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通信复习资料全部答案(西电第四版).pdf
11页移动通信复习资料题型1 、填 空题 2 4 分 2 、选 择题 2 0 分 3 、问 答题 5 6 分第一章1 、 移动通信按多址分类,按工作方式分类,按信号形式分类 ( P 2)答:按多址方式 可分为频分多址 ( F D MA) 、 时分多址 ( T D MA) 和码分多址 ( C D MA ) 等;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2 、 集群移动通信的用途和主要特点,与常用蜂窝通信系统有什么样的区别?( P 11)答 :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 , 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最大特点是语音音 通信采用 P T T ( P ushToTa l k)按键,以一按即通 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须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集群系统与蜂窝式通信系统的差异:① 优先级集群通信 系统属于专用移动 通信网, 适用于在 各个行业 ( 或几个行 业合用 ) 中间进行调度和指挥 , 对网中的不同用户常常赋予不同的优先等级 蜂窝通信系统属于公众移动通信网, 适用于各阶层和各行业中个人之间的通信, 一般不分优先等级。
② 时间限制集群通信系统根据调度业务的特征 , 通常具有一定的限时功能 , 一次通话的限定时间大约为 15~ 60s( 可根据业务情况调整 ) 蜂窝通信系统对通信时间一般不进行限制 ③ 用户差异集群 通信系统 的主要服 务业务 是无线用 户和无线 用户之间 的通信 , 蜂窝 通信系统 却有大量的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 在集群通信系统中也允许有一定的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之间的通话业务,但一般只允许这种话务量占总业务量的 5%~ 10%④ 工作方式集群通信系统一般采用半双工 ( 现在已有全双工产品 ) 工作方式 , 因而 , 一对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只需占用一对频道 蜂窝通信系统都采用全双工工作方式,因而,一对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 必须占用两对频道⑤ 改进方案在蜂窝通信系统中 , 可以采用频道再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 ; 而在集群系统中,主要是以改进频道共用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率利用率的3 、 集群移动通信信道阻塞率的计算( P 11)4 、 集群方式,以及各个集群方式的特点 ( P 13)答:集群方式( 1) 消息集群 ( Me s s a ge T r unking):在消息 集群系统中, 每一次呼 叫通话期间,一次性地分配一对无线频道, 而且在通话完毕后 ( 即松开 P T T 开关后 ) ,转发器继续在该频道上工作 6 s 左右 ( 即脱离时间约为 6 s ) , 才算完成此次接续过程。
特点:消息集群的典型呼叫格式是由大量实测和统计而得到的结果;( 2)传输集群 ( T r a ns m i s s i onTr unking) :传输集群通话中,并非始终占用某一个频道 ,当发话一方松开 P T T 时,对这一频道 的占用即告结束,对方回答或本方 再发话时,都要重新分配并占用新的空闲频道 特点 : 传输集群可以充分利用频道的空闲时间 , 其频道利用率可以明显提高,不过会导致消息传输不连续或形成通话中断现象;( 3 ) 准传输集群 ( Q uas i T r a ns m i s s i on T r unking): 准传输集群是为了克服传输集群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进型集群方式 , 也可以看作是传输集群和消息集群的折中方案 其做法是 : 一方面 ( 和消息集群相比 ) 把脱离的时间缩短为 0. 5~2 s ; 另一方面 ( 和传输集群相比 ) 在每次 P T T 松开之后增加 0. 5 s 的保持时间, 然后释放频道5 、 区分线性调制技术和非线性调制技术( P 20)答:线性调制技术(是指已调波中被调参数随调 制信号成线性变化的调制过程 )6 、 移动通信包含哪些技术,各项技术的的主要作用?( P 20)1 )调制技术 : 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 避免低频带的干扰噪声;可以发送更远距离;2 )抗衰落 , 抗干扰技术 : 克服由多径干扰所引起的多径衰落;3 )频率有效利用技术 :提高信道频率利用率;4 )组网技术 : 实现网络控制管理以及实现不同蜂窝层次之间的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5 )集成技术 : 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将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基础服务系统,应用软件等组织成为一体,使之成为能组建一个完整 、可靠、经济、安全、高效的 移动通信 网络系统 。
7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实体 ( P 22),无线接口包含那几层?( P 24)答 : 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 (MS)、 基站 (BS)、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组成 ;其无线接口模型分为三层 : 第一层 ( 最低层 ) L 1 是物理层 第二层 L 2 是数据链路层第三层 L 3 是网络层第二章1 、 最小移频键控的主要特征 ( P 31)答: MS K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F S K, 其频差是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 ( 即相关函数等于 0)的最小频差, 并要求 F S K 信号的相位连续2 、 最小移频键控的过程画图 ( P 33)( 必考 )3 、 MS K 和 Q P S K 的主要区别(主瓣,带外衰减)答 : MS K 的功率谱具有较宽的主瓣 , 它的第一个零点出现在 75.0)( =− bc Tff , 而 Q P S K的第一个零点出现在 5.0)( =− bc Tff 当 ∞=− bc Tff )( , MS K 的功率谱以4])[ ( −− bc Tff 的速率衰减,比 Q P S K 的衰减速率 2])[ ( −− bc Tff 快得多4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的主要特征( 使用高斯预调制滤波器进一步减小调制频谱的最小相位频移键控。
