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职业教育考察汇报.docx
8页浙江省职业教育考察汇报 浙江省职业教育考察汇报 伴随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增加和职业教育改革不停深化,近五年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强劲发展势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连续五年和一般高中持平,高中阶段教育展现健康协调发展态势,有力地推进了全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使浙江省率先在2021年实现基础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教育三年的十五年教育上个世纪末,浙江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全国一样经历了低潮,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就业不畅,规模下降2021年,浙江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深入进行调研分析,认为造成中职滑坡的关键原因:首先是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在思想上产生动摇,造成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百分比宏观调控方法不到位,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不高;其次是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缺乏面向市场主动服务经济的办学活力为此,省政府于2021年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有关加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方法首先,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要求各地在加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要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不低于50%,并将此指标作为申报教育强县的必备条件,实施一票否决制;加强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整合和优化职业教育;增加政府投入,要求各地确保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专题经费逐年增加和中职教育占同级教育经费中的百分比逐步提升,同时,提升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百分比;省政府还以骨干学校、示范专业和示范基地建设“三大工程”为关键项目,大力改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其次,不停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增强办学特色,引导职业学校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自主招生,自我发展因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项政策方法落实到位,仅用五年时间,全省职业教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改革成效显著至2021年,全省有国家级制造业和当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26所,省级优秀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8个,省级示范专业122个,近300所职业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38所职业学校被当地政府指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每十二个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1万人次 浙江省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采取的政策方法,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部分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思索和借鉴,此次泉州市职业教育考察团关键考察了浙江省湖州、温州、宁波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对三个城市职业教育考察的基础情况和感想关键有以下多个方面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根据《职业教育法》要求加强对行政区域职业教育的领导、统筹和协调,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几年来,政府及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十几份政策性文件,就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增加经费投入、提升教学质量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方法。
首先是建立由市政府领导为召集人,教育、劳动、财政、经委、计委、人事、计划等职能部门责任人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时召开会议研究职业教育工作第二是关键领导亲自抓职业教育湖州市长兴县是全国率先实施“教育券”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县,县委书记、县长数次到职业学校调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个需求”和“四个理念”四个需求”即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致富农民、招商引资、城市化的需要,“四个理念”即发展职业教育要有优秀观念、优秀管理模式、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设备实训基地2021年该县确定三大调研课题,其中一项为怎样加紧发展职业教育,由县委书记亲自负责三是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各级政府坚持现阶段必需由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政府负责统筹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职业教育整合、经费投入、中职和普高招生百分比、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关键职校建设、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处理了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职业学校小而全、规范小、效益差、反复建设、浪费的局面,最为突出的是,在普职招生百分比问题上,各地全部严格按1∶1下达招生计划,要求普高招生不能突破计划,职校招生能够超计划,极大地保护职校生源。
二、布局结构调整基础到位 从2021年开始,市、县政府对各类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依据“规模调大、结构调优、专业调强、特色调明”的要求,经过合并、迁建等形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上规模、上水平目标是到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规模达成1500人以上,每个县关键办好1—2所省级关键职校,对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达不到要求要求的,给予调整或取消独立颁发中职毕业文凭资格2021年,调整后的浙江省有公办职业学校295所,和2021年相比降低140所,而当年招生数增加8万人,在校生数增加17万人,校均规模由728人增加到2021人湖州市对职业学校调整力度大,成效显著,辖区内三个县经过合并各组建一所职教中心,校园占地拓展到200亩以上,征地实施行政划拨,每亩地3—6万元每所职教中心由政府投资和贴息贷款投入1亿多元,建成4000人以上规模的职业学校现全市有6所国家级关键职校,其他全部是省级关键职校2021年,长兴县三所县级职业学校进行合并组建职教中心,新征地240亩使校园面积达成431亩,投入1亿多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添置教学设备,配置教职员260人,现已建成国家级关键职校、全国职教优秀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校生4000多人。
