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教育视角的欧盟核心素养框架分析.docx
12页基于终身教育视角的欧盟核心素养框架分析 叶小敏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竞争日益加剧,为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迎接严峻的挑战,欧盟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欧盟逐步建立了核心素养框架,作为其教育改革的重心欧盟核心素养框架自建立以来,作为总体教育目标和政策参照框架,对欧洲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对欧盟核心素养的提出、发展、内容和框架以及功能与作用进行梳理,可以从中获得启示,为我国终身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关键词:欧盟;终身教育;核心素養:G40 文献标志码:A :1673-9094(2019)04A-0003-05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提出了终身学习理念并进行了积极实践,以使每个人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为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欧盟提出了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的理念核心素养自提出以来,便与终身学习战略相结合,成为欧盟教育发展的两大支柱,为欧盟多数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指导,由此衍生了一系列教育计划和政策[1]以下从终身教育这一视角对欧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梳理欧盟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探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终身教育视角下欧盟核心素养的产生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理论有巨大的冲击,对各国教育实践构成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发展的动力终身教育主张教育要贯穿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教育过程应该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要适应终身学习的社会,不仅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具备适应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还要具备适应社会的关键素养欧盟将终身学习定义为旨在提高个人知识、技能和独立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一切活动,并且希望通过最大程度地发掘人的潜能来保证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保证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欧盟委员会指出,教育有助于保持和复兴社会共同的文化背景,尤其在欧洲各国共同应对社会和文化多样性变化的挑战时显得更重要[2]同时,欧盟也意识到,要实现以上的目标,仅通过传统教育模式是远不能及的因此,在教育方面,实行终身学习战略成为发挥个人创造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增强欧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在提倡终身教育理念和践行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欧盟逐渐萌生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最终于2006年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议案,正式形成八大核心素养,作为指导各国终身学习的参考框架[3]。
这标志着八项核心素养最终版本的正式发布终身学习和核心素养的结合同时满足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它不仅能够使每个人都能具备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基本素质,还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欧盟的竞争力核心素养和终身教育并非相互割裂,而是相互联结的,除了要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要通过终身学习计划来提升成年人的核心能力欧盟核心素养的理念是使每一位欧盟成员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保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浪潮的冲击下,每个人都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二、终身教育视角下欧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欧盟核心素养的发展并非一锤定音,而是历经了一系列变化欧盟核心素养可以说是结合了传统能力与现代能力,既包括传统观念中的“读、写、算”等学生发展的基本能力,还包括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会议上提出的“新基本能力”[4]和在此之后“工作组B”(“工作组B”是欧盟委员会为落实教育领域的目标而设置的9个工作组之一,主要针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提出的补充能力基于以上三个来源,欧盟于2002年3月提出了八项核心素养的首个正式版本[5]此后,八项核心素养又对其具体表述和内涵进行了三次调整,最终形成了2006年发布的最终参考框架1.核心素养的雏形:新基本能力当谈到核心素养的制定时,不能忽略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会议和此次会议上做出的决定。
2000年3月,欧盟15国领导人在葡萄牙里斯本进行会晤,制定了“里斯本战略”(Lisbon Strategy)里斯本战略”针对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制定了多项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便是科研投入和就业为了确保欧洲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掘人的潜力,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开发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投资体系,毋庸置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建立一个足够稳固和富有兼容性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二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这对于实现里斯本战略目标将是强有力的支持在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会议上,“新基本能力”应运而生除了传统的基本能力之外,还增加了信息技术、外语、技术文化、创新精神和社会技能五大方面,以推动欧洲教育改革,适应终身发展的要求这为欧盟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欧盟核心素养此时已初见雏形2.核心素养的嬗变:早期三个版本在八项核心素养正式确定之前,工作组B先后发布了三份核心素养进展报告核心素养”代替“新基本能力”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2002年3月发布的第一份进展报告中[6]该报告对“新基本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算数、数字、科学和技术”“信息技术”“学会学习”“人际与公民素养”“创业精神”“一般文化常识”八大核心素养,这是八项核心素养的最早版本。
这份进展报告还指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在完成义务教育时以上素养应得以具备,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7]2003年发布的第二个进展报告中,工作组B对核心素养的首个版本进行了修改,对其中一些核心素养进行了重新定义此外,该报告还对欧盟成员国在核心素养方面进行的相关实践和成功案例进行了介绍2004年发布的第三个进展报告中,工作组B总结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实施情况、核心素养与“欧洲维度”相结合的研究以及关于“创业精神”的内涵、实施策略等方面的研究3.核心素养的确立:欧洲参考框架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议案《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框架),这成为各成员国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的共同参照框架该议案提出了新的八项核心素养,分别是“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自然科学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和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文化表达”,标志着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最终确立从版本一到版本四,欧盟核心素养经历了三次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八个核心领域基本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有些素养被综合,而有些素养则被分化拓展。
