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改造对策的调研汇报.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2304212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9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改造对策的调研汇报   多年来,劳教场所收容短教期劳教人员人数有增加趋势,在场所收容人员中所占百分比不停增大作为劳教人员组成的一个主要群体,她们的改造稳定是否,直接关系着劳教场所的稳定和发展现在短教期劳教人员在劳教场所中所占的百分比较大,部分劳教人员在改造中抗拒管理、消极劳动,喝酒、打架等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给教转工作带来很大隐患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改造中她们有那些心理活动,有那些原因对她们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怎样针对短教期劳教人员的特点,加强管理和防范呢?本文试图做出分析和提议,以利于切实掌握她们的心理,在教转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效维护场所的安全和稳定  一、 短教期劳教人员的概念和收容情况  所谓短教期劳教人员,劳教法规并无明确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一样地域、不一样时间,决定劳教期限有一定的区分如某地在打击“两抢”违法犯罪专题整改活动期间,就曾要求因“两抢”原因送教的违法人员,一律决定劳教三年多年来,因劳教改革、立法原因的影响,劳动教养期限普遍有所下降,1.5年以下的劳教决定显著增多以笔者所在劳教所为例,20__年至今,收容人员的劳教决定时限展现显著特点:常规劳教人员教期1年为主,罪错较重、累犯人员1.53年不等;吸毒劳教人员教期1.5年为主,罪错较重、累犯人员23年不等。

      现在在所劳教人员中,常规劳教人员教期1年的达成63%,吸毒劳教人员教期1.5年的占58%,已经收容对象组成的关键部分本文所提出的看法,以1年 常规劳教人员 1.5年 吸毒劳教人员 为相对教短的劳教期限  二、短教期劳教人员的普适心理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不停改变的一个过程,它受到主观原因和外部条件的直接影响,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地位,其心理也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改变,劳教人员也是如此短教期劳教人员也好,长教期劳教人员也罢,她们的心理改变曲线大致能够分为“三个阶段”:改造早期——中期——改造末期改造早期可称为改造适应期,这一时期,劳教人员从社会进入劳教所服教,因为身份发生了质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通常全部要经历一个改造适应期,其心理关键表现为:行动失去自由的不适应心理,担心不能适应改造环境的心理,惧怕劳动的心理,思亲念家的心理中期,在经历了改造早期在生活、劳动、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磨合后,已基础适应了改造生活,其心理也发生了改变,其改造中期的心理关键是渴望减教、渴望早日出所,每一名劳教人员最期望的就是减教,这是100%毫无疑义的。

      基于这一心理,改造中期的劳教人员遵守所规很好,劳动主动性比较高,改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改造末期,伴随期满日期的临近,劳教人员的心理处于多变性和波动性状态,是喜忧参半、复杂和矛盾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喜的是马上期满最终能够取得自由了,忧的是出所后的生活是现实的,衣食住行,养家糊口,工作生活,这一切是立即就要面正确现实所以,这一时期的劳教人员是心理复杂多变、考虑问题最多的一个时期,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劳教人员思想最敏感的一个时期  从以上劳教人员心理改变曲线能够看出,短教期劳教人员因为在场所服教时间短,心理波动情况反而较为突出因为改造中期的时间教短,缩短的是改造稳定时,改造初、末期的思想不稳定性仍然存在,相对来说思想改变较为猛烈就所内流动性而言,入所二个月,下队多个月,出所30天,往往是刚刚“混个脸熟”就要流动,民警不易引发重视,对她们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改造趋向掌握得也不够全方面假如我们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关心和引导,处理不妥,方法简单,这部分人轻易产生对抗和消极失望的心理,甚至走向对立面,造成部分不稳定原因,从而影响改造秩序的稳定  三、影响短教期劳教人员心理波动的关键原因  影响短教期劳教人员心理的原因现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关键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减教原因  对于劳教人员来讲,取得减教,早日回归社会和家人团聚,是她们改造的关键动力和精神支柱依据劳教人员计分考评奖惩实施措施等要求,劳教人员减教由月考评、半年评选、单项奖励三部分组成对于短教期劳教人员来说,因为教期较短,劳动熟练程度不高,月考评得奖分不多;单项奖励只能够是部分行为,机会不大;因为在所时间有限,评选名额有限,取得评选的机会也有限,大部分人员能够说是毫无机会所以,短教期劳教人员可能的减教期限是比较少的依据笔者所在劳教所统计,一年期劳教人员平均减教期限只有二十余天,不到30天;一年半劳教人员平均减教期限约为二个月客观上来说,她们的改造主动性难以调动,少数人员轻易造成心理失衡,继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产生消极失望和对抗情绪,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造成少数劳教人员“小错天天有,违纪三六九”  2、处遇原因  我们现行的三种管理模式中,对劳教人员的处遇和其在所时间、现实改造表现 实际操作中,往往又和其劳动表现挂钩 亲密相关对于短教期常规劳教人员来说,三个月的封闭式管理期、六个月的半开放式管理期,其教期基础到头,进入开放式管理的机会几乎为零;对于短教期吸毒劳教人员来说,因为其晋升程序、条件比常规劳教人员严格得多,对于考评时间要求更长,进入开放式管理的机会仍然不大。

