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井机井竣工报告.doc
23页地下水〔县级〕机井工程竣工报告******. z.-******地下水〔县级〕机井工程竣工报告〔***年〕报告编写:***审 核:***工程负责:***总 工:***队 长:***施 工 单 位:***提交报告单位:***提交报告时间:***. z.-目 录一、概述3〔一〕目的及任务3〔二〕编制依据3〔三〕工作位置与交通4〔三〕缺水现状5〔四〕完成实物工作量及质量评述6二、水文地质条件及水环境8三、成井工程概况13〔一〕施工过程概况13〔二〕成井地质构造13〔三〕成井构造及隐敝工程13四、抽水试验14五、井允许开采量及质量评价15〔一〕单井地下水评价15〔二〕水质评价18六、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建议22〔一〕工程方案建议22〔二〕供水效益分析23七、结论与建议23〔一〕结论23〔二〕建议24附 件1、***地下水〔县级〕机井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2、***地下水〔县级〕机井水质检测成果表3、***地下水〔县级〕机井成井验收及移交表一、概述〔一〕目的及任务1、目的根据***文件精神,及根据**总体规划,以农村饮水不平安工程和在干旱年份水源量缺乏的已实施供水工程提供平安的供水水源为目的。
由**水利局为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地下水〔机井〕工作任务据***编制"***地下水〔机井〕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我***,对***境内开展了水源地的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地面物探、钻井施工工作2、任务在充分收集工程所在区的水文地质资料,查明工程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潜力,提交可有较开发利用的地下水水源地,并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工程建议方案〔二〕编制依据1、"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GJJ10-86〕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标准"〔GB50027-200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4、"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5、"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6、"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93〕8、"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32〕9、"村镇供水工程技术标准"〔SL310-2004〕10、"***地下水开发利用〔机井〕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贵州省地矿局〕11、"***水利建立"三大会战〞实施方案"12、"***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13、"***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工程建立管理方法"〔三〕工作位置与交通工作区位于***:打井井口经纬度为:东经:***,北纬:***,坐标为:* :***、Y:***;井口高程为1759m。
位于东湖左岸公路旁,车辆可直达施工地附近,打井施工交通条件较便利交通位置图〔四〕缺水现状缺水区****,属于***县级地下水机井指标,属新申请5号孔经过实地走访及调查,缺水人数690人,按照0.100m3/d·人〔畜〕计算,需69.0m3/d的水量即可满足人畜饮用现状水源非干旱季节当地居民利用分散出露于谷地中的季节性泉、井水来解决饮水问题,根本能满足居民和畜禽用水,但由于泉水补给面积小、埋藏浅,水量没有保障在严重干旱情况下,出露地表的井、泉已干涸,缺水矛盾尤为突出,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开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完成实物工作量及质量评述1、完成实物工作量2014年11月,对该缺水区进展了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和论证工作,通过水文地质物探工作,确定了打井井位,于12月18日设备进场施工,投入YSSL-300A型钻机一台,于12月20日正式施工,于 2014年12月28完毕凿井任务,此次凿井任务主要完成实物工作量〔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表1〕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完成实物工作量备注11:1万水文地质调查Km222水文地质物探物探测线布置平面图Km2电阻率联合剖面法点电阻率对称四极测深点3水文地质钻探m151.004水文地质钻探编录m151.005抽水试验次/层3/16水样采集及测试全分析件1特殊分析件1氰、酚分析件1细菌分析件12、工作质量评述〔1〕开展1:10000水文地质调查及开采现状调查工作,提交成井区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表。
工作质量满足"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标准"〔GB50027—2001〕要求〔2〕针对工作区地形地质特点,合理选择物探方法,工作质量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DL5010-32〕要求〔3〕根据"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钻探工作严格按照设计的孔深、孔径要求施工,井身斜度满足标准要求,水泥砂浆固井止水方法效果良好机井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孔口封闭处理〔4〕管材〔导管、滤水管和井口管〕采用无缝钢管,电焊连接,连接垂直,焊接结实,质量可靠,管材规格质量、加工和安装满足设计及相关要求〔5〕该成井采用三次降深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最大降深稳定时间不小于24小时抽水前进展静止水位观测,抽水过程中,对成井的水量、动水位、水温进展观测并记录,停顿抽水后,进展了恢复水位的观测、捞沙、探孔深恢复水位观测完毕后,对孔深进展探测抽水试验严格按照原地矿部"水文孔抽水试验标准要求"执行,工作质量满足设计及技术标准要求〔6〕抽水试验完毕前,采集水样1组4件,及时送有相关资质单位的实验室进展全分析、特殊分析、氰酚分析、细菌分析水样的采集、运输、测试按照"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要求进展,测试资料真实、可靠。
