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docx
3页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论述题重点1试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其本质的理论意义2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普通点1试述认识和认识论的关系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3试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4试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关系5试述真理的价值的具体表现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意义 简答题重点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简述认识主体的特点3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4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5简述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统一的表现普通点1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3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4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5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6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7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8简述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9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10简述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11简述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12简要说明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1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多选重点1说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2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3党的思想路线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普通点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体现有: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c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表现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表现4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属性: 自然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5认识的主体包括: 个体,群体,人类整体诸层次6认识客体的属性: 客观实在性,对象性7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含义8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关系表现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a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 c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10理性认识的三个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11感性认识的三个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根本区别)13理性认识的特点: 抽象性,深刻性1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5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这是因为16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人们的认识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17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认识的反复性由以下原因决定的18真理属性: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19真理具有绝对性。
含义20真理具有相对性2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22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23真理的功能主要有24说明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哲认识论相统一的具体表现 单选重点1马哲认识论最显著的特点: 实践性2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运动发展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4马哲的根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5马哲的精髓: 实事求是普通点1认识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2本体论在整个哲学中,对哲学的其他组成部分具有决定性意义3一切哲学的根基是哲学本体论4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实践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就是说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社会生活。
6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相互作用7“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主义认识论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的对立10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11英国的休谟认为人能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人是无法知道的不可知论12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13在头脑中会议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知觉14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经验论15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做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经验论16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17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18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19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完毕,除了看着已获得的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是不可能的说明人类对世界的人是具有无限性2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指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22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范围,就会变成谬误说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辩证唯物主义2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4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25在真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在真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2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真理具有相对性27真理的发展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28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29真理的相对性理解为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30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唯心主义31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32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35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36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37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此外再没有别的标准意思是时间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38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客观性39即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人是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40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41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42物理学中的宇称守恒定律被大量试验所证实,但在20世纪50年代,新的科学实验证实,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并不守恒这一现象表明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具有相对性43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说明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44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说明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45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46认识的目的在于运动。
47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