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ppt

18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89546490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28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n课程标准课程标准:n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n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n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北方南方南方魏魏蜀蜀吴吴西晋西晋东晋东晋十六国十六国北魏北魏宋齐梁陈宋齐梁陈东东汉汉隋隋朝朝北周北周南朝(南朝( 420年 - 589年 ))北朝(北朝( 439年 - 581年 )) 东魏东魏 北齐北齐 北朝:北朝: 北魏北魏 南北朝南北朝 西魏西魏 北周北周 隋朝隋朝 南朝:南朝: 宋宋 齐齐 梁梁 陈陈 一、一、鲜卑族拓跋部兴起与发展鲜卑族拓跋部兴起与发展1.西汉时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1.西汉时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2.魏晋以来逐渐南迁游牧至山西和内蒙2.魏晋以来逐渐南迁游牧至山西和内蒙古一带.古一带.3.3.386386年拓跋圭年拓跋圭( (道武帝道武帝) )建立魏国建立魏国..4 4..439439年拓跋焘年拓跋焘( (太武帝太武帝) )统一黄河流域统一黄河流域.. 阅读课本思考:阅读课本思考:A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怎样的积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有怎样的积极影响?影响?北魏统治者是怎样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封北魏统治者是怎样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封建化进程建化进程?B B、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是怎样产生的?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C C、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冯太后在孝文帝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D D、孝文帝为什么能在之后的改革中学习汉族先进文、孝文帝为什么能在之后的改革中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化?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社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1 1、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1 1)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2 2)赋税制度上的混乱)赋税制度上的混乱2 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3 3、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沉重打击北魏的统治、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沉重打击北魏的统治((1 1)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冯太后临朝听政,掌握实, 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文化习汉族先进文化,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文化((2 2)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孝文帝精通汉族文化 材料一: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材料二材料二: :孝文帝孝文帝““雅好读书雅好读书, ,手不释卷手不释卷, ,《《五经五经》》之义之义, ,览之便讲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探其精奥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无不该涉善谈善谈《《左左》《》《老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也,不改一字””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统文化底蕴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二、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2.北魏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2.北魏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封建化进推动了封建化进程程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不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断,出现统治危机4.冯太后4.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5.5.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进孝文帝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的先进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和鲜卑的落后有深刻认识 1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 2、实行均田制、实行均田制3 3、设立三长制、设立三长制4 4、推行租调制、推行租调制三、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北魏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了北魏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定了基础 第一阶段改革第一阶段改革——冯太后主持冯太后主持重点是:重点是:目目 的:的:内内 容:容:作作 用用::创建新制创建新制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思考:思考: 1 1、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 2、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性质是什么?内容?作用?、均田制所分配的土地性质是什么?内容?作用?3 3 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全家可以分到多少土如果你是北魏的一个农民,你全家可以分到多少土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地?又有多少土地归你家所有? 露田露田 国家所有国家所有桑田桑田农民所有农民所有 材料:材料: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业,身终不还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条件:条件:性质:性质:国有土地,国有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国有土地所有制大量土地抛荒,政府控制着大量大量土地抛荒,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的无主荒地 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迁都洛阳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族融合 第二阶段改革第二阶段改革——孝文帝主持孝文帝主持侧重点是:侧重点是:目目 的的 是:是: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作作 用:用:汉化政策汉化政策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1 1))迁都洛阳迁都洛阳 2 2)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汉姓、通婚姻及改籍贯3 3)学习汉族的制度)学习汉族的制度①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②②恢复汉族恢复汉族礼乐制度礼乐制度 ③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1①①、平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平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易受外族威胁;保守势力强大,易受外族威胁;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的推行;不利于改革的推行;②②、洛阳、洛阳曾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曾是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心;③③、、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并得到汉族地主阶级的控制,并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支持和合作支持和合作。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1 1、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2 2、孝文帝是怎样执行迁都策略的?、孝文帝是怎样执行迁都策略的?3 3、孝文帝迁都有何意义?、孝文帝迁都有何意义?1 1)保证了改革的深入)保证了改革的深入2 2)有效加强对中原地区控制)有效加强对中原地区控制3 3)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革衣服之制…不得以北俗之不得以北俗之语语, ,言于朝廷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若有违者, ,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 ,不不得还北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于是代人南迁者, ,悉为河南洛阳人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年九月庚年, ,六宫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及文武尽迁洛阳…....” ----- ----- 《《魏书高祖纪下魏书高祖纪下》》材料二材料二思考:思考:1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识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汉化””的主要措施。

      有何影响?的主要措施有何影响?2 2、在学习汉族典章制度上孝文、在学习汉族典章制度上孝文帝又进行什么改革?帝又进行什么改革? 1)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2)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支持,)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支持,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4)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①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②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③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三、改革的历史作用1 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促进了北魏农、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促进了北魏农耕文明的确立和巩固(农业、手工业、商业)耕文明的确立和巩固(农业、手工业、商业) 2 2、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教育、礼乐制、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教育、礼乐制度、统治制度)度、统治制度)3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为后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⑴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风俗习惯的主体⑵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特征,自然而然地形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特征,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⑴⑴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⑵⑵从政治方面来看,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从政治方面来看,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关内容加以说明战乱的推动;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孝战乱的推动;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孝文帝改革的促进文帝改革的促进 ①①孝文帝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孝文帝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②②政治上迁都,实行官禄制,设立三长制,采政治上迁都,实行官禄制,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管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汉化理,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汉化③③移风易俗,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了移风易俗,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南北之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这些封建化,南北之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除,这些都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都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从政治方面来看,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分裂到统一的过程,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内容加以说明 有人认为: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衰亡”论道 基于这样的认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基于这样的认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

      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家、改革家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人认为孝文帝是有人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盖世英雄,也有人,也有人认为他是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千古罪人,你怎么看这个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题?1 1 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2 2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族大融合 3 3 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 1 1、列举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中在风俗习惯方、列举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中在风俗习惯方面的改革措施面的改革措施, ,并谈谈你对改革社会风俗的认识并谈谈你对改革社会风俗的认识? ?2 2、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中有关土地分配的内、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中有关土地分配的内容,并指出其性质的不同容,并指出其性质的不同认识:认识:1)改革社会风俗习惯有利于革除陋习,推)改革社会风俗习惯有利于革除陋习,推动社会进步动社会进步2)配合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有)配合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有利于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利于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3)在社会风俗的变革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在社会风俗的变革中要注意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有益部分的保留,避免绝对化有益部分的保留,避免绝对化商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按军功授爵,实质是推行商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按军功授爵,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孝推行均田制,国家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孝推行均田制,国家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受田者要交租、服役,实质上是推行土地国有制受田者要交租、服役,实质上是推行土地国有制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