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培训课件: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解读.ppt
45页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 导读,,忘却音乐经验仔细聆听细节,,,为什么,一个从来没有听过中国音乐的外国人,会从《二泉映月》中感到悲哀;一个从来没有听过欧洲交响曲的中国农民,会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始几小节中体验到紧张、震撼、威胁的感觉——联觉的对应关系规律决定了人类在音乐理解中的共同反应什么是联觉?,心理学中:从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观察下列词汇,高、低、强、弱、亮、暗、沉重、轻巧、尖锐、迟钝、坚决、果断、柔和、粗糙……,高音、低音高调子、低调子情绪高、情绪低,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系统地提示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中介环节的机制,并获得对能够落实到具体音乐形态操作的音乐表现性规律的认识;进而讨论并初步解决围绕着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价值与意义”、“自律与他律”等问题展开的相关美学问题;根据对应关系规律的研究,对音乐实践诸领域的相关问题做出分析意义,1、对音乐创作的意义 遵循音乐表现规律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能够使听众感悟和理解作曲家的表现意图2、对音乐理解的意义,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表现意图,从而强化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
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可以帮助欣赏者判断音乐作品解说的准确性,以防止陷入解说者个人主观臆想出来的、没有听觉体验依据的“乐曲解说”的误导了解并按照音乐表现的规律去处理音乐作品,能使自己的音乐表演获得明确的表现性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掌握了联觉对应关系的规律,就可以更加明确而清晰地向学生传授音乐表现的规律,从而加快学生对音乐表现规律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的提高3、对实用音乐领域的意义,了解了音乐音响与人类感情活动关系的规律,就可以有意识地根据这些规律通过音乐来影响人的感情活动,以达到调整与改善心理状况的目的如音乐医疗等区别两组概念,联觉与联想:,联觉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联觉是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中介环节联觉:从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联想:由一个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情感、情绪与情态:,情感:(狭义)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绪:(狭义)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刺激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较剧烈的体验情态:人类心理活动的状态情态的四个维度:兴奋度(兴奋——抑制)、强度(强——弱)、紧张度(紧张——松弛)、时间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规律的心理学研究,与音高相关的联觉(音高)与音强相关的联觉(音量)与时间相关的联觉(音值)与时间变化率特征相关的联觉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1、与音高相关的联觉,亮、暗、黑、高、白、上、下、深、飘、低、轻、明、浅、小、大、迟钝、哀伤、快乐、灵巧、 兴奋、积极、向上、消沉、沉重、敏捷、笨拙、,听音乐选择词语,《大象》 《鸟舍》,,,1、与音高相关的联觉,,音乐中的上行、下行、波浪型旋律,幻想、理想、想像、向住、思念、怀恋 《1812序曲》“思乡”——上行《沃尔塔瓦河》的开始——波浪型,,,2、与音强相关的联觉,强音——有力、强烈弱音——无力、弱小,《C小调夜曲》肖邦,,弱——强——弱远——近——远,《澧水船夫号子》《伏尔加船夫曲》《牛车》,,,3、与时间相关的联觉,,4、与时间变化率特征(起音)相关的联觉,表现流畅、徐缓、绵延性视觉对象的音乐,起音不能太快;表现生硬、险峻性质的视觉对象的音乐,起音速度要快些。
