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体育学院2012年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doc
13页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侧起点,面朝天河体育中心,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体育院校之一,隶属于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2008年6月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院面向全国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同时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各类学生共有8000多人,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现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0年获得港澳台研究生招生权,2004年开始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国家体育总局若干运动项目的高、中、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单位,具有一级裁判员、一级运动员审批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703人,专任教师394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63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59.1%,博士、硕士导师142人学院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芬兰、英国、葡萄牙、韩国、法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11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50多位中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学院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项目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及省级科研训练基地(中心);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和重点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三个专业是省级名牌专业。
学院一向重视运动竞赛,新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就是我院首届校友;戚烈云、陈肖霞、冼东妹、杨维、张洁雯、谢杏芳、傅海峰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均是我院的毕业生;学院健美操队和体育舞蹈队多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连续多届获得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学院主办的《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为全国中文体育类核心刊物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118项国家级、省(部、委)级的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43 项;出版学术著作12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400多篇学院的教学、训练、科研条件及生活服务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图书馆、科学馆、实验中心、室内田径训练馆、体育馆、网球馆、恒温游泳池等教学训练场馆设有康复中心、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科学研究所,图书馆文讯资源44 万余册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秉承“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校训,发扬“行胜于言、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拼搏奉献”的广体精神,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体育学院,为创办体育大学和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州体育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简介:体育人文社会学:该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和省名牌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基本规律的学科群应用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运动人体科学:该专业是省名牌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等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该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和省名牌专业主要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体育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学科群,它以武术、气功、养生以及其它民俗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并使之发扬光大运动医学:本专业研究运动和缺乏运动给人体带来的生理、病理问题及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从医学角度阐明体力活动及静态生活方式影响健康和在各种慢性疾病病因学中的作用,并且为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研究提供医学手段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运用医学技术和知识对运动监督和指导,防治运动伤病、保障运动员健康、提高运动成绩。
本专业授医学硕士学位专业学位(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习年限一般3年,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州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2012年我院拟计划招收研究生185名,招生目录上公布的招生计划数将根据各专业初试后上线情况做适当调整二、报考条件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毕业学历的在职人员以及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并已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者均可报考我院今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生若干名,欢迎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院。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1、网上报名时间:2011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考生通过互联网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按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推荐免试生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凭推荐学校所在省级招办发放的校验码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并与其他考生同期现场确认预报名时间为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2、现场确认时间及手续:2011年11月10日至14日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到各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办理缴费、照相等手续3、根据教育部规定,所有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都必须签订《报考硕士研究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网上报名时点击后即视为签字认可)请每一位考生务必于报名前在认真阅读上述有关规定基础上,郑重签订(点击)该项承诺四、初试与复试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体育硕士等专业2012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英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或体育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运动医学专业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英语、西医综合或中医综合,三门均为全国统考。
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以及专业学位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专业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同等学历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详阅专业目录五、资格审查201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查统一安排在复试时进行,考生须在复试时提供政审表、学历证书(原件)、学生证(原件)、大学成绩单等有关证件六、我院实行师生互选制,导师的确定是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师生相互了解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互选目录中所列的研究方向是让考生了解各专业的研究动态七、其它1、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方便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否则,后果自负2、联系方式及地址:单位代码:10585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268号 邮政编码:510500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020)87553731 联系人:研招办广州体育学院网址:E-mall:yanzhaobanzhang@2012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单位代码:10585 地址:广州大道中1268号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邮政编码:510500 :87553731() 联 系 人:张明有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名称招生人数初 试 科 目复试笔试科目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01. 体育运动与社会02.社会体育03.体育文化04.体育管理05.休闲体育06.体育产业07.体育新闻传播08.学校体育改革研究(25)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1—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教育学)01--05方向:体育社会学06方向:体育产业经济学07方向:新闻传播学08方向:学校体育学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040302运动人体科学01.体育保健与康复02. 体育医务监督03. 体质与健康04. 运动与营养05.运动与健康促进06.身体机能评定07.运动环境与健康08.运动训练神经生物学基础09.人体生物力学特征10.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诊断11. 力量训练及生物学适应(10)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2—专业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01—05方向: 运动医学 06—08方向: 运动生物化学 09—11方向: 运动生物力学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体育保健学 和 运动营养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体育教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02.运动训练的一般理论与方法03.体能训练04.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5.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6. 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7.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8.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09.乒乓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0.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1.棒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2.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3.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4.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5.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6. 啦啦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17.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85)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3—专业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笔试:01—03方向:学校体育学 04方向:篮球理论05方向:田径理论06方向:游泳理论07方向:足球理论08方向:排球理论09方向:乒乓球理论10方向:网球理论11方向:棒垒球理论12-16方向:体育艺术类理论17方向:羽毛球理论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教育学和运动心理学040304民族传统体育学01. 武术套路理论与方法02. 武术散打理论与方法03.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04.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方法(5)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613—专业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笔试:武术理论。
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教育学、运动心理学100216运动医学(该专业授医学硕士学位,主要面向医学专业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01. 运动创伤防治与康复02. 运动对慢性疾病的影响和机制03. 运动疲劳的机理和防治(3)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或 307—中医综合(二门任选一门)笔试科目:运动医学同等学历考生加试科目: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理学045201体育教学(体育硕士专业学位)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