      所以,短教期劳教人员在所期间只能享受基础的处遇,诸如购物活动、亲情、会见同宿、请放假等候遇享受较少甚至没有这种情况下,劳教人员轻易产生攀比情绪,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孳生消极改造思想,主观改造能动性不高  3、管教原因  短教期劳教人员因为入所时间不长,对于改造生活不适应,对于管教民警的信任感没有树立起来,极少主动接触民警,通常来说对民警的关心教育存有疑虑,不愿倾诉心声,改造表现也多以老实顺从为表象而管教民警在管理教育过程中,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对“两头冒尖” 表现好的—表现差的 的劳教人员关注较多,对这部分“中间人群”的谈话教育、生活关心、思想改变往往不能引发重视或关注甚少曾有一名劳教人员解教时对笔者埋怨道:“我来所一年,你只找我谈了两次话 入队、出队 ,平时看见那些常常违纪的学员你总是关心她们,有时我也想犯点错算了,日子还好过些笔者闻言,实在感到汗颜  4、人际关系原因  短教期劳教人员因在所时间较短,和同教交往时心理有拘束感,在人际交往方面通常较为慎谨但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上要求同伴保护的思想驱使下,又愿意和人交往,喜好认识“好友”而入所时间较长的劳教人员则乐于以同乡、同好等身份和这些“新水子”接触,或了解社会上原来生活圈子中的新改变,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或看看有没有机会能够捞取“好处”,如香烟、加餐、零食等。

      实际工作中,场所中存在的所王所霸、敲诈勒索等违纪行为,受害者多为这一群体人员,因为她们即使受到欺凌,通常不会找民警处理,多为忍气吞声,吃点亏就算了假如就此发展下去,没有通畅的宣泄渠道,则会给她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或找老乡帮忙,“挽回面子”,造成群体斗殴、报复伤人等严重违纪行为;或思想绝望,出现自伤、自残、自杀、逃跑等严重危害场所安全的行为  四、短教期劳教人员的行为特点和表现  思想决定着行动,行动是思想的外在表现短教期劳教人员思想波动大、思想改变较为猛烈的特点,必定在改造行为中有所表现笔者在此将其分为  四种类型:  1、稳定型  大多数的短教期劳教人员全部能够为自己着想,虽感觉到改造生活中有种种的不如意,但毕竟劳教期限不长,回归社会“有盼头”,听从民警的教育,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争取多减点教是能够做到的所以改造中能做到态度端正,主动配合,克己顺从,不惹麻烦  2、消极型  少数的短教期劳教人员攀比心理较强,感觉在劳教人员群体中地位不高、混得不好,改造主动性不强,情愿随大流,生产、学习、行为养成均较为被动,不求改造好,只要混得过去就行这种类型的劳教人员通常不会主动对抗改造,但碰到较大刺激时 如加教、家庭变故等 就可能会造成出现不服从民警的管理,不愿完成劳动任务的现象。