〔7〕原始资料完整、详实、可靠、签证齐全综上所述,此次工程包括专项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物探、钻井施工、抽水试验,以及原始资料、后期报告编制、机井移交等,实施过程严格标准,资料齐全、可靠,各个工作环节和技术资料均满足"***水利建立"三大会战〞地下水〔机井〕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工程质量良好二、水文地质条件及水环境〔一〕地下水形成条件1、气象、水文***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 平 均 气 温 为15.2C°,历年 极端最高气温为31.2C°,极端最低气温为11.2C°最热月7月均温为20.2C°,最冷月1月均温为5.1 C°,最热月与最冷月温差15C°,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根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亦时常出现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涝、秋绵雨等灾害性天气区内属珠江流域,南盘江和北盘江水系,季节性溪沟较发育,枯季断流,属雨源型溪沟气候属北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温凉季风气候,高山寒冷地带冬长夏短,冬春寒冷,夏秋凉爽年平均风速为1.7 m/s,全年以东北风为主,夏季盛行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
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据盘县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4.60℃〔1990年—2000年〕,无霜期260天,年平均气温为14.10℃〔1998年〕,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3.00℃〔1995年〕,日最高气温为33.60℃〔1995年7月2日〕,日最低气温为-7.00℃〔1999年1月12日〕年平均气压为850.0hPa,年极端最高气压为872.3hPa,年极端最低气压为835.1hPa相对湿度81%年平均降雨量为1245.8mm〔1990年—2000年〕,年最大降雨量为1515.1mm〔1996年〕,年最小降雨量为862.6mm〔1990年〕,每年5月中旬—10月中旬为大雨、暴雨季节,其降雨量为年降雨量的75%,1月份多为凌冻期年平均蒸发量为1134.6mm〔1990年—200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59.3小时〔1990年—2000年〕2、地形、地貌 ***地势北西、南西向较高,南北向平坦,北东、南东稍高北部的牛棚梁子主峰海拔2865米,东北部的格所河谷海拔735米相对高差2130米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工作区地处山间盆地,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成井位于盲谷人工湖左岸,位于坡度25°斜坡部,该斜坡地层倾向西,倾角6°-12°,断层影响带地层倾向西倾角45°,属顺向斜坡。
区内山脉总体走向为南北向,地势两边高,中间低,工作区位于山间盆地,在自然状态下有利于地表水的聚集区内地形高差变化一般,区内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岩溶发育,地表河流距离乡镇不远施工井位位于溶蚀丘陵南北盲谷之斜坡地带,区域地质总体南高北低沟谷海拔1660-1750m,山体顶部海拔1850-2308.9m,相对高差190-558.9m区内岩溶形态较发育,以岩溶洼地、落水洞等为主本区地势相对较低,地表水、地下水流失少,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富集钻孔水文地质略图3、地质构造(1)地层岩性工作区第四系土层主要分布于沟谷底部现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二段灰岩(T2g2),岩性主要为浅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块状构造,岩石至密、质硬,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呈细脉状局部为小团队块状发育,局部溶蚀较严重岩层透水性能较好,易于导水、储水为工作区的主要含水地层,供水井主要取该地层地下水2、第四系残积层〔Qel〕:主要分布在缓坡、槽谷、洼地底部地带为黄色、枯黄色粘土,底部还有碎石,为工作区浅部含水层,含浅部孔隙潜水,含水性弱,幅变比大厚度一般在0.50-15.0m左右。
〔2〕地质构造成井区所在区域构造为黔北扬子准地台,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成井区的主要构造为:① 褶皱主要褶皱为南南西-北北东走向亦资孔向斜,该向斜轴部地层T2g3,两翼地层较平缓,倾角8°-20°,构造完整,轴部地层平缓,倾角2°-5°② 断层主要断层走向北,倾角45°断层,破碎带宽5-10m,影响带宽15-20m,影响带节理强发育,沿节理可见溶孔、溶穴强烈发育〔二〕、供水井地质条件1、岩层含水性工作区内粘土层由于补给、赋存性能差,透水性很差,含水性较弱,只含有少量孔隙水,且厚度变化较大孔隙水直承受大气降水控制,易于疏干工作区内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二段灰岩(T2g2)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其岩性为灰岩地层,岩层厚度大,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层的富水性较好,含有溶蚀裂隙水,由于岩层透水性能较好,有利于地下水的活动,该岩层是较好的含水地层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1〕、地下水补给场区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属半裸露型岩溶地貌主要分布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二段灰岩(T2g2)灰岩地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沿基岩节理裂隙、岩溶洼地、落水洞垂直下渗补给,以及地下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