可以降低频率转换速度 )5 、 P S K, Q P S K, O Q P S K 调制的星座图 ( P 43)6 、正交振幅调制的星座图 ( P 54)7 、跳频,跳时,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的计算 ( P 59)8 、扩频调制的分类( P 56)答 : 分为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 ; 各 种混合方式9 、 m 序列的产生计算 , 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计算 , m 序列的镜像 , m 序列的性质? ( P 65)11、 w a l s h 序列的计算( P 76 沃尔什函数求解)12、 G MS K 调制要求调制指数是多少?( 0. 5)13、 G MS K 和 MS K 有什么区别,在调制成型时各自的波形是? ( P 31)答: ① G MS K 信号是通过在 F M 调制器前面加高 斯低通滤波器产生的; ② G MS K 特点:保持 MS K 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改善带外频谱特性 , 使衰减加快 ③ G MS K 通过引入可控的码间干扰 ( 即部分响应波形 ) 来达到平滑相位路径的目的 , 它消除了 MS K 相位路径在码元转换时刻的相位转折点 ④ G MS K 有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两种,而 MS K 只有相干解调14、系统抗干扰能力的计算( P 56) ( Mg=G p- [ ( S / N ) + l s ] , L s 为接收系统的工作损耗)15、 f s k 调制和 m s k 调制的区别和联系( P 29-P 32)区别 : FSK:频移键控 , 其相位通常是不连续的 ; MSK: 最小移频键控 , 其相位始终保持连续不变的一种调制。
联系: MSK:是在 FSK基础上对 FSK信号作某种改进, 其频差满足两个频率相互正交16、什么是调频信号解调时的门限效应,它形成的机理如何?( P 29)答:在小信噪比的情况下解调器输出完全由噪声决定调频信号在解调后要获得信噪比增益,输入信噪比必须大于某一门限值,这种现象称为 “ 门限效应 ” ;第三章: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 ( P 95 3- 11)2 、 视线传播的极限距离 ( P 96 3- 19)3 、 反射波使用公式表达 ( P 98)4 、 瑞丽衰落的计算 ( P 100)5 、 相关带宽的计算,相关带宽的公式,以及相关带宽对信道的影响? ( P 107)答 : ∆= π2 1cB, 从频域观点而言 , 多径时散现象将导致频率选择性衰落 , 即信道对不同频率成分有不同的响应 若信号带宽过大, 就会引起严重的失真即 : (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通过多径衰落信道后受到的衰落是否相同)6 、 多径时延的概念 ( P 107)答:假设基站发射一个极短的脉冲信号 S i ( t ) = a 0 δ ( t ) ,经过多径信道后,移动台接收信号呈现为一串脉冲 , 结果使脉冲宽度被展宽了 。
这种因多径传播造成信号时间扩散的现象称为多径时散7 、各种地形地物对无线电波的影响 ( P 1 10 传播损耗 )答 : 中等起伏地形 : 是指在传播路径的地形剖面图上 , 地面起伏高度不超过 20m , 且起伏缓慢,峰点与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起伏高度不规则地形:其它地形如丘陵、孤立山岳、斜坡和水陆混合地形等统称为不规则地形开阔地 : 在电波传播的路径上无高大树木 、 建筑物等障碍物 , 呈开阔状地面 , 如农田 、荒野、 广场、 沙漠和戈壁滩等郊区 : 在靠近移动台近处有些障碍物但不稠密 , 例如 , 有少量的低层房屋或小树林等 市区: 有较密集的建筑物和高层楼房第四章 :1 、分集接收的分类,及概念,分集方式( P 133)答: 概念 :所谓分集接收,是指接收端对它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独立(携带同一信息 )的信号进行特定的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起伏的方法分类 :一是分散传输,是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一独立的、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二是集中处理 , 即接收机把收到的多个统计独立的衰落信号进行合并 ( 包括选择与组合 )以降低衰落的影响分集方式 : 宏分集与微分集 ( 空间分集 、 频率分集 、 极化分集 、 场分量分集 、 角度分集 、时间分集 、 )2 、 合并方式的性能 ( P 135 有三种 必考 )答:选择式合并的性能、最大比值合并的性能、等增益合并的性能3 、 2 重分集下各种合并方式的信噪比改善增益(选择式合并 10db 最大比值合并 13db)4 、 纠错编码技术的基本概念( P 147)答:纠错编码技术是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来提高传输可靠性5 、奇偶校验码的计算 ( P 150)6 、卷积码的计算 ( P 153)第五章:1 、多址技术的分类答:频分多址( F D MA) 、时分多址( T D MA ) 、码分多址( C D MA )2 、话务量的计算(考完成话务量的计算 P 182)答:设在观察时间 T 小时内,全网共完成 C 1 次通话,则每小时完成的呼叫次数为:TC10 =λ SCTSA ⋅=⋅= 1001λ完成话务量为:若总的信道数为 n ,而在观察时间 T 内有 i ( i < n ) 个信道同时被占用的时间为 t i ( t i < T ) ,可得完成话务量3 、信道选取方式的策略 ( P 185)答 : ( 1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 ( 2 )标明空闲信道方式4 、随机多址技术的各种策略 ( P 191)答 : ( 1 ) A L O H A 协议和时隙 A L O H A , ( 2 )载波侦听多址( C S MA ) , ( 3 )预约随机多址5 、区群距离的计算,区群形状 ( P 195P 196)答:区群内的小区数应满足下式: N = i 2+i j +j 2 式中, i , j 为正整数。
设小区的辐射半径 ( 即正六边形外接圆的半径 ) 为 r , 可以算出同信道小区中心之间的距离为小区的形状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六边形6 、网络中各个设备,以及各个设备的作用 ( P 200)答: 交换机 通常由 交换网络 ( 或称接续网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