有多种试验室64个、实训基地70多个、计算机房5个、多媒体教室7个、实习实训设备总价值2021多万元,并和浙江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合办数控培训基地,投入600多万元,建设21个试验室,拥有我国最优秀数控设备27台,成为全省数控师资培训基地 三、经费投入大幅增加 1994年,宁波市开始征收职教统筹经费,要求辖区内各企机关按职员工资总额2.5%的百分比提取职业教育经费,其中1.5%由市政府统筹,到现在累计已筹资2.3亿元,扶持了一批骨干学校和关键专业建设1999年起,宁波市开启专业当代化建设工程,建设10大类30个左右和宁波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大工程紧密结合的专业,由职教统筹费中列出专题,每个专业给每十二个月20万元连续三年的经费补助,县(市)实施资金配套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从市和县两级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当年全市提取土地出让金2个亿,建立了稳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市政府还要求,城镇教育附加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百分比不低于20%,其中,用于职业学校专业设备的百分比不低于50%2021年,对就读数控、机械、机电、模具等紧缺专业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取得和学年学费等值的奖学金,此项经费支出354万元。
对涉农专业的学生,通常给每生每学年2021元补助,这实质上是实施了涉农专业无偿教育对社会力量举行、全日制在校生600人以上、举行紧缺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按每个紧缺专业毕业生不低于公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1/2的标准进行奖励,规模1000人以上,专业设施投入500万元以上的,按生均经费不低于公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1/4的标准给补助,经费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 温州市政府于2021年出台政策,要求各地用于中等教育经费的财政性专题经费逐年增加,并确保其占同级教育经费的百分比逐步提升,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高于同级一般学校的定额城市教育费附加20%以上、农村教育费附加10%以上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向企机关提取职员工资总额2%的职员教育经费,其中50%由市、县统筹使用,用于职业教育关键项目建设市财政每十二个月拨出500万元作为优秀制造业、当代服务业培训基地奖励基金另外,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每个给奖励50万元,市级示范专业奖励20万元,市直学校由市财政支付,县级学校由县财政支付 湖州市长兴县在2021年开始推行教育券,关键资助民办和公办职业学校凡报考职业类学生,被录用时能够得到县财政发放的300—500元不等的教育券,学生凭教育券冲抵对应金额的学费,2021年,教育局加大教育券投入,职业教育招生快速增加到3306人,超出一般高中3288人。
2021年教育局又推出补助职校贫困生的方法,按职校学生数20%的百分比评出贫困生,每生给500元的补助款教育券的发放对于长兴县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发挥了主动的作用 四、全方面提升职校办学水平 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和普高招生百分比大致相当的基础上,浙江省把职业教育工作关键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全方面提升教育质量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关键专业建设,大力改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宁波市依据产业结构特点,搭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平台,一是关键建设十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十大实习实训基地十大实习实训基地今年全方面开启,计划每十二个月建设和评定2—3个基地,每个基地专业设施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左右,专业在校生平均在1000人以上,年社会培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经过实训基地完成中、高职业资格培训4万人次实训基地建设以市场机制进行运作,激励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参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二是发展快状经济服务的簇群专业,为“红帮服装之乡”、“模具之全部”、“文具之乡”等块状经济培养技能型人才,在3—5年内,形成全方面覆盖块状经济的簇群专业。
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关键有实施“订单式”培训,今年城区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和70多家企业、行业签署“订单”,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企业就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的专业技能老师;专业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把企业的优秀理念、工艺用到课程教学中 湖州市今年开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标是依靠国家级、省级关键职校,建设5个优秀制造业、2个当代服务业技能型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20个省级和40个市级示范专业,4个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18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全方面提升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力保障要求职业学校专任老师大学本科学历达成95%以上,其中硕士硕士占20%,“双师型”老师百分比达成70%,其中高级工以上占40%三年内,专业老师必需到企业轮岗培训一次,经过考证,获取“双师型”资格,优先安排主干专业老师到我国外对应院校和企业进行培训如长兴县职教中心汽车维修专业,现在有37名专业老师被派到德国进修培训职业学校要配置最优秀的设备,毕业生上岗前不需二次培训,直接能够上岗全市职业学校设备五年要投入1个亿,平均每十二个月投入二千万元 温州市今年要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5个,市级示范专业20个,关键专业在招生上可提前批次,扩大名额,合适提升收费标准,优先安排师资培训。
激励学校和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关键学校的基础条件,对主动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员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实施综合评价,包含校风、德育、文化知识、技能操作、学科竞赛、教学改革、生源巩固率、就业率等对学生实施学分评价,包含德、智、体、技能、心理健康共1000分,学生拿到800分就能够毕业在办学方向上,从多元办学转向单元办学,关键培养一线生产技术工人,要求职业学校毕业生持“双证书”百分比达成100% 湖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和泉州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温州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和泉州市十分靠近几年来,她们职业教育从走出低谷到快速兴起,得益于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和职业教育改革不停深化,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很多政策方法和积累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考察交流中,我们还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校发展设想,对于我们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全部十分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