大,在水中沉下去的部分很浅,道理在于物体的重量与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平衡了 这第二段文字的意思是:把物体放进水中,物体在水中平衡了即使它沉下去的部分很浅,并不是它本身矮浅,(而是物体的重量跟它所受浮力相比较的结果),就如同市场上商品交易,根据比价,一件商品可以换五件别的商品一样 弄懂了上述《墨经》中的两段文字,我们就会发现墨翟对浮力原理的认识比较深刻墨翟全面地考察了物体在水中受力的情况他既看到了物体有受浮力的一面,又看到了物体还有受重力的另一面浮力是竖直向上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即物体的重量。

      物体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互相作用墨翟虽然没有明确地指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但我们统观上述两段文字,表现他已经懂得浮体沉浸在水中的部分(就是它所排开的液体)和浮体的关系这跟希腊阿基米德所建立的浮力原理相符合 或许有人怀疑墨翟对浮力原理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自然科学理论的发现总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从船舶制造业来看,目前已知中国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长江下游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了那里出土有陶舟和木浆3000多年前甲骨文中的舟字象纵横两向构件组合而成这个象形字说明当时中国已经能造木板船了,也许还发明了水密仓壁《左传》上记载: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那么,春秋时期楚已有水军,能够制造战船了在战国中期的墓葬中曾发现过游艇的遗迹,联拼船板使用了大量的铁箍那时,中国制造的船舶结构坚固,联拼紧密,水密性很强总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时人们要制造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船舶,就必须考虑船舶的载重能力,水密仓壁的目的就是提高船舶的浮力船舶生产需要人们研究浮力原理。

      墨翟身为学者,又是匠人,擅长木工制作,曾为制止楚国攻打宋国去游说楚王,到过船舶制造业发达的江南他对浮力原理有比较深刻地研究自然是无庸置疑的正是在墨翟揭示了浮力原理之后,浮力原理在古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燕昭王以舟物称豕是应用浮力原理解决实分问题的最早记载而曹冲称象从科学史的继承性上讲是效法燕昭王,从曹冲本人讲则是他智力的萌发在他们之后还有宋代怀丙和尚使用大船凭借浮力打捞沉入河底的铁牛的故事 墨翟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397年他死后100多年阿基米德才降生所以,墨翟应当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浮力原理的人根据国际惯例,我们完全可以称浮力原理为墨翟原理或者墨翟定律 4 / 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