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验心理学笔记参考模板范本.doc

48页
  • 卖家[上传人]:清****
  • 文档编号:327689477
  • 上传时间:2022-07-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2.02K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验心理学笔记实验心理学笔记关闭好友动态我自己的邮箱 编辑往来邮件 正在加载...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备 注:编辑删除取消标记:已将此邮件标记为星标邮件 取消星标第一章引论  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一)实验心理学的定义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内容  1、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涉及心理学实验的一般原理)  2、阐述实验法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如何在具体领域中应用实验方法)  (三)心理实验及其特点  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  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一)实验中主试与被试  主试:实验者,主持实验的人,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二)自变量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三)因变量  因变量即行为变量,也就是被试的反应,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对象。

        (四)额外变量  额外变量是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它是要被严格控制在恒定水平的,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自变量的种类及有效性:  1、刺激特点自变量  2、被试特点自变量  3、环境特点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当自变量水平或数量有了变化并导致行为改变,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自变量是有效的)  因变量的信度、效度与敏度及种类  1、因变量的可信度即信度  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当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而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的,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3、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反之就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两个典型例证:  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低限效应(floor effect)  4、因变量的种类  (1)反应速度(2)反应的准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机率(5)反应的强度  额外变量的控制  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如不控制额外变量,就会弄不清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引起的,还是由额外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而就不能得出结论。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是否能成功的控制那些额外变量  三、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  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出现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  实验范式的价值:  1、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2、检验某种新的假设或概念  四、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定性的规律——疾病是由病菌造成的疾病是由阴阳失调造成的生物学规律)  定量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具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物理学定律)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二章实验设计    有关实验效度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历史(经历)(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  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有关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被试内设计  真实验设计  单因素设计  被试间设计  准实验设计  多因素设计  混合设计  非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组)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处理,而另一被试(组)接受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混合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取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  一、非实验设计  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  1、单组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X      O  (2)设计的评价  不足:①无对照组比较②无前测③没有考虑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无关变量的控制  ④很难排除历史、选择和成熟等内在无效来源的作用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仅有一组实验组O1    X  O2  (2)设计的评价  优点:由于前测验,可以提供被试的基线数据及某些有关信息  全部被试既属于实验组又属于控制组,通常认为选择变量可得到适当控制  缺点:历史常与实验处理的效应相混淆  很难控制成熟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前测可能对后测内容和形式产生威胁  3、固定组比较设计  (1)设计的模式  又称静态组或整组比较设计,该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原则来选择被试  X        O1  ………………  O2  (2)设计的评价  优点:基本上能对历史因素进行控制  无前测可以控制测验效应和仪器因素的干扰  控制组可以对成熟因素做到有限的控制  缺点:对选择这一因素缺乏控制  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以及选择与处理的交换作用常常成为混淆不清的因素影响实验的效度。

        4、事后回溯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X)    O  (1)相关研究设计  相关研究设计是在一个被试组内收集两个集合的数据,其中一个数据集合是观察到的结果,另一个则是被追溯的数据集合,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这两个数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无关)  O1        O2  (2)准则组设计  要求研究者通过对所研究现象的被试的比较,确定某些被试(准则组)具有一种状态的特征,而另一些被试(非准则组)不具有这种状态的特征,然后去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X)      O1  ……………………  O2  二、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的模式】: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设计的评价:  优点:①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③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  ②不易控制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  ③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设计的模式】:在心理研究中,与选择两等价样本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组被试时,常用两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    X1  O1  X0  O2  X1  O3  X0  O4  设计的评价:  优点:①能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  ②能较好的控制“历史”因素  缺点:①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应  ②实验安排的反作用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③选择的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④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  2、多组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设计的模式】: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控制组  O1  X  O2  ………………  O3        O4  设计的评价优点:增添了控制组  两组都有前测验  缺点: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  试或实验处理  两组都使用前测安排  (2)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的模式】:它是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  O9  O10  O11  O12  O13  O14  O15  O16  设计的评价:  在该设计模式中,虚线以上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所以该设计具有时间序列设计的特点  该设计还可被看作是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推广,所以该设计也具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  在两种设计组合的基础上,影响该设计内部效度的因素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即该设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但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以及选择偏差与实验处理X的交互作用则可能会成为影响该设计外部效度的因素  (3)平衡设计  又叫做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序列和实验时间的序列都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①【设计的模式】  该设计既称平衡对抗设计又称轮换设计,这两个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平衡对抗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往往由于前一个实验处理影响后一个实验处理的效果,因而该实验设计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对实验处理顺序的控制,使实验条件均衡,抵消由于实验处理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的误差。

        轮换设计是指在实验中,由于学习的首因率,被试容易记住先实验的内容;又因学习的近因率,对刚学过的内容,被试回忆的效果一般也较好因而是实验方法上,有必要使实验内容的先后次序轮换,使情境条件和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机均等,打破顺序界限  ②设计的评价与显著性差异  优点:平衡对抗设计是仅有后测的模式,这个设计包括三个分类:组别、时间顺序情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