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章同步教案第1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x
4页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 1.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2.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了解人听到声音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回音形成的条件,回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与介质的关系,声速、回声的应用难点声音传播的形式,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教学用具 扬声器、音叉、音乐芯片、装有水的玻璃缸、真空玻璃罩、抽气机、鼓、乒乓球(或泡沫颗粒)、一次性纸杯、细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声音打交道:我们谈话交流、老师给我们讲课、上下课的铃声、体育课上的哨声、欣赏美妙的音乐、鸟儿婉转的鸣声、电闪雷鸣时的雷声……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声音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 “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声音的世界播放根据课本P34图3—1、图3—2、图3—3素材制作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讨论、交流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探究①:把泡沫塑料小球放在平放的扬声器表面,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看到泡沫塑料小球不断地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实验探究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会怎样?你还能听到声音吗?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音叉激起水花,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也随着停止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说明:(1)我们听到了声音,一定会有物体在振动发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3)打击乐器靠面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管乐器靠空气柱及膜面的振动发声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相应部位振动而发声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的。
请你再举出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事例典例解读【例1】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小明大声讲话时,发出声音,喉头振动;水面溅起水花,是因为音叉的振动产生的,而音叉发出了声音两者的共同之处是:有声音,物体在振动所以可得出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使劲敲桌子,听见了声音,但是看不见桌子振动,这时需要把桌子微小的振动放大,故可采用转换法,放一些微小的容易振动的物体放在桌面上,将桌子的微小振动放大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三)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 发声体并不是直接贴着耳朵,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 学生思考讨论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 实验探究①: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这时你能不能听到声音?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这时能听到声音;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这时就听不到声音。
实验探究②:将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进盛水的缸中,你能不能听到声音,这说明了什么?音乐芯片放进盛水的缸中,能听到声音,这说明水能够传声 实验探究③:两个同学把土的线绷直,相隔较远的距离一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把土的线绷直,一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能听到声音,这说明土的线能够传声 小结:空气、水、丝线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可见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声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传到我们耳朵,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7图3—11人耳的结构及配文后回答问题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然后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如果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2.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思考:既然固、液、气都能传声,为什么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学生阅读P38表格,了解常温下声音在常见物质里的传播速度。
小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问题1: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抢答并说出理由)?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问题2:如果我们想知道声音在室温状态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办?说出实验方案引导: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说明: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声源离人耳的距离适当,不宜过近测时间的工具也尽可能准确当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只要原理得当,应该给予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方法一: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方法二: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t,利用v=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方法三: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s,利用v=,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方法四:利用声呐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t,再测出声呐与墙壁之间的距离s,利用v=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方法五: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s,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t1;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t2,则利用v=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回音的形成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8“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思考:为什么平时在教室里讲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的响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如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如果回声到达入耳,比原声晚不到0.1 s,人耳就分不出回声和原声了,回声就使原声加强,使声音听起来更响亮教室里的声音在四周墙壁反射,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到0.1 s,回声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响亮而在操场上讲话,比较空旷,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传播时间太长,声音变得很小几乎听不到回声,只能听到原声,所以在教室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响亮。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回音的传播速度不改变 ,声音从发声物体到障碍物经历的时间,和回音返回的时间相同,据此,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典例解读【例2】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解析】 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答案】 C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随堂演练”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本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认识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了解人听到声音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回音形成的条件,回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时作业”教学反思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