梁祝”片段 《圣母颂》(小提琴),音与音之间连接所形成的节奏对比,也是时间变化率特征的重要表现对比聆听,说出异同音乐1:《在太行山上》音乐2;《沃尔塔瓦河》,,,二者的第一句旋律很相似,调性相同,旋律的进行方向相同,大部分旋律音也相同不同点:1、节拍4/4;6/82、节奏:《太行山上》用了附点节奏,长时值音符与短时值音符的节奏对比更鲜明给人的感觉是棱角分明的直线型后者音符时值对比不那么鲜明,给人的感觉是平滑的曲线型3、音高进行方向的差异《太行山上》的下行小跳与接上行大跳构成了锯齿型的线条而后者是级进上行,使人产生线条平滑、连贯的感觉5、与紧张度(主体的主观体验)相关的联觉,,《十面埋伏》——连续使用半音音程,产生很强的紧张感《梁祝》逼婚主题——高紧张度的半音进行6、与新异性体验相关的联觉,,三、音乐表现性的分析,(一)音乐表现对象的手法与条件1、被表现对象的基本条件与音乐表现对象的充分条件2、音乐表现对象基本要素的综合性与复杂性3、直接对应——音乐表现对象的辅助性手法1、被表现对象的基本条件与音乐表现对象的充分条件被音乐表现的对象必须包含与音乐音响具有联觉对应关系的感性特征音乐音响引起的感受与某个对象能够形成充分而稳定的联觉对应关系,是音乐表现对象的充分条件。
2、音乐表现对象基本要素的综合性与复杂性《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优美与壮美:音值、音高、音强、起音,,,误区:关于调式表情性问题的讨论,将调式与情绪之间进行僵化的对应其实调性与调式不是音乐的基本要素而是音乐的基本结构《松花江上》:一首典型的大调作品,但它的情绪特征却是悲伤的《啊朋友再见》:一首充满了快乐情绪的小调作品原因:引起音乐表情性的关键原因不是调式,而是音高及其进行方向另《如歌的行板》(柴科夫斯基),,,,3、直接对应手法——音乐的音响与经验中的某种事物具有经验中的相关性声音模仿伴随音乐指义性音调,(1)声音模仿,《赛马》《百鸟朝凤》《公鸡与母鸡》拟人化的手法是音乐喜剧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富于形象性的音调节奏,把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2)伴随音乐某些对象本身并不发声,但却有特性鲜明的音乐与它相伴舞会场景圆舞曲出现——欧洲传统舞会场景《北京喜讯到边寨》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边寨场景3)指义性音调,《东方红》——领袖毛泽东《1812序曲》中的《马赛曲》,(二)各种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分析,感情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视觉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认识性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1、感情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音乐是“情绪的艺术”,而不说它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引起的情绪体验往往是多变的、微妙的2、视觉对象在音乐中的表现,《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听觉的音高、力度、音色均与色彩没有联觉上的直接对应关系——用音乐表现色彩性的对象,不能唤起理解的共识1)自然“景象”在音乐中的表现,听音乐选择:日出、波涛汹涌的大海、清澈的小溪、险峻的高山、美丽的田园《第二钢琴协奏曲》(赫马尼诺夫),,(2)事物“动象”在音乐中的表现,《野蜂飞舞》(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音符出现的速度、半音级进的连贯性以及向一个方向的“冲力”、起音的速度、半音级的紧张度等3)活动“场景”在音乐中的表现,《北京喜讯到边寨》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对象,音乐使用了几种手法来表现首先使用了快的速度、快的起音、强的力度、丰富的配器、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低紧张度的音响来造成一种快乐、欢腾的情绪氛围与舞蹈性的场面小结:音乐表现活动场景所使用的手法:与活动相关的情绪体验、与活动相关的运动特征、与特定场景相关的伴随音乐4)人物“形象”在音乐中的表现,《两个犹太人》,,(5)音乐中“情与景”、“情与形”的关系,音乐引起人的情态活动是贯穿始终的《动物狂欢节》(圣·桑),值得注意的几点:,联觉是音乐表现对象的基础,但一个完整的对象,还要靠联想的作用才能被丰富与明确起来。
能够被音乐表现的对象必须具有感性的特征,并且这些感性的特征与音乐音响具有联觉的对应关系音乐的理解具有“多解性”与“不确定性”音乐主题在不同音区、不同速度上的变化,是音响听觉感性样式良好性原则的要求音乐的美是由音响结构的样式控制的,而不是由表现对象决定的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