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及答案参考.doc
19页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卷参考填 空 题1 、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标志前期最高成就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 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一 部带a牧 歌 ”情味 的乡土 小 说4、 曹禺生命三部曲 《雷雨》 《日出》《原野》5 、赵树理 《小二 黑 八、、结婚 》6、丁玲前期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单项选择题1•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C >A.1915 年 B.1916 年 C.1917 年 D.1919 年2•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D >A.新青年社B.新月社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3•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于 (D >A.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B.五卅”运动时期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北伐大革命失败之后4. 田间的《赶车传》是(B >A.长篇小说B.长篇叙事诗C.多幕话剧 D.传记散文5.40年代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是(D >A.路翎 B.张爱玲 C.苏青 D.徐干6•在左联和 第三种人”的论争中,批评左联某些领导否认 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存在的错误的是(B>A.刘少奇B.张闻天C.瞿秋白 D.鲁迅7.在抗战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中,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发表独 特见解的是(D >A.郭沫若B.茅盾C.葛一虹 D.胡风8•对鲁迅早期思想发生重要影响的是 (B >A.阶级论B.个性主义C.社会主义 D.民主主义9.现代最早对小说结构形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被茅盾称为 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作家是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 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 动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2、 问题小说------ 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 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 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到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 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 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 接刺激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其探问人生的 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
作者的生活视野还 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 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3、 三美------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 画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 美强调诗画相通4、 语丝派------ 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 派”的核心作家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5、 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 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 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其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外,主要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 人群,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
其创作主张:“单讲外表的结果只是无意义乃至无意识的 形式主义”,“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 ’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仍然采用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其重点的转移 是明显的这同时就意味着对闻一多所坚持的“格律是艺术的必须的条件”的立场的一种 松动要回到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强调抒情诗的创造6、 新感觉派------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是第二代海派,是中国最完整 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的登场,清楚地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已然越过了 初期,进而问鼎于独立的地位对于海派自身来说,因为它与世界新潮文学携手,同步发展,也就终于冲出了旧文学、旧小说的藩篱,让市民文学越过仅仅是通俗文学的界线,攀 上某种先锋文学的位置代表作家:刘呐鸥、施蛰存7、 京派小说------30年代京派文人活跃在《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 公报文艺副刊》、《文艺杂志》这些重要的北方文学报刊上,形成有别于左翼,又与海派 对峙的一个鲜明的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其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36.语丝社 得名于 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 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 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 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 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左翼群众性的诗歌团体 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 <后改为半月刊、月刊)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中国诗歌会在上海设总 会,在北平、广州、青岛以及日本的东京等地设有分会诗人蒲风、穆牧天、任钧、杨骚 等是主要发起者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 火》等是他的代表作简答题 1、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的核心即精神胜利法阿 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他永远都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 辩护与粉饰态度。
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 迅的《阿 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而从人类学内涵来分析,阿 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是一次绝望 的轮回,只能无奈地返回自身这样,“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