比如,版本二中将母语纳入“读、写、算”传统基本能力中,版本一、三、四则均将母语单列,而“算数”则合并到了数学素养中这一现象背后体现了欧盟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充分考虑了时代背景,是在充分审视现实需求的前提下对传统基本能力的重构与超越另外,八项核心素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几项是“学会学习”“创新精神”“科学素养”以及“文化意识”信息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广泛获取信息并有效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它是指超越学校教科书和课堂中的学习,还包括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了解各种社会关系、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进行自主学习;提倡创新精神也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是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科学素养”是指通过科学知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文化意识作为不同群体、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是进行终身学习重要基石无论从整体上看,还是从单项素养上看,都渗透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三、终身教育视角下欧盟核心素养的目标与内涵1.核心素养的目标框架的制定目标为:“识别和定义在知识型社会中满足个人以及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素养;支持各成员国,确保它们所培养的年轻人在基础教育与培训结束时,具备一定水平的核心素养,使得他们能够应对成人生活,并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为教育决策者、教师、用人单位和学习者提供一个宏观层面的共同框架;为教育和培训2010、社区教育和培训项目的进一步行动提供指导。
以上目标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终身学习的融合,致力于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2.核心素养的内涵欧盟对于“素养”的定义为:“素养是适用于特定情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10]所以,核心素养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技能,它的内涵极其丰富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等都可以被纳入核心素养的范畴,譬如学习能力、创业精神、信息获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科学素养等这些素养与学生的自我发展息息相关,与學生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息息相关与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相比较,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将个人、经济和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显示出更强的整合性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同时,它也并不排斥传统的基本技能,如数学、母语能力、外语能力等等这充分说明,欧盟的核心素养强调的是综合性、跨学科性和可迁移性,并不是完全推翻传统知识和技能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欧盟核心素养参考框架由八项核心素养构成,每一项都有明确的定义,而各项素养又从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维度进行具体描述就“学会学习”这项素养来说,它要求一个人拥有自己的优先学习策略,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积极寻求教育和培训机会,获得指导和支持。
学会学习首先需要掌握基本技能如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和信息通信技术等技能,这些技能是展开学习的必要条件在这些技能的基础上,个人应具备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这就需要对学习、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对学习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不断做出反馈;进行自主学习,保持自律,同时与他人合作学习,从不同的群体中学习并分享所学的东西;能够组织自己的学习,评估自己的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候寻求建议可以看出,“素养”一词内涵丰富,有别于传统上对于知识和技能等的要求它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结构,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更是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正如八项核心素养议案中所提到的那样,这八大素养“同等重要”“因为每一项都会对知识社会的成功人生做出贡献其中,一些素养彼此之间相互重叠交织、相互影响[10]语言、文字、数学、信息能力仍然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创造性、主动性、批判性、问题解决能力、风险评估、决策、情绪管理也是终身学习者必不可少的素养[11]框架为各成员国提供的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南,成员国能灵活地在自己特定的国家背景中解释和整合这些素养欧盟成员国将框架大致解读为以下几个概念:基本能力、核心素养、关键技能或核心技能对于使用“能力”这一术语的国家来说,它意味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同时也包括态度。
在许多国家(如奥地利、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立陶宛、马耳他、荷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核心素养指的是一种能够为其他众多学科奠定基础的素养这一系列素养根据教育系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斯洛文尼亚,这些素养包括学会学习、社交技能、信息通信技术、规划和发展自己的职业、创业精神、环境责任和工作安全在德国,核心素养并不局限于认知能力,而代表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在英国,如果学生要为未来做准备就必须培养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包括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技能,以及通用的技能,比如功能性技能和个人学习和思考技能(PLTS)还有一些国家的核心素养确立了一系列目标,以瑞典为例,瑞典的课程文件中有两种类型的目标:一是奋斗目标;二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该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中就蕴含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核心素养框架,虽然欧盟各国有着不同的解读,但都积极响应“终身学习”的号召,提出的各种“素养”都致力于为公民提供应对当前情况和未来挑战的基本能力从欧盟核心素养框架和各成员国的解释与定义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和统筹性采用核心素养的框架来统领教育发展进程,同时各成员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体现出核心素养“为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