        3、波动型  少数劳教人员心理素质不稳定,改造周期里心境起伏改变教大,思想矛盾突出显著其关键心理为:有时感觉到改造表现好有好处,自己也能够完成各项任务;有时感觉做得太好划不来,混日子过就能够了;有时以为改造无意义,以前辛劳劳动吃了亏;等等几个思潮相互交织,造成其改造表现展现出显著波动的情况如笔者曾管教过的一名劳教人员,每个月大部分时间全部能正常完成劳动任务,但总有几天劳动数量大幅度滑坡,民警谈心后有所好转,到下月又会故态萌发,改造表现做不到连续稳定  4、对抗型  部分的短教期劳教人员 多为熟悉场所的多进宫人员 认为改造无望,回归社会无用,破罐子破摔思想严重,认为自己教期短,加教也加不了多少,因此对抗改造的心理严重其行为较为偏激,表现为不服从民警的管理,不主动完成劳动任务,抗改和违规违纪现象频频发生,经常因部分小事甚至无源无故和民警或她人发生对抗和冲突,成为劳教人员中的“刺儿头”  五、对短教期劳教人员的改造对策  基于以上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应关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在思想上必需高度重视对短教期劳教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实践中,民警往往不自觉地把教期较长的劳教人员作为防范关键,认为她们的危险性大,而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危险性较小,主观地把危险性和教期挂等号,而不是从其违法恶习、性质、根源,和家庭情况、改造表现等很多方面进行全方面综合分析,来确定其危险性。

      从人的本性来说,每一个人全部含有善和恶的两面性,行善还是行恶,往往取决于一念之差对于劳教人员来说,每一个人全部含有潜在的危险性,危险性会不会爆发,何时爆发,关键取决于主观原因和外部条件,而主观原因往往会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产生质变;同时,在外部条件不具有的情况下,主观上有这么那样的想法也是无法实现的短教期劳教人员因为其心理复杂多变,偶然出现的部分突发事件,如民警管理不妥、同教间发生矛盾、家庭变故、有可乘之机等,全部易造成其心理突变,产生脱逃、行凶、自杀等行为所以,在管理上,要针对短教期劳教人员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管理教育制度;在防范上,必需严加防范,决不能和其它劳教人员区分对待,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  2、合理引导,有效调动短教期劳教人员的主观改造能动性  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的短教期劳教人员在民警的悉心管教下,是愿意也是能够做到遵守所规所纪、完成学习劳动任务的,因此在政策制订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她们的改造主动性首先能够考虑在经济方面对生产进步显著、发明价值较多的劳教人员于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劳教人员来说,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首先能够考虑在三种管理模式的框架内,依据短教期劳教人员的个体改造主动性有针对性地给一定的所内宽松处遇,如所内放假、亲情、会见同宿等等,让她们感觉到表现好、改造努力总有回报,对自己的转变充满信心。

        3、打防结合,构建稳定矫治气氛  有奖需有罚对于部分在改造中严重违规违纪、抗改闹事、不服管理、屡教不改的短教期劳教人员,必需利用延期、禁闭、集训等手段,给予果断打击,从而在场所内形成一个打击的高压态势,在劳教人员群体中形成“改造好有奖,对抗无前途”的良好气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短教期劳教人员的心理轻易受到外部原因的影响,有时出现偶然的消极情绪和对抗改造的现象,这正是其复杂心理和不稳定心理的外在表现在工作中,对这些行为,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主观片面的认为就是抗改行为,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追根求源,不能搞“一刀切”  4、重视个体差异,展快乐理矫治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作为被改造人员,短教期劳教人员所碰到的心理迷惑有共同之处,如心理波动性大,心态改变猛烈的群体特点,但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特点、不一样的困难,在不一样的时间段,也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